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气体交换和氧气运输

呼吸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通气和换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是肺通气动力和通气阻力的综合状态的反映,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呼吸运动,肺组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入氧气;肺换气是肺泡内氧气弥散入血,通过气体交换,由携氧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中,满足组织能量交换所需的氧代谢需要,以及血中二氧化碳弥散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肺通气功能主要评估指标

包括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 A )、无效腔(dead space,V D )等。

2.肺换气功能

是指肺内气体的弥散,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体的物理特性、弥散膜厚度和面积、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通气/血流比值、血红蛋白浓度、弥散膜两侧的压力差等。

3.通气/血流比值(V/Q)

肺内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网构成的肺单位内,肺泡通气量与肺毛细血管灌注量是实现肺内气体交换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吸入的气体和相应的血液均匀地分布在每个肺泡,成人V/Q比为0.8,受重力作用,肺上部气体较多,血流分布较少,而下部气体较少,血流分布较多,因此肺上部V/Q>0.8,肺下部V/Q<0.8。如果V/Q增加,说明有一部分气体未发生交换,肺泡无效腔增大,称为无效腔样通气;V/Q降低,说明通气不足,常见于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肺不张,肺膨胀不全、肺泡萎陷,产生的效果和动静脉分流一样,称为动静脉分流样效应。临床上V/Q失调主要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为线性,而氧解离曲线为S形,V/Q失调时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加,能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但不能摄取更多的氧气。新生儿气体交换能力有赖于吸入氧分压、通气/血流比值、血红蛋白浓度和结合力、心排血量和血容量。氧气运输到组织,有赖于血液、线粒体和压力阶差等的多重因素影响。较高的吸入氧气浓度不但会抑制新生儿的通气,对于早产儿,由于抗氧化系统未发育成熟,还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反,给予适当低浓度的氧气会刺激新生儿呼吸,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早产儿对高碳酸血症的反应较差,不像足月儿、大龄儿童和成人可通过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做出反应。

4.气体交换

人体所有的细胞都需要有氧代谢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氧从大气到器官的运输过程,包括对流、弥散、与血红蛋白结合。氧气通过吸气过程,进入肺泡,通过弥散的方式进入血流,然后可逆地与血红蛋白结合。结合到血红蛋白的氧再通过血液流动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内氧从血红蛋白上解离,并进入细胞,最终到达线粒体。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 2 )反映了呼吸器官所吸入的氧气,是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进入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80~100mmHg。氧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后,以物理溶解或化学溶解两种方式存在于血液中。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血液中溶解的氧极少,血红蛋白氧含量、氧容量及氧饱和度可分别代替血液的氧含量、氧容量、氧饱和度。常见缺氧原因:PaO 2 下降,可引起低氧血症,主要是肺换气和/或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心排血量下降或外周循环衰竭,可导致缺血性缺氧;血红蛋白量减少,可导致贫血性缺氧;组织细胞中毒,不能摄入氧气,是细胞性组织缺氧。

因此,保证足够的氧供应,必须有正常的通气换气功能、血红蛋白量和心排血量。肺通气换气功能、通气/血流比值的改善,临床上可以选择氧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通气等策略。临床上常用的增加心排血量的方法包括:补液、保证有效循环量、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维持合适的血红蛋白可按照输血指征,补充血液成分。

胎儿出生时,氧需求量增加,胎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增加。新生儿后期,携氧能力迅速下降,到4~6个月达到成人水平。 GnU2hsHBV3efssnzPCpvRS5iv6Dzo1EmgMpfALy91vfTXBNEXeIzb9nmDffZEP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