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特殊血型抗原案例

1.A m 亚型1例及其家系调查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13岁,因“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入院,拟行输血治疗,常规检查血型时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既往无输血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型血清学常规检查
1.血型鉴定

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RhD阳性。对其7位近亲属ABO血型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1。

2.抗体筛查

阴性。

表1-1 患者及亲属ABO血型鉴定试验结果

(二)血型血清学特殊检查
1.唾液型物质凝集抑制试验

取患者唾液2mL,离心去除杂质后煮沸10分钟,36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在标记A、B、O的试管中各加一滴,再分别加入抗-A,抗-B,抗-H最适稀释度抗血清1滴室温中和1小时,加入相应反定型A c 、B c 、O c 离心后看结果。7位近亲属重复上述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1。

2.吸收放散试验

患者及其母亲、外公、舅舅的红细胞洗涤后吸收试剂抗-A血清,分别测定吸收后上清液抗体效价,结果见表1-2。

由表1-1、1-2可见,患者及母亲、外公、舅舅常规检测正反定型不符;4人红细胞与抗-A、抗-AB均不凝集(表1-1);4人红细胞都能吸收且放散出抗-A抗体,但吸收抗-A抗体能力较弱(表1-2),而能放散出较强的抗-A抗体(表1-1);唾液中含正常A、H物质,与A m 亚型血型血清学特征一致 [1-3]

表1-2 4例A m 血型RBC吸收抗-A血清后抗体效价变化结果

(三)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ABO 基因检测:采用SSP方法进行的 ABO 基因型检测,患者及其母亲、外公、舅舅基因型为 A m / O 1 ,表型可确定为A m 亚型。

(四)患者家系调查

患者及其7位近亲属ABO血型关系,详见图1-1。

图1-1 患者ABO血型家系调查结果

三、诊疗过程

患者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后查Hb 54g/L,PLT 3×10 9 /L,患者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2U和A型单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输血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输血不良反应,输注后24小时,Hb提高到73g/L,PLT提高为78×10 9 /L,红细胞和血小板均输注有效。

四、相关知识链接

ABO血型系统因红细胞膜抗原分布不同,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家族,ABO亚型是指在常见的A、B、O、AB四种血型下进一步细分的ABO血型,必须具有遗传学基础和明确的血清学特征。A亚型除了常见的A 2 、A 3 、A int 之外,还有A m 、A x 、A end 和A y [4] 。A m 亚型为一种十分罕见的血型,1956年由Wiener和Gordon首次报道 [5] ,国内报道在440617人中仅检出2例 [6] 。A m 亚型通常与抗-A或抗-AB无凝集,血清中不含有抗-A 1 ,因此只有正反定型同时检测,才能对ABO血型做出准确的判断,如只做正定型,易将该ABO亚型误定为“O”型。

血清学方法对ABO亚型的准确鉴定需根据红细胞与抗-A、抗-A 1 、抗-B、抗-AB、抗-H的凝集强度,血浆中是否存在抗-A 1 ,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红细胞、血清的吸收放散等一系列的组合试验进行区分 [7] 。严重感染、肿瘤、年龄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型抗原的减弱,但其导致血型抗原减弱的机制是疾病所致,绝大多数不涉及血型基因的改变,会随疾病的好转而恢复 [2] 。而ABO亚型是由血型基因改变所致,和疾病的发生无关,可通过家系调查或经由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确认。目前血型分子诊断的检测方法通常有2种: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方法检测 ABO 基因型 [8-9] ,或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参照已知单体型进行分析 [10-11]

关于A m 血型的家族性,国外曾有学者报道在一家三代中检出A m 血型 [12] ,本研究在一家三代人中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出4例A m 血型,也证实了ABO亚型具有遗传学特征的观点 [7]

五、案例点评

本病例经血型血清学、基因检测和家系调查,证实为A m 亚型。为患者设计输血方案主要考虑: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抗体筛查为阴性,无不规则抗-A 1 抗体,输注A型红细胞悬液或O型洗涤红细胞均可满足需求。在时间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安全、有效。对于血小板输注,A型优选,AB型次选,患者输注A型单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后,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陈剑,朱凯,凤婧,等.A m 亚型患者的血型检测与家系调查及输血治疗[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56-957.

2.向东.ABO亚型的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577-579.

3.汪德清,宫济武,李志强,等.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科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杰夫·丹尼尔.人类血型[M].朱自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WIENER AS, GORDON EB. A hitherto undescribed human blood group Am[J].Br J Haematol, 1956, 2(3): 305-307.

6.向东,刘曦,郭忠慧,等.上海地区中国人群中ABO亚型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1):25-26.

7.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8.喻琼,吴国光,梁廷连,等.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研究与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2003,21(3):133-136.

9.HOSSEINI-MAAF B, HELLBERG A, CHESTER M A, et al. An extens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llele-specific polymorphism strategy for clinical ABO blood group genotyping that avoids potential errors caused by null, subgroup, and hybrid alleles[J]. Transfusion, 2007, 47(11): 2110-2125.

10.YIP S P. Single-tube multiplex PCR-SSCP analysis distinguishes 7common ABO alleles and readily identifies new alleles[J]. Blood,2000,95(4):1487-1492.

11.ROUBINET F,JANVIER D,BLANCHER A. A novel CisAB allele derived from a B allele through a single point mutation[J]. Transfusion,2002,42(2):239-246.

12.UKITA M,YAMADA N,SENO T. An example of Am due to a rare allele at the ABO locu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N-acetyl-galactosaminy-transferase assay in serum[J]. Proc japan acad,1980,56(8):534-537. 64abpyFJcYr61i06LDmiQ6T0JzE1BiGIzpz4OwD5bPIhdE4j3TNOVFfrZiHEc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