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D变异体DIVb型产生抗-D引起重度HDFN 1例

一、简要病史

患者,女性,33岁,汉族,孕39周入院待产。术前备血时发现与24名献血者交叉配血均不相合。后该患者行剖宫产娩出一男婴,新生儿出生后发生了HDFN。既往无输血史,孕1产0,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型血清学常规检查
1.血型鉴定

产妇B型、RhD阳性,新生儿B型、RhD阳性。

2.抗体筛查

阳性,结果见表2-18。

3.抗体鉴定

符合IgG抗-D抗体反应格局,结果见表2-19。

4.交叉配血

患者与24名B型RhD阳性献血者交叉配血均不相合,与B型RhD阴性血液主、次侧交叉配血相合。新生儿与B型、RhD阴性血主、次侧交叉配血均相合。

(二)血型血清学特殊检查
1.DAT

产妇阴性,新生儿阳性(抗-IgG+C3d 2+,抗-IgG 2+,抗-C3d-)。

2.Rh分型试验

产妇为CcEe,新生儿为CcEe。

3.放散试验

新生儿红细胞经放散试验,释放液抗体鉴定为抗-D抗体,结果见表2-19。

4.抗体效价

产妇IgG抗-D抗体效价为16。

血清学检测初步证实:患儿为IgG抗-D抗体引起的HDFN。

(三)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1. RHD 基因扩增和基因测序

特异性引物设计参照文献 [1] ,PCR扩增 RHD 基因第1~10外显子,患者扩增出外显子1~6和外显子10,新生儿(患者之子)扩增出外显子1~10。扩增结果见图2-2。扩增阳性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使用软件FinchTV阅读测序图谱,软件DNAMAN比对和分析测序结果,与NM_016124.3序列进行比对,确定样本基因型。患者外显子1~6和10序列与 RHD 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只是缺失外显子7~9。新生儿外显子1~10基因序列与 RHD 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将患者序列进行数据库检索,与Rh系统的DIVb型一致。

2. RHD 基因缺失检测

参照Perco等 [2] 的方法进行检测,患者基因型为 RHD+ / RHD- 杂合子;新生儿基因型为 RHD+ / RHD+ 纯合子。

三、诊疗经过

产妇入院第2天,行剖宫产手术产下一男婴,术前备血发现,产妇RhD抗原为阳性,但其血液中存在抗-D抗体,应用三批次的抗-D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反应,选择与之配血相合的RhD阴性备血,术中未输血。患儿出生后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RhD检测阳性,选择B型RhD阴性去白细胞红细胞+血浆(1∶1)共700mL进行外周静脉换血治疗,患儿生命体征平稳,15天后出院。

表2-18 产妇抗体筛查结果

表2-19 产妇及患儿红细胞放散液抗体鉴定结果

图2-2 RHD 基因外显子1~10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
注:M为100~2000bp ladder;E1~E10为 RHD 基因外显子1~10;C为内对照

四、相关知识链接

Rh血型系统主要包括D、C、c、E和e等5种抗原,其中D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是引起HDFN的主要血型抗原,是最具临床意义的Rh抗原之一。HDFN,尤其是Rh系统HDFN可引起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易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换血疗法是快速、显著降低胆红素最有效的方法。

DIVb型被认为是 RHD - CE - D 杂交基因, RHCE 基因编码其外显子7的3′端、外显子9,可能还有外显子8。在500万日本人中发现了4例DIVb外显子7和9被 RHCE 基因完全取代 [3-4] 。DIVb型是杂合性的,在不同部分D抗原中的强度不同。国内文献尚未发现有DIVb型的报道。有DIV型Ⅲ产生抗-D同种免疫应答的报道 [5] 。一个原因可能是DIVb型频率较低,另一个是如果不进行 RHD 基因分型和基因测序很难发现DIVb型的存在。DIVb型血清学表现是正常RhD阳性,如果没有输血史和妊娠史,不会产生抗-D抗体。DIV型Ⅲ是 RHD 基因6~9外显子被 RHCE 基因替代,DIVb型是 RHD 基因7~9外显子被 RHCE 基因替代。本例报道先证者D抗原表达正常,但是产生抗-D抗体, RHD +/ RHD -杂合性基因型。通过 RHD 基因检测, RHD 基因的7~9外显子缺失,证实是DIVb型。

DIVb表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①表达不完整的RhD表位。如输血或妊娠受到RhD阳性细胞(或者携带自身所缺失的表位的RhD细胞)刺激,会产生针对缺失抗原表位的免疫性抗体,该抗体能与具有完整D抗原的红细胞或具有该缺失的D抗原表位红细胞发生反应。②由于D抗原表位表达不完全,血清学方法检测RhD抗原时,大多数表现为抗原性减弱,也有部分抗原性正常。

五、案例点评

本案例产妇首诊时检测RhD抗原表达正常,被鉴定为RhD阳性,既往妊娠时可能意外地受到RhD阳性红细胞刺激,产生了IgG抗-D抗体,造成其新生儿发生HDFN。Rh系统HDFN换血治疗原则是ABO血型同患儿,Rh血型同母亲。本例患者是B型RhD阳性,母亲血清学检测为RhD阳性,而分子生物学证实为DIVb表型,产生了抗-D抗体,采用B型RhD阴性血进行的换血治疗,患儿最终康复出院。因此,建立检测D变异体的基因分型策略,研究 RHD 基因的进化、变异规律和D蛋白生物学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6]

参考文献

1.YAN L, WU J, ZHU F,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D variants in Chinese persons[J]. Transfusion, 2007, 47(3): 471-477.

2.PERCO P, SHAO C P, MAYR W R, et al. Testing for the D zygosity with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revealed altered Rhesus boxes and a new weak D type[J].Transfusion, 2003, 43(3): 335-339.

3.ROUILLAC C, COLIN Y, HUGHES-JONES N C, et al. Transcript analysis of D category phenotypes predicts hybrid Rh D-CE-D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 of D Epitopes[J]. Blood, 1995, 85(10): 2937-2944.

4.HYODO H, ISHIKAWA Y, TSUNEYAMA H, et al. New RhD(Ⅳb)identified in Japanese[J]. Vox Sanguinis, 2000, 79(2): 116-117.

5.李丹,邵超鹏,张悦,等.部分D表型同种抗-D1例及其基因型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680-683.

6.章旭,李革飞,李剑平.D变异体DIV b型引起重度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3):224-227. /uoW6Z4Ve7f94ohpJFvCGtQy6QzIavgGlAR2GoTrl/oI3Bs0GSZW6Fw+Z0Uwai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