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新RhD变异血型2例

一、简要病史

病例1,女性,21岁,因“停经16 +2 周,发现胎死宫内10天”入院,拟行引产术。术前检测RhD血型(微柱凝胶卡)结果为弱阳性(2+)。既往孕2产0,2011年曾行人工流产术。否认输血史。

病例2,女性,22岁,因“停经40 +5 周”入院待产。孕期检查发现为A型,RhD血型混合视野(试管法)。同时诊断α-地中海贫血。既往孕1产0。否认输血史。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型血清学常规检查
1.血型鉴定

病例1:微柱凝集法检测ABO血型为O型,RhD为弱阳性2+。

病例2:试管法检测ABO血型为A型,RhD为混合视野。

2.抗体筛查

病例1:阴性。

病例2:阴性。

(二)血型血清学特殊检查
1.DAT

病例1:阴性。

病例2:阴性。

2.RhD血型确认

病例1:应用不同厂商的微柱凝集卡、盐水试管法,结果见表1-28。不能判断RhD血型为弱D还是部分D。

表1-28 患者红细胞与不同抗-D单克隆试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病例2:使用13种不同的单克隆IgM和(或IgG)抗-D试剂检测结果分别出现不同的凝集强度,具体结果见表1-29。与单克隆和多克隆的IgG抗-D试剂反应(IAT条件下)结果为强阳性3+~4+。

表1-29 患者红细胞与不同抗-D单克隆试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结果

(三)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1.RH系统基因分型

病例1: RHD 基因型为 RHD +/ RHD -, RHCE 基因型为 Ce / Ce

病例2: RHD 基因型为 RHD +/ RHD -, RHCE 基因型为 Ce / ce

2.RH系统DNA测序

病例1:结果显示 RHD 基因第4外显子496号碱基发生C>G错义突变(图1-32),导致第16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 [1] 。经数据证实该血型为部分D表型。这个新的 RHD 基因核酸序列在GenBank编号为KU559900。

图1-32 RHD 基因部分第4外显子测序结果

病例2:结果显示在 RHD 基因第5外显子662号碱基发生C>G错义突变,见图1-33,导致第221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变为精氨酸 [2] 。该氨基酸改变位于胞膜内,理论上该血型应为弱D表型 [3] ,但血清学表现出不同凝集强度,因此目前还不能明确归类为弱D或者部分D。这个新的 RHD 基因核酸序列在GenBank编号为KU559899。

图1-33 RHD 部分基因第5外显子测序结果

三、诊疗经过

病例1入院第2天在全麻下行清宫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失血量50mL,未输血。术后给予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次日出院。

病例2入院第3天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失血量称重300g,未输血,输液1100mL。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均为10分。术后第3天出院。

四、相关知识链接

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目前已经确定的Rh系统抗原多达55个, RHD 基因和 RHCE 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p34.3~36.1,分别编码Rh血型系统的D、C/c和E/e抗原。一般称D抗原阴性的为Rh阴性血型,D抗原阳性的为Rh阳性血型。在分子水平上,弱D表型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内或跨膜区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D抗原表位数量减少,但抗原性质未发生改变;部分D表型通常是由位于细胞膜外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D抗原表位发生质量的改变 [4] 。目前将弱D和部分D表型统称为RhD变异型。

五、案例点评

此两例孕产妇患者的 RHD 基因均为新发现的碱基点突变导致出现不同的RhD变异表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分布率为0.2%~0.5% [5] ,属于稀有血型,对临床输血和孕产妇的影响非常大,RhD变异表型更是罕见。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RhD母婴血型不合导致胎儿严重损害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对临床输血安全和围产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6] 。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此两例RhD血型进行检测,不同试剂/方法表现出不同结果,采用单一检测试剂/方法出具血型报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建议输血前选择至少2种不同方法/试剂对患者的RhD血型进行检测,以避免将RhD变异血型误判为RhD阳性,降低同种免疫风险。对于RhD变异血型的孕产妇,建议定期进行抗体筛查,以排除母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 [7] 。对于患者(受血者),一般将RhD变异血型当作RhD阴性处理;对于献血者,一般将RhD变异血型当作RhD阳性进行处理 [8-9] ;RhD变异型孕产妇是否能产生抗-D并引起HDFN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ZHAO H, TIAN L, CHEN J. A serologic weakly reactive RhD is caused by a c.496C>G(p.His166Asp)in RHD gene[J]. Transfusion, 2016, 56(11): 2897-2898.

2.FENG J, TIAN L, CHEN J. A new RHD variant allele is caused by a RHD 662C>G mutation [J]. Transfusion, 2016, 57(6): 1566-1567.

3.WAGNER F F, GASSNER C, MÜLLER T H,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weak D phenotypes [J]. Blood, 1999, 93(1): 385-393.

4.FLEGEL WA, VON ZABERN I, DOESCHER A, et al. D variants at the RhD vestibule in the weak D type 4 and Eurasian D clusters[J]. Transfusion, 2009, 49(6): 1059-1069.

5.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雷哲,杨旭.RhD阴性产妇用血安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32-38.

7.章旭,李革飞,李剑平.D变异体DIV b型引起重度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34(3):224-227.

8.DELANEY M. What is the value of a blood type?[J]. Transfusion, 2015, 55(9): 2057-2059.

9.MERRON B M, MAGUIRE K, MORRIS K. When is an anti-D antibody not an anti-D antibody?[J]. Transfusion Medicine, 2015, 25(2): 115-117. aPlDNnY8hhPDEH474ouYaWEDz7mQRgGYpR6wfIKJjQXG0wTqG1AnvAbHqubDOs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