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弱D型54变异体1例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48岁,因“左肾结石”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RhD血型鉴定时,发现与IgM抗-D标准血清发生弱凝集,更换另外一个厂家的IgM抗-D试剂,结果为阴性,为进一步确定RhD血型送检。既往无输血史。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型血清学常规检查
1.血型鉴定

A型,RhD弱阳性,应用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进行RhD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见表1-27,判断该献血者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

表1-27 患者标本与6种抗-D血清反应格局

2.抗体筛查

阴性。

(二)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1. RHD 基因检测

RHD 基因PCR扩增检测参照文献 [1] ,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所有外显子均检测到大小与理论相符的片段,说明存在 RHD 基因。在融合Rh盒子特异性扩增产物中存在约2.8kb条带(图1-30),说明其存在 RHD 基因的缺失。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出先证者基因型为 RHD +/ RHD -。

图1-30 融合Rh盒子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
注:DD、Dd和dd分别为Rh阳性(纯合)、Rh阳性(杂合)和Rh阴性对照;E1:第1外显子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B:融合Rh盒子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M为DNA Marker(从上至下为5kb、3kb、2kb、1.5kb、750bp和500bp)

2. RHD 基因测序

RHD 基因第1~10外显子特异性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发现,与 RHD 基因参考序列(NM-016124)相比,患者第3外显子的第365位碱基存在C>T突变(图1-31),与数据库中弱D型54序列(AM396538)完全一致。

图1-31 第3外显子直接测序结果
注:A.患者 RHD 基因序列图;B.正常 RHD 基因序列图

三、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第2天,行左肾下盏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术前备O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2U,手术过程顺利,出血30mL,术中未输血。

四、相关知识链接

目前RhD抗原检测(初筛)仍以IgM抗-D抗体为主,对于献血者为了避免D抗原变异体的漏检,为后续的临床输血带来严重后果,在工作中需选用多个厂家的不同试剂,并且将盐水介质和抗人球蛋白法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为D变异型应作为RhD阳性供者处理;对于受血者如果为RhD变异型,通常按照RhD阴性患者处理。对于RhD变异型标本,不同来源的抗-D试剂与其细胞的反应强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DNA分型技术常被用作筛选和检测D变异体的辅助工具;而DNA测序技术则被认为是研究D变异体分子机制最准确的方法,也是鉴定新突变的首选方法。

目前已发现的与 RHD 基因相关的变异体已超过250个,其中导致弱D表型(红细胞D抗原表达完整但数量减少,通常用抗人球蛋白法可以检测到)的变异体约有100多个。中国人中最常见的弱D表型为弱D型15(c.845G>A),占被检弱D表型个体的一半以上 [2-3] 。弱D型54是2010年Schmid等 [4] 首次在德国人群中报道,该表型在中国人群中非常少见。弱D型54是由 RHD 基因的第365位碱基发生C>T突变,致使第122位氨基酸由丝氨酸转变为亮氨酸(p.Ser122Leu)而引起。Schmid等 [5] 的研究表明,c.365C>T突变会使每个红细胞上的D抗原数量减少至约3200个,是正常RhD阳性表型个体的1/3~1/10(正常RhD阳性表型红细胞上带有1万~3.3万个抗原)。叶璐夷等 [6] 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报道了弱D型54,并对该表型的D抗原表位组成进行了分析,指出弱D型54具有部分D表型的特征。因此推断:D抗原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减弱共同导致弱D型54表型的出现。

五、案例点评

RHD 基因结构复杂,其两侧各有一段约9000bp的侧翼序列片段,称为Rh盒子(Rhesus box),5’端为上游Rh盒子,3’端为下游Rh盒子 [7] RHD 基因缺失时,上下游Rh盒子接合,并形成一个融合Rh盒子。因此用PCR方法检测融合Rh盒子的存在与否即可检测是否有 RHD 基因的缺失( RHD + / RHD - RHD - / RHD - 具有融合Rh盒子)。本案例患者既有融合Rh盒子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又具有各外显子特异性扩增产物,因此判定患者基因型为 RHD +/ RHD -。由于患者只含有一个 RHD 等位基因,当该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c.365C>T),可导致个体RhD抗原表达减弱,因而表现为弱D型。

Rh血型系统是最具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目前临床Rh血型鉴定仍以传统的血清学方法为主,但该方法在检测试剂和结果判定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对于弱表达表型容易造成结果误判。另一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DNA为研究对象对Rh血型进行基因分型的方法也开始普及,该方法对于疑难Rh血型的判定及新变异体的鉴定尤其有效。

参考文献

1.章旭,刘显智,李剑平.117名RhD阴性个体RHD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1022-1025.

2.孙国栋,段现民,张彦平,等.中国人群中发现的主要弱D型-弱D15个体的分子背景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14(5):1024-1028.

3.YAN L, WU J, ZHU F, et al. Molecular basis of D variants in Chinese persons[J]. Transfusion, 2007, 47(3): 471-477.

4.SCHMID P, YON ZABERN I, SCHARBERG E A, et al. Specific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cause distinct expression of JAL(RH48)and JAHK(RH53)antigens in RhCE and not in RhD[J]. Transfusion, 2010, 50(1): 267-269.

5.赵桐茂.RhD抗原变异体及其在输血在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1-4.

6.叶璐夷,谢莉,贺云蕾,等.3例弱D表型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2):97-100.

7.WAGNER F F, FLEGEL W A. RHD gene deletion occured in the Rhesus box[J]. Blood, 2000, 95(12): 3662-3668. UZ3+Y4UO3ksR9Gc7MzUEYufiCkh+pVPyHcnE4/ExSWd32VLYMD1gRyW6d4iftO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