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例3
甲状腺结节20余日

【简要病史及影像】

男,54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20余日,癌胚抗原(CEA)47.18μg/L,降钙素>2000ng/L(图3-3-1)。

图3-3-1A~F A、B 分别为甲状腺左侧叶结节超声横切和纵切,C、D 分别为CT 平扫和增强横断面,E、F 分别为左侧Ⅳ组淋巴结的CT 平扫和增强横断面

【问题与选项1】

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甲状腺左侧叶乳头状癌。

B.甲状腺左侧叶滤泡细胞癌。

C.甲状腺左侧叶髓样癌。

D.甲状腺左侧叶未分化癌。

E.甲状腺左侧叶滤泡性腺瘤。

【答案】

C.甲状腺左侧叶髓样癌。

【问题与选项2】

关于髓样癌淋巴结转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好发于Ⅳ组。

B.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好发于Ⅵ组。

C.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强化明显(较平扫≥40HU)。

D.钙化是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常见征象。

E.囊变是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常见征象。

【答案】

B、C、D。

【影像诊断及分析思路】

诊断:甲状腺左侧叶髓样癌。

从临床经验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伴有CEA 和降钙素同时升高者,应高度怀疑甲状腺髓样癌。超声和CT 检查中,典型甲状腺髓样癌常位于甲状腺的后上部,其影像学表现常因其大小不同而异,>1.0cm 的髓样癌常表现为滤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如形态规则、等或偏低回声、回声或密度均匀、低强化,易与滤泡性腺瘤或滤泡细胞癌混淆,结节内大小相仿的簇状钙化有助于髓样癌的诊断;≤1.0cm 的髓样癌常表现为微小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如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前后径/左右径≥1,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和磨玻璃状强化,影像学检查无法将两者有效鉴别出来。本病例直径2.2cm,具备形态规则、等回声和簇状钙化等3个超声征象,以及形态规则、簇状钙化、低强化、左侧Ⅳ组淋巴结异常等4个CT 征象,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本病例符合典型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

甲状腺髓样癌淋巴结转移与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中央区(Ⅵ组)多见、明显强化(较平扫≥40HU)、钙化等,但与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不同,髓样癌极少出现坏死囊变。

【鉴别诊断及要点】

1.乳头状癌

瘤体形态不规则,以低回声为主,常见微钙化或簇状钙化,瘤体前后径/左右径≥1;CT平扫可见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和磨玻璃状强化。

2.滤泡细胞癌

瘤体形态多规则,呈等或偏低回声,周围可见较厚声晕和环形钙化,CT 呈等或低强化,中央可见星芒状无强化瘢痕或坏死区。

3.未分化癌

瘤体形态不规则,向气管食管沟延伸,以偏低、等回声或密度为主,回声或密度混杂,囊变坏死显著,常见粗钙化,癌栓形成及淋巴结转移亦常见。

4.滤泡性腺瘤

瘤体形态多规则,呈等或偏低回声,钙化少见,周围可见厚薄均匀的声晕,CT 密度均匀,强化程度可高可低,其中高强化对两者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疾病简介】

1.定义与发病情况

甲状腺髓样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C 细胞的恶性肿瘤,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两大类,以散发性多见,占70.0%~80.0%,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常累及一侧腺体,不伴其他内分泌疾病;家族性髓样癌占20.0%~30.0%,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年龄较散发性病例提前10~20岁,大多数存在多中心病灶,易累及双侧腺体。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无痛性肿物,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成为首诊原因,部分髓样癌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伴有腹泻、面色潮红、心悸、色素增多等症状,其中约90.0%的髓样癌可分泌降钙素。体检时甲状腺肿物多为孤立较硬的结节,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家族性髓样癌可为甲状腺双侧叶肿物,一般发展较慢,少数可急速进展,晚期者侵犯邻近组织后则较为固定,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髓样癌早期即可侵犯区域淋巴结,病程中易向肺、骨、肝等远处器官转移,故预后相对较差。

3.诊断

对于临床CEA 和降钙素升高且伴有甲状腺结节患者,无论其影像学表现是否典型,均应高度怀疑甲状腺髓样癌,建议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洗脱液降钙素检测。另外,鉴于淋巴结转移率高,一旦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髓样癌,需对其淋巴结详细评估,尤其是上纵隔组淋巴结。

4.甲状腺髓样癌病理和分期

①C 细胞和滤泡上皮混合型癌:髓样-滤泡混合型癌、髓样-乳头混合型癌,两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和降钙素(calcitonin)均阳性;②甲状腺髓样癌分期(表3-1-1)。

5.治疗原则

一旦高度怀疑或确定为髓样癌,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尽早进行根治性手术。

【临床关注点和影像学价值】

临床关注点与乳头状癌基本相同,主要也是围绕甲状腺被膜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侵犯、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但需要重视,髓样癌上纵隔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高,且外科手术时有时需要劈开胸骨,故需要术前充分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多双侧叶发病,常合并其他内分泌腺异常,如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黏膜神经瘤等,形成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 型(包括2A 和2B 型),故对于双侧叶发病的髓样癌,需对肾上腺、甲状旁腺和皮肤等器官进一步评估。

【关键点】

甲状腺髓样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CEA 和降钙素等指标的升高对临床定性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影像学检查方面,不同大小的甲状腺髓样癌,其超声和CT 影像学表现可完全不同,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差异,尤其是易与良性滤泡性病变混淆的较大髓样癌。另外,髓样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一旦临床高度怀疑或确诊为髓样癌,需对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进行仔细评估,从而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

(韩志江 丁金旺) SpE/QPr+l5oHCd80oyDT6pbwUu1yzy5NGmoTNAVsBknzIy/rEDl0YYLsxrz4NN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