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74岁,发现右侧耳垂下肿物2年余,进行性增大8个月余(图2-3-1)。
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混合瘤。
B.腺淋巴瘤。
C.腮腺癌。
D.恶性混合瘤。
E.恶性淋巴瘤。
C.腮腺癌。
诊断:腮腺癌。
1.MRI 显示右侧腮腺肿物累及深、浅叶,呈不均匀长T 1 、长T 2 信号表现,肿物边缘不光整;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物不均匀强化、推压并部分包埋下颌后静脉,其TIC 呈峰值时间>120 秒的流出型,ADC 值为1.095×10 -3 mm 2 /s;SWI:ITSS 为2 级;CDFI:肿物内3 级高速、高阻血流信号。
图2-3-1A~I 腮腺横断面T 1 WI、脂肪抑制后T 2 WI、动态增强T 1 WI 第1 期、动态增强T 1 WI 第2 期、动态增强T 1 WI 第3 期、肿物TIC 曲线、ADC 图、SWI 和CDFI
2.腮腺常见肿瘤包括混合瘤、腺淋巴瘤、腮腺癌、恶性混合瘤、淋巴瘤等。腮腺癌影像学诊断要点:①肿物常累及腮腺深、浅叶、边缘不光整或边界不清、包埋破坏邻近血管等组织结构;②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排空表现,TIC 曲线常呈流出型,峰值时间>120 秒;ADC 值多介于(1.0~1.4)×10 -3 mm 2 /s 之间;SWI:ITSS 多为2~3 级;③CDFI:多显示2~3 级高速、高阻血流信号。本例腮腺肿物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要点高度吻合,提示其为腮腺癌。
3.鉴别诊断中应特别重视的征象①肿物包埋、破坏邻近的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等血管结构是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影像学依据;②SWI 的ITSS 分级、ADC 阈值和CDFI 血流信号分级是腮腺恶性肿瘤与腮腺良性肿瘤鉴别诊断的重要功能和特殊影像学依据;瘤内磁敏感低信号灶中央分布和粗大的低信号灶为恶性诊断参考依据;腮腺癌ADC 诊断阈值介于(1.0~1.4)×10 -3 mm 2 /s 之间,恶性淋巴瘤ADC 诊断阈值介于(0.6~1.0)×10 -3 mm 2 /s 之间;CDFI 血流信号2~3 级,且血流信号中央分布多为腮腺恶性肿瘤;③部分腺泡细胞癌T 1 WI 呈高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腮腺癌病理类型鉴别的参考依据。
4.右腮腺肿物切除病理结果为腺泡细胞癌。
1.腮腺混合瘤
主要鉴别依据为混合瘤的以下影像学特征:DWI 示ADC 均值≥1.4×10 -3 mm 2 /s;SWI示ITSS 为0~1 级(瘤内磁敏感低信号区数量≤5);CDFI:0~1 低速、低阻血流信号。
2.涎腺肌上皮瘤
易发生于腮腺的浅叶,大多靠近腺体被膜,增强扫描病灶早期显著强化,强化幅度明显高于腺泡细胞癌。
3.腺淋巴瘤
主要鉴别依据为腺淋巴瘤的以下影像学特征:①三多表现,多发(一侧或两侧多发肿物)、多质(多发、孤立的囊实灶并存)、浅叶后部多见;②MRI 动态增强TIC 曲线呈峰值时间<120 秒的流出型,ITSS 多为0~1 级;③CDFI,血流分级0~2 级(77.0%)。
4.黏液表皮样癌
①低度恶性的黏液表皮样癌可表现为边缘光整的结节或肿块,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影像学表现与腮腺腺泡细胞癌表现类似,两者鉴别诊断较困难;②高度恶性的黏液表皮样癌表现为病灶边缘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常伴有囊变及侵犯周围结构征象,增强扫描肿瘤也可呈明显强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③两者准确鉴别依赖于病理检查。
5.恶性淋巴瘤
主要鉴别依据为恶性淋巴瘤的以下影像学特征:①多呈大病灶、小坏死、无钙化和轻、中度较均匀强化表现;②肿物常较大,多包埋邻近血管呈夹心饼征象;③肿物ADC 值多≤0.6×10 -3 mm 2 /s;④常伴多区域多发淋巴结肿大。
1.定义与发病情况
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涎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6.0%,约83.0%发生在腮腺。腺泡细胞癌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女性常见,男女发病比例约2∶3。
2.临床表现
耳前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从几个月至数年不等,病程经过类似良性肿瘤,少数伴疼痛、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偶见肿物活动度差,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固定。
3.诊断
一般需行活检病理证实。
4.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局部切除可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同时恶性程度亦因手术次数增加有增高趋势,所以治疗上应采取广泛切除术,一般不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由于腺泡细胞癌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均不敏感,术后一般不需要配合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肿瘤预后较好,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低。本例影像学表现高度怀疑恶性腮腺肿瘤,采用右腮腺广泛切除术+淋巴结清扫。
腮腺腺泡细胞癌为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腮腺良性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但两者治疗方法及预后完全不同,因此,术前影像学鉴别两者并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
腺泡细胞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征象与良性肿瘤易混淆。腺泡细胞癌和良性混合瘤CT 双期增强扫描(注药后30 秒、120 秒扫描)均可呈延迟强化表现,故依据此征象诊断腺泡细胞癌的前提是首先依据有否血管包埋破坏等征象排除良性混合瘤的可能性。DCE-MRI、DWI、SWI 和CDFI 图像及其相关参数信息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苏丹柯 刘丽东 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