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诊断考虑为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Yerdel分级Ⅱ级,即门静脉完全栓塞不伴有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经过相应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仍然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属手术意愿强烈,遂组织器官移植科、介入科、消化内科、临床营养科、ICU等多学科协同诊疗,拟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者为肝移植术后1个月余,相继出现胸腔积液、胆漏合并腹腔内感染,已行穿刺引流,目前引流效果较好,肝门区脓腔明显缩小,胆漏明显局限控制。现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栓塞,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门静脉主干完全栓塞,当务之急必须取出门静脉血栓,解除梗阻;但患者为肝移植术后1个月余,目前营养状况极差,消化道大出血后,患者耐受力极差,若外科手术取栓,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手术,手术风险极高。而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溶栓取栓、门静脉球囊扩张、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对患者心肺及全身营养状况要求低,创伤小,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出现概率低,故应该作为首选方案。
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并栓塞,目前已出现消化道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次,必须解除梗阻,降低门静脉高压。首先,若行介入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溶栓取栓,存在穿刺窦道高危出血风险;其次,门静脉周围存在脓腔感染,可能已波及门静脉血管壁,行穿刺可能导致感染加重,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再次,若行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可能导致门静脉吻合口或者门静脉血管壁破裂大出血。故术前需告知患者家属相应情况,同时作出相应对策,如出现大出血,必须第一时间外科手术干预,同时充分备血。
患者为门静脉血栓并门静脉高压,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数次,若围术期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内科则第一时间内镜下止血。同时建议静脉持续泵入特利加压素以降低门静脉压力,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保护胃黏膜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极度消瘦,营养风险评分为高危,建议围术期制订合理的营养计划,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双重补给,保证正氮平衡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白蛋白在35g/L以上。
综上所述,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要点:解除门静脉血栓栓塞,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解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治疗难点:患者营养状况极差,消化道大出血后,患者耐受力极差,无论是行外科手术,还是介入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溶栓取栓,手术风险极高;若出现并发症,患者均有可能预后不良,甚至死亡。
治疗计划:由临床营养科制订详尽营养方案,为患者围术期提供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维持内环境稳定;同时消化内科协助,尽可能降低围术期消化道出血风险,术前将患者血红蛋白补充至正常;介入科先行介入手术,若出现门静脉破裂出血等情况,则器官移植科第一时间行外科手术干预。
在多学科协助诊疗下,患者按计划在介入科经皮肝穿刺行门静脉造影、门静脉溶栓、门静脉球囊扩张、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如图3-2。术后3d均使用门静脉鞘管行尿激酶持续局部溶栓,溶栓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纤溶三项等。术后口服华法林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2.5。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食欲恢复,复查门静脉造影及增强CT均示门静脉血流恢复,如图3-3、图3-4,患者正常出院。
图3-2 介入术中示门静脉狭窄及血栓(箭头示)
图3-3 介入术后门静脉血流恢复(箭头示)
图3-4 介入术后增强CT示门静脉显影(箭头示)
患者术后每2个月返院复查1次。口服华法林6个月、阿司匹林9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未诉特殊不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基本正常,凝血功能中INR控制在2.0~2.5,凝血酶原时间20s左右,复查腹部增强CT及腹部超声示门静脉支架位置正常,血流良好,未形成血栓;消化道未再出血。
该患者为肝移植术后1个月余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度出现失血性休克,在数次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后,生命体征平稳,同时予以输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门静脉血栓栓塞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若不解除,则患者仍然会反复消化道出血。在对该患者并发症处理方面,遇到三大难题:第一,患者反复几次消化道出血,若行全身性的溶栓治疗,出血风险极高,且可预计溶栓效果不佳;第二,患者极度消瘦,重度营养不良,全身状况差,如果外科手术干预,患者难以耐受;第三,患者曾有胆漏,在肝门区形成脓腔,虽已引流良好,但可以预测,肝门区粘连水肿较重,若行开腹手术,难度极大。多学科共同协作,首先制订围术期营养计划,改善患者营养,维持患者内环境及生命体征稳定,然后行介入手术,同时备外科急诊手术及内镜急诊止血准备,保障患者安全。患者成功在介入下行经皮肝门静脉穿刺、门静脉球囊扩张、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导管局部溶栓,术后恢复良好。
总之,通过该病例的MDT诊疗,为肝移植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为肝移植患者进一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