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的平均发病年龄是36岁,75%患者集中于20~40岁年龄段。
◆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睡眠呼吸障碍、结缔组织病、门静脉高压和肝病、静脉血栓病、HIV感染等可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相关疾病;长期接触毒物(如毒性油菜籽油)、服用抑制食欲的药物(如阿米雷司、芬氟拉明)、长期接触放射线等。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见表2-1。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流程见图2-4。在本病例中,通过询问病史和相关的无创辅助检查,可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门静脉高压、结缔组织病、HIV感染、肺动/静脉畸形、药物/毒物/放射线所致肺动脉高压,初步考虑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该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测得mPAP 56mmHg,超过25mmHg,可确诊为肺动脉高压;PAWP<15mmHg可排除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素后,mPAP由56mmHg降至38mmHg,心输出量前后不变,是阳性结果,提示有较多的肺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对钙通道阻滞剂敏感。
◆序贯联合治疗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针对该患者的特点,选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联合治疗。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62.5mg,2次/d,1个月后如无肝功能受损,剂量增加至125mg,2次/d,长期维持。②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10mg,1次/d,如无明显低血压或下肢水肿,剂量增加至20mg,1次/d。
◆治疗3~4个月后需要右心导管检查重新评估血管反应性。
表2-1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
图2-4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流程
PH.肺动脉高压;CTEP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PAH.动脉性肺动脉高压;mPAP.平均肺动脉压;PAWP.肺动脉楔压;PVR.肺血管阻力;CTD.结缔组织病;CHD.先天性心脏病;PVOD.肺静脉闭塞病;PCH.肺毛细血管瘤样增生症;1mmHg=0.133kPa;1Wood单位=80dyn·s·cm -5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