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风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即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国内的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发展起步较晚,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医疗机构成为自主管理的独立法人实体,还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创新水平,以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要,为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性医疗集团或中心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的组织形式,在未来可能成为中国医院的主要运行模式之一。在医改的大前提下,公立性质的区域性临床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的运行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整合问题、管理问题、绩效分配问题上存在政策性风险。民营资本参与的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和灵活性,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公立性质的区域性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与私营性质的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医疗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得不重视成本和收益的核算。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内部实验室的检验、病理项目开展得并不齐全,他们对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服务的需求将带动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的发展。但国内、外医疗机构的形态不同,决定了国内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市场占有率不会达到国外的水平。因为国外的私人诊所数量众多,这些医疗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对本机构的少量标本进行检测,服务外包成为私人诊所、小型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模式。而国内的医疗机构以大型医院为主,大型医院均有与医院规模匹配的检验与病理科室,能够满足医院需求。我国的就医市场现阶段以大型医院为主,同时各大医院均设有规模较大的体检中心,依靠大型医院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人员和公司、机关团体的职工提供了体检服务,进一步压缩了包括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在内的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市场空间。
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的技术风险包括技术管理团队的技术背景、医学独立实验室建设经验、医学独立实验室运营经验、医学独立实验室建设流程和模式、医学独立实验室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的品牌与质量等;另外,任何检验与病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相关技术研发鼓励政策的支持。
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承担着大型医院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能力的补充和对区域内小型医院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能力的集约。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面临着区域内运行模式不同、经营性质不同的其他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的竞争,对客户服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随着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的资产、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对人力资源、质量控制、组织管理模式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区域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医疗服务行业,只有当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后才能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从而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由于处于整个业务链的中游,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有限,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保政策的调整,存在检验与病理服务价格变动、利润下降的风险。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的金额也将相应增加,应收账款回收存在一定风险。
1.自然风险,如洪灾、火灾、地震等。
2.经营管理不善,如职工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纪律松懈、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率低下等,导致竞争力不强、服务质量低劣、形象下降。
3.协作单位未按要求认真履行合同等。
4.重大决策失误,如投资经营决策失误而导致的风险。
5.政府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如实行医疗收费价格调整等政策。
6.公共关系处理不当,使中心公众形象受到影响。
7.影响或动摇中心的发展,如在短时间内,一批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流失。
8.正常工作受到干扰,如关键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保障系统发生故障如出现大规模的停电、停水;发生重大的医疗事故、设备事故等事件。
9.业务量急剧下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使供求关系不确定,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制定防范经营风险的预案和处理机制,提前作好风险管理计划,有效地防止因风险管理不当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随时关注潜在的无形风险对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产生的威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和掌握相关风险信息,以确定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经营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原因、对象和范围,并进行预测和监控;一旦发生风险,要严密地关注事态发展和动向,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力争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使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中心各项经营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职工风险管理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制观念。质量是医学检验与病理诊断工作的核心,建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增强质量意识,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加强与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胡荣盛 应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