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人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峰值可高达30μg/L,峰谷多小于0.2μg/L,正常人在运动、应激及低血糖时,生长激素明显升高。肢端肥大症患者生长激素分泌丧失昼夜节律,24h总生长激素水平增高。基础血浆生长激素测定正常血浆生长激素为0~5μg/L,5~10ng/ml时结合临床可以考虑肢端肥大症,> 10μg/L则诊断价值大。但有时候患者随机生长激素通常保持在2~10μg/L,与正常人的生长激素脉冲式分泌难以区分,因此随机生长激素检测价值有限,并且不能反映病情的活动程度。
生长激素的作用主要经IGF-1介导完成,IGF-1主要来源于肝脏,介导GH对骨和软骨生长。IGF-1半衰期长,浓度较为恒定,可以反映测定前24h分泌的生长激素生物作用,绝大部分患者IGF-1浓度增高,能可靠反映慢性生长激素过多分泌,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血清IGF-1水平的正常值随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将高于同龄、同性别正常人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判断为水平升高;成人血中浓度大于333μg/L,可确诊本病。值得注意的是血清中99%的IGF-1与其结合蛋白(IGFBP)结合,血中IGFBP会干扰IGF-1的检测,应该在取血后1h内分离血清,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IGFBP-3是血液中IGF-1的主要载体,IGF-1有95%以上结合到IGFBP-3上,IGFBP-3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具有促生长功能的IGF-1的生物活性。在肢端肥大症活动期,IGFBP-3水平升高。IGFBP-3在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以及手术疗效方面比IGF-1更有价值。大多数正常人的血IGFBP-3浓度为2~4mg/L,而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本病患者常超过10mg/L。
OGTT抑制试验是诊断肢端肥大症最常用的诊断性试验,亦为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生长激素为一种升糖激素,正常情况下低血糖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而血糖升高时生长激素分泌受抑制。而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患者,生长激素分泌为自主性,血糖增高时生长激素分泌不受抑制,甚至可能反常性增高。方法:体重≤80kg者,用75g(或100g)葡萄糖;体重> 80kg,给予葡萄糖1.25g/kg。患者口服葡萄糖0、30、60、90及120min分别取血测定血糖及生长激素水平。结果判断:服用葡萄糖后血糖峰值超过空腹值的50%,且血生长激素水平谷值≤1.0μg/L,为被抑制,反之为异常。多数肢端肥大症患者生长激素水平不降低,呈矛盾性增高。
其他动态试验有GH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GnRH兴奋试验、多巴胺抑制试验、精氨酸抑制试验,对肢端肥大症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均不如OGTT抑制试验。
行血催乳素(PRL)、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其相应靶腺功能测定,对垂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如有显著的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要评估垂体后叶功能。
骨、软组织影像学检查可见颅骨增厚、下颌骨升支延长、体部前突;手足骨末节指骨骨丛增生,并有手足骨增粗、骨皮质增厚、关节间隙增宽;跟垫软组织增厚,X线测量大于23mm有临床意义。
颅骨平片示蝶鞍扩大,鞍底双重轮廓;头颅MRI和CT扫描可了解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大小和腺瘤与邻近组织关系,MRI优于CT。
垂体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肿瘤十分罕见,在MRI检查未发现垂体腺瘤或术后垂体病理检查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生时,应检查是否可能来自胸部、腹部或盆腔的非垂体瘤引起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肿瘤。多数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肿瘤可表达生长抑素受体,采用 111 In或 123 I标记的奥曲肽显像有助于诊断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肿瘤。
术后垂体肿瘤病理检查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病理检查包括术中大体检查、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细胞不同形态学及内分泌特征进行垂体肿瘤分型。按照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垂体肿瘤最新分类标准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激素表型、转录因子表达和超微结构对肿瘤进行亚类分型,对识别高侵袭性、高复发风险的垂体瘤,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虽然肢端肥大症的特点是血清GH升高,但是有报道随着年龄增加血生长激素水平在下降,而且不同检测方法生长激素值相差较大。故随机测定血生长激素水平不能作为诊断肢端肥大症的依据,需要连续测定生长激素或结合动态试验,才能更好地为肢端肥大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血清IGH-1浓度是全面反映生长激素分泌的可信指标,也是诊断肢端肥大症的最可靠的筛选指标。与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不同,IGF-1水平变化较小,能稳定地反映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绝大多数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升高,血IGF-1水平还可以鉴别活动的、未经治疗的肢端肥大症和正常个体,且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但应注意血清IGF-1水平随性别、年龄和营养状态而不同,因此,血清IGF-1浓度应根据年龄和性别矫正。
该试验有助于评估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这一反应在肢端肥大症患者则为迟钝或相反的。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被抑制的正常值随生长激素测定方法的敏感程度而不同。
当以上实验室检查存在生长激素的过度分泌,就有必要做垂体腺的MRI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MRI还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判断视交叉是否受压,海绵窦是否有浸润或受压,了解鞍外生长的程度以及颈动脉的位置。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垂体肿瘤病理分类明确了转录因子在垂体瘤分类中的地位,根据垂体激素(生长激素)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类,必要时加做转录因子(PLT-1)以及辅助因子(ki-67,p53)免疫组化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