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识肺癌篇

什么是早早期肺癌?0期肺癌是早早期?听说能完全治愈

“什么是早早期肺癌?0期肺癌是早早期肺癌吗?听说早早期肺癌能完全治愈?”这些个问题虽然不“专业”,却是老百姓最常咨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癌这一“全球癌王”警惕性的提高和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推广,我国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在外科手术切除的肺部结节中,病理报告中出现了许多以前很难见到的“非常非常早”的病变,比如5mm左右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性肺腺癌等。而这些“早早期肺癌”在病理学特点、手术方式、治愈率及术后治疗等方面,又确实与其他肺癌分期大不一样,即使是与早期肺癌相比也有很大不同。

什么是“早早期”肺癌

其实,医学专业术语里还真没有这个名词。但因为这些“早早期病变”和其他肺癌相比,确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因此这一通俗说法——“早早期肺癌”在老百姓和部分医生中流行。真正要搞清楚“0期肺癌”“早早期肺癌”这些说法的来源,治愈率如何,我们还得从2009年的第7版T分期(T分期是医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分期方法,有时也用于小细胞肺癌。3个字母分别代表着3个维度,而每个字母后面的数字就代表着具体的程度)和2017年的第8版T分期说起。

依据第7版的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临床上可将肺癌划为5个临床分期:

1.肺癌0期

包括:1Tx,未发现原发肿瘤,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2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3Tis,原位癌;有原位癌,没有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

2.肺癌早期

包括:1ⅠA期,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无淋巴及远处转移。2ⅠB期,3cm<肿瘤最大径≤5cm,无淋巴及远处转移。

3.肺癌中期

包括ⅡA期和ⅡB期,具体不详细介绍,可查阅相关资料。

4.肺癌中晚期(局部晚期)

包括ⅢA期和ⅢB期。

5.肺癌晚期(Ⅳ期)

有远处转移。

而在2017年的第8版肺癌TNM分期中,进行了许多更改,也没有了0期肺癌的分期。请大家先从下面的几张图中大致了解一下第8版肺癌TNM分期。

国际肺癌TNM分期

注: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对肺癌分期系统进行了更新,制定了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目前第8版肺癌分期修订稿已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基于此国际抗癌联盟(UICC)最新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已于2017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

国际肺癌TNM分期

大家都看得头昏了吧?别说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专科医生,对一些具体细节也难免记不住、记不全。但我们不难把握这些图的总体意思,就是肺癌可被分为Ⅰ、Ⅱ、Ⅲ、Ⅳ期(罗马数字的1至4期),每期又分为许多亚期。 不同的分期及亚期对应的不同的治愈率或生存期。

虽然第8版中没有0期的概念,但有些学者认为:Tis、T1mi等病变,和早期肺癌相比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应该归为“0期”。下面还是先详细了解一下第8版分期的T分期中的“早早期病变”:1Tx,未发现原发肿瘤,或者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2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3Tis,原位癌。细分为肺原位腺癌[Tis(AIS)]和原位鳞癌[Tis(SCIS)]。4T1mi,微浸润性肺腺癌(MIA)的T分期。

浸润性肺腺癌或浸润性肺鳞癌之前的早期病变,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早早期肺癌”。那么,哪些早期病变是“早早期肺癌”?手术效果怎么样?治愈率分别是多少?

1.鳞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鳞癌

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鳞癌是有对应的组织学特点的。事实上,在切除的肺标本中,两者有相同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改变。手术治愈率为100%。

2.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为沿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增生的不典型Ⅱ型肺泡细胞或/和Clara细胞(是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中的主要细胞,无纤毛。在小支气管中就已经出现,延续到终末细支气管的过程中逐渐增多)。

CT影像上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边缘光整,直径≤5mm。在病理上是指肺末梢组织的局灶性增生,不典型的立方形或柱状上皮细胞代替原来的正常肺上皮细胞,并沿着肺泡壁或呼吸细支气管呈贴壁式生长。

在切除的肺中可以偶然发现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也可在行肺癌早期筛查的普通人群中观察到它的存在。因为其与早期肺癌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具有某些相似性,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很小且密度低,随访多年可稳定不变,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发展至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的治愈率为100%。

3.肺原位腺癌(AIS)

肺原位腺癌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没有质的区别,它们往往为可观察到的连续发展病变。肺原位腺癌在CT影像上也表现为磨玻璃结节,边缘光整,直径≤3cm,其特征是在云雾状磨玻璃结节周边有微细血管移动进入其内部,这是它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最为关键的不同之处。当然大小也可区别,肺原位腺癌一般均>5mm,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5mm,这也是一个可鉴别的要点。

在病理上,肺原位腺癌是癌细胞密集排列,所有的肿瘤细胞单纯地沿肺泡壁呈贴壁式生长,既无肺泡塌陷,也无基质、血管或胸膜的侵袭。

肺原位腺癌属于非浸润性的腺癌,按2011年新的病理分类,肺原位腺癌被摘掉恶性肿瘤的帽子,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同被列入肺癌浸润前病变。手术根治率为100%。

4.微浸润性肺腺癌(MIA)

微浸润性肺腺癌是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腺癌之间存在的一种中间亚型,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5mm的小腺癌。

混合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密度中的实变影,在病理上就属于浸润性生长。在原位腺癌中,若病变内出现实变灶,且实变的最大直径≤5mm时,肺原位腺癌就演变为微浸润性肺腺癌。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的生长、演变、转化的特性。

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肺腺癌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则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手术后也无须进行化疗或放疗的后续治疗。

5.贴壁样生长为主型肺腺癌(LPA)

已属于浸润性肺腺癌,但在这类腺癌中手术根治率最高。贴壁样生长为主型肺腺癌指的是>3cm的非黏液病变,并伴有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性肺腺癌特点,表现为贴壁样生长的异质性亚型和在肌纤维母细胞基质中出现肿瘤细胞。这些病灶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超过95%。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讲,贴壁样生长为主型肺腺癌(LPA)已不属于“早早期”,已进入了浸润性肺腺癌阶段。

如何区分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多原发肺癌又是什么意思

如何区分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

这其实是一个临床难题。当一个肺癌或者肺外其他器官肿瘤患者,在手术后5年或10年后复查,发现肺上又出现了包块,很难分清楚这个包块是新发的原发性肺癌还是转移性肺癌。在临床上,我们也常接诊到这样的患者,通过其影像学资料发现,患者在不同肺叶上,甚至两侧肺上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孤立包块。那么, 区分这些包块是原发性肺癌及其转移灶(晚期肺癌),还是多原发肺癌(有可能是早期肺癌),同样相当困难。而这两个不同的诊断又相当重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肺癌分期、后续治疗手段的选择,甚至决定了患者能否治愈或预后。 究竟如何有效区分肺上的病灶是原发性肺癌还是转移性肺癌?多发病灶是属于多原发肿瘤还是原发灶及其转移灶呢?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还是先搞清楚概念。多原发肺癌(MPLC)是指在同一患者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诊断时间间隔6个月为界,分为同时性多原发肺癌和异时性多原发肺癌。而转移性肺癌是由原发于其他器官的癌肿经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淋巴管或血管等途径转移至肺并继续增殖生长,形成和原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比如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如子宫癌、乳腺癌等最易发生肺转移,其次为消化道。肺转移癌绝大部分为双肺多发性、广泛性的,少数为孤立性的。

多发性磨玻璃结节是肺癌多发转移吗

由于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惰性”肿瘤,一般情况下,多发磨玻璃结节不被认为是转移癌,而被认为是多个原发肿瘤。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分期委员会总结了相关文献,对多发磨玻璃影(GGO)的分期提出了建议:对于多发磨玻璃影,T分期以最大的病灶作为标准,并在T分期后以括号表明肿瘤数量或仅标注(m)表示多发病灶。不管多发磨玻璃影发生在同一肺叶或是同侧不同肺叶或双侧肺,T分期都以此标注。因此多发性磨玻璃结节大多为Ⅰ期肺癌,手术治愈率相当高。

如何区分多个结节是多原发肺癌还是肺转移癌

1.先比较不同病灶之间的组织学类型,若组织学类型不同,则可判断为多原发肿瘤;若组织学类型相同,则进一步再区分为肺鳞癌还是肺腺癌,以及亚型。

2.同为鳞癌,则可进一步对病灶间的细胞学和间质特征进行比较,如病灶内坏死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淋巴结增生程度、间质增生程度以及角质化程度等。若上述特征有明显区别,则判断为多原发肿瘤;若相同或相似,则可判断为转移灶。

3.肺腺癌可进行主要病理亚型分析,若病理亚型不同,则判断为多原发肿瘤;若病理亚型相同,则进行其他病理亚型分析。其他病理亚型指的是除主要亚型以外还存在病理切片中的约10%的病理亚型特征。若其他病理亚型不同,则判断为多原发肿瘤。

4.若其他病理亚型仍然相同,则再次进行细胞学和间质特征比较,不同则判断为多原发肿瘤,相同相似则可判断为转移灶。

5.驱动基因检测。可以对不同病灶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当病灶之间的特殊基因突变一致,则可判定为转移灶,若特殊基因突变不相同,则可基本判定为多原发肿瘤。

6.基因测序。对不同病灶的组织进行测序,这是区分同源还是多原发的非常有效、准确的方法和金标准。

肺原位腺癌真的是癌吗?可完全治愈吗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小结节的发现率逐年升高。很多患者,尤其是听说自己可能得了原位癌的患者天天提心吊胆,内心备受煎熬,甚至有的患者会因为心理因素出现胸闷、胸痛、乏力、失眠等症状,导致其认为自己的疾病加重从而更加惶恐。原位癌到底是什么?它是肺癌吗?

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原位癌不是癌!请患者朋友们先吃颗定心丸,再让我为大家详解原位癌的“前世今生”。

肿瘤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常常表现为局部肿块,一般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生长比较缓慢,一般不转移,对人体影响较小,术后很少会复发。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常有转移,对人体危害较大,常常危及患者性命。实际上,还有一些肿瘤,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大家通常说的“癌”其实是所有恶性肿瘤的总称。

原位癌指的是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更无远处转移。肺原位腺癌(AIS)起源于2011年2月发布的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在此之前,原位腺癌被归于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原位腺癌的病理学定义是什么

肺原位腺癌是指不大于3cm且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壁结构呈鳞屑样贴壁生长,没有浸润基质、血管或胸膜,也没有乳头状或微乳头状结构和浸润至肺泡的肿瘤细胞。肺原位腺癌是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它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被归于癌前病变,即肿瘤的浸润前病变。一般情况下,它们处于惰性状态,是绝对安全的。但是肺原位腺癌属于恶性肿瘤的关口,继续发展极可能成微浸润性肺腺癌。 医生们常说的肺癌防治要抓早抓小,指的就是肺原位腺癌。

肺原位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是什么

肺癌的早期形态大多为无症状的肺部结节,其中大部分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淡薄密度增高影,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一般来说,肺癌细胞的生长遵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的演变,在影像学中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的演变。

肺原位腺癌主要表现为出现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意味着癌细胞的存在。有人用肿瘤直径大小来区分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肺原位腺癌,比如病灶小的时候是增生,病灶大了就是原位癌。一般肺原位腺癌均>5mm,非典型腺瘤样增生≤5mm。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肺原位腺癌的发展是连续的,从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没有明确界限,但在实际发生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时间点,增生的病灶中某些细胞出现异形,过度增生后逐渐和原位癌开始重叠。

CT值可以反映一个病灶增生的密实程度,一般来说,正常肺的CT值小于-900HU,如果磨玻璃结节密度升高到-700HU,可能是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如果升高到-500HU,可能是肺原位腺癌,如果CT值再升高到-400HU,可能就是微浸润性肺腺癌了。肺原位腺癌密度范围跨度可以从-700到-300HU,同时还需要仔细排除血管和囊腔的干扰。

肺原位腺癌能治好吗

之前已经提到过,一般情况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肺原位腺癌均属于惰性状态,不会转移,经过手术切除后,其治愈率可高达100%。因此,如果有患者朋友在检查中发现了疑似原位癌的结节,请不要太过担心,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达到治愈的效果。 hlckfvUjjyR3EPNzR4K05OVM+zNPGvGJlFkABZS55/fbTjWWhKcHo80XY9cceRT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