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芦根、青蒿、竹叶柴胡。
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症。
方中石膏辛甘寒,生用善于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有除烦止渴之功,同时又有解肌透热之效,为君药。芦根甘寒质轻,归肺、胃经,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并能养阴生津、止渴除烦,而无恋邪之弊;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伏热,使热邪由阴分透出阳分,共为辅药。竹叶柴胡苦凉,归肝、胆经,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提中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之功。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症。
有个别患者在肌内注射本品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因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内注射。对本品有过敏史或严重过敏反应者禁用。
①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②本品为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质量,故使用前应对光检查,若发现溶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或瓶身漏气、有细微破裂者,均不能使用。
去感热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剂,宜单独给药,不宜与其他中药注射剂或西药混合后给药。在临床使用本品时,应谨慎联合用药,当确实需要联合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给药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本品推荐用法为肌内注射,不宜静脉给药。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2~3次,或遵医嘱。
注射液:每支装2ml。
患儿,男,3岁,因“发热(39℃)、恶寒、咽痛、咳嗽1天”于儿科门诊治疗。给予去感热注射液2ml,肌内注射,给药后2分钟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额头汗出、手足厥冷、二便失禁。查体:脉细数,心率140次/min,心音低钝,血压测不清。立即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经及时抢救15分钟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平稳,安静入睡。
此案例中患儿既往体健,案例中也未提及有药物过敏史,在正确用法用量下使用仍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严重过敏反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使该药时要谨慎,并且严密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去感热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剂,组成成分复杂,针对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的研究资料较少,不建议儿童使用。
患者,男,53岁,因“咽部疼痛、浑身酸痛不适3天”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肌内注射去感热注射液2ml,5分钟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并发红、口唇麻木、心悸、气短、头晕及视物模糊不清;10分钟后出现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意识模糊。查体: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发凉伴轻度抽搐,全身皮肤轻度充血,呼吸急促,心率108次/min,血压测不清,脉搏细弱。考虑为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0mg,异丙嗪25mg,高流量吸氧,地塞米松1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0分钟后血压不见回升,另开一通道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间羟胺注射液57mg静脉滴注,血压逐渐上升至100/60mmHg。45分钟后神志清楚、抽搐停止、呼吸平稳,4小时后完全恢复正常。
去感热注射液有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的功效,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症,患者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没有高热症状,功能主治不适宜,不建议使用去感热注射液。提示在临床使用去感热注射液时,不仅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还要掌握中药注射剂的组成以及功能主治,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免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