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清热解毒注射液

【药物组成】

金银花、黄芩、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生地黄、麦冬、紫花地丁、玄参。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抗菌、抗病毒、解毒、抗感染作用。用于风热型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轻、中型流行性乙型脑炎。

【方解】

方中连翘、金银花为君药,既能疏风散热、清热解毒、又可透热外出、避秽化浊。龙胆大苦大寒,上清肝胆实火,下利肝经湿热;黄芩清上导下,增其泻火除湿之力;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生石膏、知母清热生津,重在清气分之热;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即为增液汤,能养阴生津、清营凉血解毒,使营分热邪透转气分而解。板蓝根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佐以紫花地丁凉血消肿。诸药同用气血两清,且兼顾正气、养阴生津,共奏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之功。清热解毒注射液属寒凉药性,所治疾病应具有热证之特性,寒证患者不宜使用。适用于里热证;假热而真寒之象,不可误用寒凉之药。

【临床应用】

感冒:由外感风热、内郁化火所致,症见发热重、微恶风寒、头痛、咽炎、口干舌红、脉浮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痄腮:由外感瘟疫时毒所致,症见腮颊灼热肿胀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脉数;流行性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暑温:由感受暑热邪毒所致,症见高热、头痛、烦躁、呕吐、口渴、舌红、脉数;轻、中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见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反应,严重情况下发生过敏性休克。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易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前宜检查其澄明度,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或混浊时禁止使用;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③本品含苯甲醇,若注射局部出现硬结者慎用,有过敏体质者慎用;④不宜在用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药;⑤本品推荐用法为肌内注射,不能用于静脉滴注。应充分了解清热解毒注射液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严格把握功能主治,权衡利弊。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宜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常用量为一次2~4ml,一日2~4次。

【剂型规格】

注射液:每支装2ml。

【典型案例与分析】

案例 [23] :清热解毒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
案例简介:

患者,女,20岁,因“咽痛、头痛、咳嗽2天,发热1天”来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8.7℃,咽稍红,扁桃体Ⅰ度肥大,心肺听诊(-),其他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肌内注射清热解毒注射液4ml,注射后患者诉注射局部疼痛明显,即平卧位休息观察约1分钟,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继而出现四肢抽搐。查体:BP 113/68mmHg,P 96次/min,R 28次/min,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mg肌内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继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维生素C注射液2.0g,静脉滴注。用药后约10分钟,患者面色及口唇颜面颜色渐正常,呼吸平稳,四肢抽搐停止,活动自如,病情渐平稳。

药师点评:

此例为清热解毒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机制不明,提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用药前应询问患者过敏史,谨慎使用。因有报道少数患者肌内注射时感觉刺激较强,建议肌内注射时应缓慢注射,并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施救。 dy0sJaCktuPmt/ZkRMeBydJ0i3yt7JBKM7nhHD3W/ERIpMs/mMp7YKlI9YxWJF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