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1.辨证给药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原则,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师应具有一定的中医学基础及辨证能力,做到辨证施药、因人制宜。不对证的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或增加不良反应。如丹参注射液所治疗的疾病应具有瘀血阻络证且偏热证之特性;湿热遏阻中焦,浊痰凝结而为积聚癥瘕,对于阳气虚衰如面白乏力、唇色舌质淡白者不宜单独使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若用于偏寒体质的患者将导致病情加重,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辨证。

2.合理的给药剂量及给药速度

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剂量适当加减。给药速度过快时,某些药物也易于引起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有研究报道:发现活血化瘀类注射剂超剂量使用会引起凝血酶原增加和出血,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说明书及个体差异情况给予合理的剂量,在滴注前30分钟应严密加强用药监护。

3.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4.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如对鱼、虾等海产品和花粉、灰尘物质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这对防止过敏反应是有必要的。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接触药品时可出现局部或者全身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局部红肿、过敏性休克。特别是花类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对于蛋白质过敏的,应避免使用由动物提取的注射液,如地龙注射液等。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预先提醒,并加强用药监测。

5.选择规定的溶媒,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及规定选择溶媒,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宜单独配制,如需联合其他药物,应考虑给药间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此外,对连续静脉滴注的两组药物,在输注前后必须先用少量的中性液体冲洗输液管。

6.注意输注剂量、浓度和滴速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剂量、滴速。用药前10分钟内滴速宜控制在15~20滴/min,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10分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再将滴速调至40滴/min。一般来说,输液速度成人60滴/min,老年者、体弱者、婴幼儿、心肺疾病患者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

7.核对药品信息

使用前应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整、标签是否清晰,并对其进行对光检查,观察药品性状是否与说明书一致,药品是否变色,注射液液体是否混浊、出现沉淀或絮状物及粉针剂是否出现结块、融化等非正常现象。一旦发现须禁止使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8.早期发现中药不良反应

早期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对于减轻损伤程度、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和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用药期间要加强患者的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T5TLXDonacdtgX6Cr0M2u7Q0h9TzaGnL/q84ML0dCNdfui7kdbTT3pW2cngl13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