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孩子出生了

1.聊聊新生儿宝宝的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以内的婴儿,包括足月儿和早产儿。足月儿头发分条清楚,但数量和发质会有所不同,耳廓的软骨发育好,成形并直挺,指甲超过手指脚趾,男孩子的睾丸已经降到阴囊内,阴囊皱褶比较多,女孩子的大阴唇能覆盖小阴唇。早产儿根据早产的时间不同,外型上差别很大,具有许多不成熟的特征,比如耳廓塌、皮肤有较多的毳毛、睾丸未降入阴囊中、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足底纹理比较少等。

新生儿看起来会有点特别。刚出生时身上会被一些白色的胎脂附着,还有母亲的血液和其他液体,医护人员会擦拭掉一大部分,在第一次洗澡的时候才能将其清洗干净。健康的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有时在手、足和唇周围会略带蓝色,这是正常现象。80%~100%的亚洲新生儿会在骶臀部、肩部或头面部、四肢屈曲面出现边界不清的蓝灰色、蓝绿色或棕色的斑片,称为“蒙古斑”,通常在出生后第1~2年里消退,到6~10岁时绝大部分都会消失,但约有3%会持续到成年。背部和肩膀会有一些细小的毛发,几周后可能会自己消失。新生儿的头看起来比身体其他部位大,经阴道分娩的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头还可能呈尖型,但不久后即恢复正常形状。在头顶前部及枕部会有两个柔软区域,称为“前囟”和“后囟”,后囟一般在2月龄后不能触及,前囟一般在10~24月龄闭合,早产儿闭合的时间会延后。囟门闭合的时间差异大,不论早晚都有可能是正常现象。腹部常圆圆的略有突出,结扎后的脐带留有一小段残端,通常在1~2周后自行脱落。孩子刚出生时外生殖器往往都有些肿胀,这是由母亲的激素所致,可自行消退。男孩的包皮通常比较紧,无需强行翻开。他们的身体屈曲,保持手臂和腿弯曲并靠向身体,像在子宫里的姿势,不要将腿拉直包裹捆绑。

出生后会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又叫发育反射,不需要学习,与生俱来,比如吸吮反射等,出现于发育的某个阶段,随着大脑皮层抑制功能逐渐成熟而消失。

拥抱反射:

容易被爸爸妈妈注意到的反射,以为孩子胆子小或过于惊吓害怕,故又叫“惊跳反射”。婴儿头部相对于躯干突然下降或突然听到比较大的声响即可引出拥抱反射:宝宝的手臂外展、伸展并双手打开,随后上肢屈曲。拥抱反射出生后即存在,到3~6月龄时消失。

踏步反射:

刚出生的婴儿竟然想“走路”哦,爸爸妈妈直立抱起来孩子脚接触床面的时候他们竟然开始了迈步。其实不是孩子真的想走路了,这是“踏步反射”。当婴儿保持垂直体位,脚与平坦表面接触时可以看到婴儿双下肢缓慢交替屈曲和伸展的踏步动作,到1~2月龄时消失。

非对称性颈强直反射:

儿童摄影师常常会利用这个反射让孩子摆出“拉弓射箭”的姿势,配上射箭的图案,煞有其事可爱至极。这个反射是由对迷路-脑干-脊髓通路(促进肢体伸展)的大脑皮质抑制降低所致,表现为头颈部转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而对侧的上肢屈曲,在3~4月龄时消失,提示大脑皮质的下行抑制投射成熟。

Galant反射(躯干弯曲):

将婴儿置于腹部悬吊位,从胸段向腰段轻划其脊柱旁区域,将引出婴儿的躯干和髋部向刺激侧的运动。

如果在正常月龄应该存在的原始反射缺失,表现为非对称性的,或存在的时间超过了正常应该消失的时间,应就医寻求小儿神经科医生的进一步检查。

2.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拥抱

历经阵痛和分娩,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您的小天使降临到人世。助产士迅速地帮宝宝擦干全身、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保暖,并立即把宝宝放在您的身上,进行皮肤接触(skin-to-skin,STS),你们开始了第一次的亲密拥抱。此时,利用新生儿的“觅食反射”,帮助宝宝的嘴唇与母亲的乳头接触,以促进母婴依恋,并能促进母乳喂养的早期建立,对将来延长哺乳的时间也会有所帮助。您可能看过很多新生儿的照片,也看过宝宝的B超图片,想象过若干次宝宝的样子,但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宝贝,当你们四目相对的时候,您会本能地被迷住。这时候宝宝对您的声音、体温、心跳都会非常敏感,利用这最初的奇妙时间,给宝宝爱抚,跟宝宝讲话,宝宝会来寻找母乳,在这一刻,你们之间便建立了非同寻常的亲密的纽带。

让宝宝纵向趴在您裸露的胸和腹部,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孩子的背部,完成胸腹部的皮肤接触,注意确保宝宝的姿势安全,面部没有遮挡,气道不要被堵塞。出生以后应立即完成皮肤接触及第一次的母乳喂养,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也最好在1小时以内开始,如果妈妈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完成,可尝试由爸爸完成与宝宝的第一次皮肤接触和拥抱。

当完成妈妈与宝宝的第一次碰面皮肤接触和母乳喂养的同时,医护人员会完成结扎脐带,之后再测量身高、体重以及常规的护理。至此,妈妈将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促进随后的按需喂养。

除此之外,皮肤接触还能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心跳,使宝宝感到安全、平静,同时也能降低妈妈的皮质醇水平,从而保持生理指标稳定,提高疼痛阈值,减轻妈妈的疼痛感。

3.出生后第一个月常见生理现象与问题

照顾新生宝宝,您可能会发现一些特别的情况,但下面的这些情况是新生儿的一些常见生理现象,大多不用过于紧张。

(1)生理性体重下降:

足月宝宝在生后的最初几天体重会下降,甚至下降的重量是出生体重的10%,在第5~6天降到最低点,一般会在第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这是因为初生的宝宝身体里水分比例比较大,在刚出生的初期水分丢失明显,尤其是经剖宫产分娩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生后第一周往往体重下降得更多一些。但如果体重下降过多应该寻求保健医生的帮助,评估完整的喂养过程及方法,为妈妈提供持续的哺乳支持以及必要的干预措施。

(2)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因为胆红素生成较多、血浆白蛋白联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差等原因,胆红素易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巩膜的黄染,当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就可有肉眼可见的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当胆红素水平短暂且正常地升高时,这种黄疸称为新生儿良性高胆红素血症,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理性黄疸”,见于大多数新生儿。一般在住院期间母婴同室都会常规对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查,通过一种叫“经皮测胆红素”的无创技术,根据皮肤估测胆红素水平进行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降低新生儿黄疸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喂养,从而增加胆红素排泄,促进母乳喂养,预防体重显著降低,以及提高母乳的产量。

根据固定的胆红素值分类区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目前已存在争议,大多使用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值或不同胎龄以及高危因素来综合判断胆红素水平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而不再用固定的数值来界定“病理性黄疸”。

伴有高危因素的宝宝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增高,这些高危因素包括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脓毒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黄疸通常首先在面部明显,然后是胸部、腹部、手臂,最后是腿部。您可将一根手指按在婴儿的额头或鼻子上(称为“漂白”皮肤),如果皮肤有黄疸,拿掉手指就会呈现黄色。通过按压胸部、臀部和膝盖骨性突起处的皮肤检查黄疸是否有进展。有明显皮肤黄染的宝宝,建议出院回家后的1~3天内去医院复查。当您发现孩子的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是出现以下表现:黄色在膝盖或膝盖以下的部位可见,外观更暗(从柠檬黄变为橙黄色),或者眼睛的“白色”呈黄色,发热、进食困难必须立即就医,如果出现嗜睡、烦躁难以安抚、脖子或身体向后拱起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3)马牙和螳螂嘴:

细心的爸爸妈妈在宝宝哭泣或清洁口腔的时候偶尔会发现宝宝在口腔内上腭中线附近或牙龈部位有一个或多个黄白色质地较硬的小颗粒,俗称“马牙”,这是口腔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可自行消失,不会造成孩子口腔不适,也不会影响孩子进食。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因为吮吸需要唇、颊、舌、腭的恰当运动并整合同步进行,才能把乳汁挤入口腔,吸吮时,双侧颊部的脂肪垫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形成口腔内的负压空间,并协同口周的肌群、舌和腭的运动,从而产生正压将乳汁从乳头中吸出。“马牙”和“螳螂嘴”都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可擦拭或用针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4)乳腺肿大:

由于来自母亲的雌激素中断,男婴、女婴都有可能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激素分泌一过性增加,在生后的4~7天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并且可以是不对称的,甚至乳房偶尔会持续数日到数周分泌稀薄的乳状液体,2~3周自然消退,切勿挤压以免继发感染。

(5)阴道分泌物:

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俗称“假月经”,或一些非脓性的分泌物,也是来源于母亲的雌激素突然中断所致,大概会持续1周,无需特殊处理。

(6)新生儿红斑:

单纯痣,又称新生儿红斑、鲑鱼斑、鹳咬印或天使之吻,表现为在眼睑、眉间、上唇、前额中央或项背部的单个或多个压之褪色的粉红色-红色斑片,也可累及头皮、鼻、嘴唇和背部,可见于40%~60%的新生儿,通常在1~2岁自行消退,颈背部的红斑可能保持长期不变,但无不良后果。

(7)手脚抖动:

宝宝有时候会出现下巴、手脚的细微抖动,或者手脚突然地张开拥抱动作后突然回缩,这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仍不够成熟有关,3月龄后孩子的这些现象会自行好转。但孩子如伴有双眼凝视、面色口唇发绀、节律性抖动等现象请就医。

4.新生儿期的回应性照护

儿童早期高质量的养育照护是实现孩子未来潜能的重要保障,其内容包括健康、营养、安全保障、回应性照护及早期学习的机会。回应性照护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也会对其他4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回应性照护是指养育者在日常互动中感知孩子的暗示或需要(如动作、声音、姿态、口头请求等),能够准确地解释,并且做出及时、恰当、灵活、有感情的、可预测的回应。其由三个阶段组成:孩子的行为→养育者对这种行为做出支持性的反应→孩子感知到支持的结果。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回应性照护包括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母婴同室。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了,可以让孩子常常看到您的脸,听到您的声音。为孩子提供各种看、听和四肢自由活动的机会,轻轻地抚摸孩子,或者让孩子紧贴您的皮肤,给予充分的皮肤接触的机会。经常看着宝宝的眼睛,并对宝宝说话、微笑,特别是在哺乳和宝宝清醒的时候。即使不是母乳喂养,也要在喂奶时抱着宝宝,和宝宝说话或哼唱。经常模仿宝宝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这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游戏,有助于宝宝学会与人交流。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并及时予以应答。给宝宝提供四肢自由活动的机会,宝宝能够踢腿、移动并发现自己的手和脚,帮助宝宝用手去触摸家长的脸。用毛线、红布做成颜色鲜艳的红球,在宝宝面前慢慢移动,让宝宝看,帮助宝宝触摸玩具。

回应性喂养是回应性照护的延伸,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宝宝可以通过声音、面部表情、动作以及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传达饥饿和饱腹的信号。其中饥饿的信号表现为哭闹不止、吃手、喂养时张大嘴巴、微笑着注视照护者;饱腹的信号表现为双唇紧闭、扭头躲避、减慢或停止吮吸、吐出乳头或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玩。在这样的双向互动中宝宝的进食需求会得到满足,让宝宝觉察到这些回应是可预测的。在喂养的时候与宝宝进行交谈和目光接触,对预期的喂养行为进行沟通,喂养的过程缓慢、有耐心地鼓励宝宝进食,不强迫进食,环境舒适无过多的干扰,喂养尽量选择固定的位置。 CTfEgsnEdE85sffGlOafYOGw2gZhCsbfaMB4hBwLWZnBTQ6EL+WpcxcPhFGShbJ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