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正式公布:我国人口达到14.1178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约有2.6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50%,高达1.9亿人。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而且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造成沉重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健康问题,如何科学防治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医学课题。2007年,张明园教授主编的《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面世,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对我国老年期痴呆的防治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为推进我国老年精神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该指南出版至今已经14年了,其间对于痴呆的预防、干预、药物、理念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成果,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由此推出新指南的时机已经成熟。经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批准,委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病学组组成编写工作组。《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张明园教授任顾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于欣教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鲁宁教授、《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主编田金洲教授任主审,我任主编和多位从事老年期痴呆临床和研究的神经精神科知名专家任编委。我们于2019年12月22日启动《中国老年期防治指南》(2021)编写工作,期望能将老年期痴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经验等呈献给各位同道,使老年期痴呆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社区管理等更加规范,从而提高我国老年期痴呆的防治质量,为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做贡献。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影响了工作进度,但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领导下,各位专家克服“一面抗疫、一面编写”的困难,顺利完成了编写任务,使这本在疫情期间编写的指南如期与大家见面了。

本指南在强调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注重诊断治疗的基础上,突出“预防”“早期干预”“居家管理与康复”三大特色,强调全病程管理的理念。由于目前在老年期痴呆的治疗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可以逆转或阻止疾病的进展,因此预防老年期痴呆的发生就显得意义特别重要,实践证明有些方法对痴呆的预防作用是肯定的,这些方法所涉及的多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只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些方法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因此要突出强调预防的作用。另外,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老年期痴呆一旦诊断,其不断进展的病程是难以阻挡的,现有的几种抗痴呆药物只是对症治疗,改善部分症状,由此可见,早期干预十分重要。这里有两个重点人群,一个是具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一个是主观认知功能减退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人群。我们知道,认知功能损害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由认知正常到主观认知功能减退,再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后进入痴呆状态,这是一个连续的谱系。因此,在没有进入痴呆前的状态都是干预的时机,而主观认知功能减退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则是干预的重点时期,要突出强调早期干预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老年期痴呆的康复是长期的,由于这一特点导致相当多的患者要居家康复或在社区或在康养机构康复,期间虽然仍在进行必要的治疗,但生活照护和康复则是主要的内容,照护的质量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照护者的精神状态影响着痴呆患者的生存状态,因此,科学的、符合患者个性特点和家庭条件的照护与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本指南以循证为依据,在PubMed、EMBase、CBMdisc、CMCC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来在老年期痴呆预防、诊断、治疗、居家康复、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推荐”标准确定证据等级并提出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再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吴杰教授审核。同时,参照近5年出版或修订的国际相关指南及国内的相关指南并采用了其文献评价结果,如WHO的《降低认知衰退和痴呆风险指南》,英国国立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的《痴呆的评估和管理指南》和《痴呆:评估、管理和支持痴呆患者及其照护者指南》,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EFNS-ENS/EAN)的《在中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中同时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的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的《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患者激越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指南》,加拿大《2018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治疗痴呆和失眠的精神行为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处方精简》和Doctors of BC《认知障碍:在初级保健中的识别、诊断和管理》,贾建平教授主编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和田金洲教授主编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等。

证据分级标准

推荐分级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本指南只是在痴呆的预防、诊治、康复和居家照护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既不是唯一的准则,也没有强制性。这些建议是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的,随着人们对问题认识的加深,研究的深入,有些结果是可能改变的。同时,本指南所有的建议都是针对普遍问题的,对个别的问题可能并不完全适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如性格、文化、价值观、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

本指南适合于精神科医师、老年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及相关的临床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社区精防工作者,也适合社会工作者、患者的照料者、志愿者等参考,希望能为他们在老年期痴呆的防治工作中提供可参考的防治方法和最新的工作理念,同时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特别要感谢张明园教授,他非常关心本指南的编写与进展情况,提出了很多建议,他的敬业精神使编写组专家很受鼓舞。感谢于欣教授、王鲁宁教授、田金洲教授在指南编写工作中的热情指导和对稿件的精心审阅,特别是于欣教授在整体框架和具体要求上的真知灼见。感谢吴杰教授在循证依据方面的指导和审核,感谢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教授、秘书长王小平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各位常委和委员的鼎力支持。此外,毛延平医师、朱鑫浩医师、乐丹盛医师、孙旺迪医师、许嘉熙医师及各位编委的团队也为指南的编写工作作出了贡献,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由于我们的编写水平所限,新版指南难免存在不足,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同道能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再次修订时能够做得更好。

于恩彦
2021年6月10日 jXSRre8dZju8EP3VCoczMClFayhW4iIns/q+yY2bRJ81pSM/380l7JN/J9FpYU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