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听力检测

第一节
耳镜检查

耳镜又称“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窥耳器,可检查某些裸眼不易察觉到的细微病变,在缺乏反射光源时尤为重要。耳镜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是助听器验配师的必备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检查患者的外耳道和鼓膜,判断患者的外耳条件是否适合进行助听器验配。

良好的外耳条件是进行助听器选配必要的前提和生理基础,某些外耳病变会影响患者听力检测结果,也可能会影响耳印材料的注入,还有些病例,需要先行转诊治疗后,方可考虑验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颁布的助听器验配转诊指标指出,耳镜检查若发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将患者先行转诊至耳科或听力门诊治疗:①明显的遗传性或外伤性耳部畸形;②近90天内有活动性外耳道渗出;③近90天内有突发性听力减退或听力迅速减退病史;④耳鸣;⑤纯音测听结果显示500Hz、1 000Hz、2 000Hz频率段气-骨导差≥15dB听力级;⑥外耳道耵聍栓塞或外耳道异物;⑦耳部疼痛或不适。

【相关知识】

一、耳镜准备
1.耳镜结构

耳镜一般的组成部分有:①头部;②手柄:内有电源,多为1.5V干电池;③光源:多为3.5V卤素灯泡;④窥耳器:其尖端尺寸粗细不同,有一次性的,也有可以重复使用的(图1-2-1)。

图1-2-1 耳镜结构

2.耳镜消毒

为避免交叉感染,耳镜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推荐步骤如下:

(1)验配师在接触患者和设备前,需清洗双手。

(2)耳镜使用前,用酒精擦拭消毒。

(3)找一块清洁的纱布或干毛巾铺在桌子上,用于放置擦拭好的耳镜及其配件。

(4)耳镜检查时,注意每侧耳单独使用一只窥耳器,避免左、右耳交叉感染。

(5)窥耳器要准备充足,使用前用酒精消毒。

二、耳镜检查

用耳镜检查外耳道和鼓膜前,首先要检查患者耳廓是否正常,注意避免漏检耳廓背面。

(一)外耳道检查
1.主要内容

(1)外耳道一般情况:

为保证耳印材料顺利注入,助听器验配师在检查外耳道时,要特别留意其大小、形状以及质地(例如柔软、中等或者坚硬),对注入耳印材料时要用多大压力做到心中有数。

验配师还需要根据外耳道的形状和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棉障。

(2)检查外耳道是否有阻塞:

正常外耳道应该是通畅的,如果在耳镜检查时鼓膜窥不清,且患者纯音测听结果显示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就不能排除外耳道阻塞。

外耳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是耵聍栓塞或外耳道异物。此时如果强行注入耳印材料,就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损伤。

(3)检查外耳道是否有分泌物:

外耳道分泌物常提示耳部感染,是转诊指标之一,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内有性质不一的分泌物,有时还可伴有特殊臭味(如胆脂瘤)。

2.操作规范

(1)注意事项:

外耳道检查一般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持镜方式:建议采用“握笔式”持镜(图1-2-2),左手牵拉耳廓,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以类似于握笔的姿势,握住耳镜手柄。

图1-2-2 “握笔式”持镜

A.检查左耳;B.检查右耳。

2)窥耳器先行消毒后,方可接触患者。

3)描述耳廓情况,包括其背面。

4)注意观察外耳道有无异物,如耵聍、新生物和外来异物等。

5)描述外耳道情况。

6)判断能否继续进行助听器验配的相关操作(如纯音测听等)。

(2)操作步骤

1)体位:检查右耳时,患者向左侧坐,头部随之偏向左侧,使其右耳面对验配师。验配师和患者的头位在同一平面,检查时可根据需要调整患者头位。检查左耳时方向相反。

检查小儿时,请其家长或监护人正坐于检查椅,面对验配师,将小儿抱坐于家长一侧大腿上,使其受检耳面对验配师。家长两侧大腿挟持小儿两腿,以此固定小儿双下肢;一手环绕小儿头部,轻轻靠在胸前,固定其头部;另一手环绕小儿双臂,固定其上身。

2)选择合适的窥耳器:选择窥耳器时,以其前端直径与患者外耳道第一狭窄处直径相当为宜。消毒后,将窥耳器按顺时针方向安装到耳镜头部窥器尖端。

3)打开耳镜电源开关。

4)右手“握笔式”持镜,尽量靠近耳镜头部,同时左手固定患者头部,防止检查过程中患者头部移动造成损伤。由于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牵拉耳廓,使外耳道成一直线,便于观察。成人耳廓需向上、向后、向外方牵拉,小儿则需向下、向后、向外方牵拉。

5)将耳镜头部轻放入外耳道,停于距离外耳道口0.3~0.6cm处,注意耳镜前端不要超过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即不超越外耳道的外1/3处,以免引起患者疼痛和咳嗽。

6)仔细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各解剖标志是否正常。

(二)正常外耳道和耳廓特征

正常外耳道应是畅通的,牵拉后,通过耳镜,可以观察到外耳道壁、鼓膜外表面及相应解剖标志。图1-2-3为正常耳廓各解剖标志示意图。

图1-2-3 正常耳廓

(三)常见外耳道病变
1.耳廓和外耳道畸形

耳廓和外耳道畸形多由先天发育不全导致,常见如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和外耳道狭窄、无耳畸形。外耳畸形常会伴发中耳或内耳畸形,导致听力损失。

(1)无耳畸形:

一般指先天性耳廓发育不全(图1-2-4),常伴有外耳闭锁、中耳畸形和颌面部畸形,而内耳发育多为正常,通过骨传导有一定听力,其发生率约为1∶7 000,男性多见,畸形在右侧者居多,双侧者少见。如耳部完全不发育,则称为无耳,极为罕见。

(2)外耳道闭锁:

如图1-2-5所示,系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或第一鳃沟发育不全所致,可伴有第一咽囊发育不全所引起的咽鼓管、鼓室或乳突畸形,常合并先天性小耳畸形。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图1-2-4 无耳畸形

第一型:耳廓较正常小,外耳道及鼓膜存在,听力尚可。

第二型: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鼓膜及锤骨柄未发育,砧骨体与锤骨头融合,镫骨已发育或未发育,纯音测听呈传导性听力损失。

第三型:耳廓畸形严重,外耳道闭锁,听小骨畸形,合并非鳃源性内耳畸形,内耳功能丧失。

第二型、第三型有时伴有颌面发育不全,称Treacher-Collins综合征。

(3)小耳畸形:

为先天性耳廓发育畸形(图1-2-6),绝大多数小耳畸形是由皱缩而无耳廓形态的小块软骨团和外形较正常但向前上方移位的耳垂所构成,无外耳道和鼓室,听小骨发育不良,伴有听力减退。小耳畸形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最重者可表现为无耳,最轻者耳廓形态近似正常,但明显较正常耳廓小。这两种情况都较少见。先天性小耳发生率约为1∶20 000。单双侧之比约为8∶1。因耳廓位于明显部位,其形态失常对患儿心理发育影响极大。

图1-2-5 外耳道完全闭锁

图1-2-6 小耳畸形

(4)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直径较正常小称为外耳道狭窄,致病因素有先天发育不良和后天因素。前者因胚胎发育障碍,第一鳃沟和第一、二鳃弓后部的发育畸形所致,故常伴有颌面骨发育不全。后者常因外耳道烧伤、炎症、肿瘤、外伤及手术等因素所致。外耳道狭窄程度呈个体差异,常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严重者可发生外耳道胆脂瘤,压迫甚至破坏鼓膜、中耳及乳突骨质,如继发感染,则可出现耳聋、耳鸣、耳痛及外耳道流脓等症状。

2.外耳道耵聍栓塞

(1)耵聍的特征:

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耵聍腺的分泌物。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为耵聍栓塞。

因栓塞程度和位置不同,耵聍栓塞症状也不尽相同: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外耳道完全阻塞者,可有传导性听力损失;若耵聍压迫鼓膜,还可引起眩晕、耳鸣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游泳或洗澡后,耵聍遇水膨胀,可导致听力骤降。

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被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堵塞,如图1-2-7,或质软如泥,或质硬如石,多与外耳道紧密相贴,不易活动。

图1-2-7 耵聍栓塞

(2)处理方法:

耵聍栓塞是转诊指标之一。耳镜检查一旦发现耵聍栓塞,应先将患者转至耳科听力门诊,彻底清除外耳道耵聍后,方可进行助听器验配。

3.外耳道湿疹或皮炎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病变若只局限于外耳道内,称为外耳道湿疹。若病变不仅发生在外耳道,还包括耳廓和耳周皮肤,则称为外耳湿疹。

湿疹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如药物、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等。按有无诱发外因,可分为湿疹样皮炎(有外因)和湿疹(无外因)。

急性湿疹症状为患处奇痒,多伴烧灼感,挖耳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形成黄痂。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未经治疗、治疗不当或久治不愈迁延所致。局部仍瘙痒,渗液比急性湿疹少,但有结痂和脱屑。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就成为慢性湿疹,此时患者外耳道内剧痒,皮肤增厚,有脱屑。

急性湿疹耳镜检查可见患处红肿,散在红斑、粟粒状丘疹、小水疱、红色糜烂面、黄色结痂。亚急性湿疹可见患处皮肤红肿较轻,渗液少而较稠,有鳞屑和结痂。慢性湿疹可见患处皮肤增厚,粗糙,皲裂,苔藓样变,有脱屑和色素沉着(图1-2-8)。

4.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外耳道炎可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其常见病因如下:①高温,潮湿。②局部环境改变。各种因素改变了外耳道酸性环境,使外耳道的抵抗力下降。③外伤。皮肤损伤,引起感染。④中耳炎脓液流入外耳道,使皮肤感染。⑤慢性病、抵抗力下降,如糖尿病、慢性肾炎、内分泌紊乱、贫血等。

图1-2-8 外耳湿疹

A.急性湿疹;B.亚急性湿疹;C.慢性湿疹。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主要症状有:①疼痛。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②分泌物。随病情的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慢性外耳道炎主要症状有耳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慢性外耳道炎可转为急性感染,具有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急性外耳道炎检查可见:①耳屏压痛和耳廓牵引痛;②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③外耳道内有分泌物;④鼓膜可呈粉红色,也可大致正常;⑤耳廓周围可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或压痛(图1-2-9)。

慢性外耳道炎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有痂皮附着,可有少量稠厚的分泌物,或外耳道潮湿,有白色豆渣状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图1-2-10)。

图1-2-9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图1-2-10 慢性外耳道炎

5.外耳道异物

指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所致的损伤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主要病因为:①儿童在玩耍时可将各种小玩具和植物的种子塞入外耳道;②成人挖耳时将纸条、火柴棍、棉花球等不慎留在外耳道内;③各种昆虫误入耳内;④意外事故发生,小石块、木屑、铁屑等飞入耳内;⑤战争中,弹片等进入耳内,均为异物;⑥医生在处理外、中耳的病变时,偶将棉片或纱条遗留在耳内。

根据异物本身大小及是否有刺激性,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如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痛、眩晕等症状,亦可继发外耳道炎、中耳炎。

耳镜检查可直接发现异物。

(四)鼓膜的特征及分区
1.鼓膜特征

鼓膜是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鼓膜大部附于颞骨鼓部的鼓沟内,上方一小部分附于鳞部。附于鼓沟的部分较坚实,叫紧张部;附于鳞部的部分薄而松,叫松弛部。鼓膜向内凹陷,凹陷的尖部叫鼓膜脐。如把鼓膜假想成一个钟面,在5点钟方向(前下象限)有一反光区——光锥,其他耳镜下可见的正常解剖标志如图1-2-11所示。

2.鼓膜分区

为便于描述鼓膜病变的位置,人为地将鼓膜分区,即先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鼓膜脐作其垂直相交线,鼓膜便被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及后下4个象限区域(图1-2-12)。

图1-2-11 正常鼓膜

图1-2-12 鼓膜分区

(五)常见的鼓膜病变
1.鼓膜穿孔

穿孔常见病因有:①中耳感染,鼓室内压力增高,如各种化脓性中耳炎;②用锐物挖耳,直接损伤鼓膜(外伤性穿孔);③爆震使外耳道压力急剧改变等。

(1)外伤性穿孔:

穿孔多呈裂隙状、三角形或不规则形;个别严重的外伤性穿孔,鼓膜紧张部可完全撕裂。

(2)炎性穿孔:

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

1)急性炎症的穿孔:

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小穿孔,呈针尖状,多伴有液体搏动,如星星闪烁样反光,又称“灯塔征”。

2)慢性炎症的穿孔:

单纯型多为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穿孔多呈椭圆形或肾形;骨疡型多为鼓膜紧张部边缘性或中央性穿孔(图1-2-13),鼓室内或穿孔附近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后者常自鼓膜穿孔处脱出掩蔽穿孔,妨碍引流;胆脂瘤型多见于松弛部边缘性穿孔,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图1-2-14)。

图1-2-13 中央性穿孔

图1-2-14 胆脂瘤型穿孔

2.鼓膜钙化

继发于中耳感染,钙在鼓膜表面沉积,导致鼓膜增厚,局部呈白色,见图1-2-15。

3.充血

中耳急性炎症时,鼓膜弥漫性发红、肿胀,早期以松弛部最为明显,以后发展至全鼓膜,鼓膜表面标志可消失(图1-2-16)。

图1-2-15 鼓膜钙化

图1-2-16 鼓膜充血

4.色泽改变

鼓室内有深色液体或充血组织,鼓膜色泽变蓝,见于鼓室积血、胆固醇肉芽肿、鼓室异位、血管及颈静脉体瘤等。

分泌性中耳炎时,鼓室内有淡黄色积液,使鼓膜呈琥珀色。若鼓室积液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线(图1-2-17),凹面向上,当头位变动时此液平面保持水平位,有时可见到液体中的气泡。

5.鼓膜内陷

表现为光锥变形、分段、缩短、位移或消失,锤骨短突和前、后皱襞特别突出(图1-2-18)。鼓膜内陷严重者,鼓膜向内异位,可结合鼓室导抗图综合分析确诊。

图1-2-17 发线

图1-2-18 鼓膜内陷

【能力要求】

耳镜检查的能力要求包括掌握转诊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耳镜观察外耳道和鼓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酒精消毒耳镜,并将其置于干净纱布或毛巾表面。

2.简要询问病史。

(1)是否有过耳部手术或外伤?

(2)近90天是否有外耳道溢液?

(3)是否有耳鸣?

(4)是否曾经不得不到医院取出耵聍?

(5)是否曾经有过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6)是否有单侧听力损失?

(7)近90天内,是否有突发性聋或听力急剧下降?

(8)是否有耳痛或其他不适?

3.向患者简要说明将要开始进行的操作,例如:“我要用耳镜检查您的耳朵(同时向患者展示耳镜),先看右耳,后看左耳。我还要检查你的耳廓,这些检查都是无损伤的,但也可能会有点儿不舒服,请您尽量配合,检查结束时我会告诉您。请问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4.酒精消毒双手,选择适合的窥耳器,酒精消毒,安装到位。详见本节“二、耳镜检查”之“2.操作规范”。

5.检查受试者外耳,查看有无畸形。

6.打开耳镜电源,右手“握笔式”持镜,左手向上、向后、向外方牵拉耳廓(如是小儿,则需向下、向后、向外方牵拉),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将耳镜轻轻置入外耳道,注意其前端不要超过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和移动不便,仔细观察耳道各部及鼓膜,同时报告耳镜所见。例如:“我看到光锥了,外耳道畅通,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听力测试(或注入耳印材料)。”

7.用干净纱布取下用过的窥耳器,再安装另一只用酒精消毒好的窥耳器。重复步骤5~6,检查对侧耳。 qQuN0ot0IxfG2PZrUdalII78NycM9uht+fERbLDUkbQglSng0qmqPNHuwC9e1V4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