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助听器选择

第一节
听觉功能分析

一、纯音听力图的识别及病理意义

听力损失俗称“聋”。“聋”有不同性质、部位及程度之分。在验配助听器之前进行听力测试,是对听力损失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的诊断,选择助听器验配的适应证和最佳的验配时机,保证助听器验配的成功率。通过听力测试结果可以知道每一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首先听力损失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这就意味着应该针对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选择功率相匹配的助听器;其次,听力曲线类型不同,针对高频听力下降、低频听力下降和全频听力下降,选择可针对不同频段进行不同放大的助听器;最后,每一个人的舒适阈和不舒适阈也不同,这就要求针对不同佩戴者设置不同的助听器最大声输出。因此,准确的听力测试结果是保证助听器验配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测听基础

听力评估用于诊断和康复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在此期间具有重大意义的进展之一就是行为听力测试技术与临床听力计的结合。自从Bunch(1943)首次发表纯音测听方法以来,听力学专业人员已经将它作为最基本的听力评估方法。纯音测听可以对听力损失定量、定位,有时还可以提示一些特殊疾病的存在。

在正常人耳,声音的传导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气导传导,另一种是骨导传导。

气导的传导途径: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经外耳道传送至鼓膜。鼓膜以与声波一致的速率振动。鼓膜与中耳的锤骨相连。锤骨与砧骨相连、砧骨又与镫骨相连,称之为听骨链。镫骨底板的环状韧带使镫骨与前庭窗紧密封闭。鼓膜以振动的形式将声音通过细小的听骨链传递到前庭窗。听骨链能够高效地将声音振动转化为内淋巴振动,同时还能保护听觉器官不受过大声的伤害。镫骨在前庭窗的振动使内耳的液体发生相对运动,这个运动又使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发生了剪切运动,从而把神经冲动传导到螺旋神经节,再由它传到听觉中枢。气导参与了声音经空气、骨及液体的传导,是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

骨导的传导途径:声音直接振动颅骨,再传入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正常听力者听自己的声音主要经骨导传导,听外界的声音大部分是通过气导传导。

从传导途径来说,骨导短于气导,因此骨导听阈应该好于气导,如果出现气-骨导差(>10dB HL),说明听觉通路上固体传导的部分,即外耳和/或中耳发生了病变。

三、听阈测试和听力图

听阈的概念是纯音测听的核心。在临床听力评估中,听阈定义为受试者能够识别出至少50%声音信号的最小声压级。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测试不同频率的听阈。纯音测听为评估听敏度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听阈测试结果以听力图的形式表示,如图1-3-1,该测试结果能够提示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类型及提供一些供助听器验配的参考信息。耳科医生也可利用听力测试结果来协助诊断和治疗。

图1-3-1 测试结果

最基本的听力测试包括骨、气导的纯音测听及言语测试。

听力图中横轴表示频率,从左至右表示测试声的频率,从低到高即从250~8 000Hz。纵轴表示声音的强度,从上至下表示受试者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从-10~120dB HL。0dB HL是听力零级。听力零级是通过测试一定数量听力正常青年人群的各个频率听阈,求出各频率全组均数得到的声压级值,再将这些声压级值规定为不同频率的0dB HL。所以听力零级既不是最小的声压级,也不是最好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而是正常耳在各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当然有些受试者的听力会低于零。记录听阈国际通用的符号如表1-3-1所示。

表1-3-1 听阈记录的常用符号

听力正常人的所有频率听阈都应≤25dB HL,而且气-骨导差不大于10dB HL(图1-3-2)。

根据骨、气导听阈的关系可以将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及混合性听力损失。气-骨导差>10dB HL且骨导听阈在正常范围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图1-3-3)。气骨导听阈一致(≤10dB HL)且都超出正常范围的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图1-3-4)。气-骨导差>10dB HL且骨导听阈超出正常范围的为混合性听力损失(图1-3-5)。

图1-3-2 正常听力图

图1-3-3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图

图1-3-4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图

图1-3-5 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图

根据听力曲线的形状,可以将听力图分为:平坦型(图1-3-6)、渐降型(图1-3-7)、陡降型(图1-3-8)、上升型(图1-3-9)及盆型(图1-3-10)等。

图1-3-6 平坦型听力图

图1-3-7 渐降型听力图

图1-3-8 陡降型听力图

图1-3-9 上升型听力图

有些疾病在听力图中有特征性表现。如噪声性聋表现为双侧3 000Hz、4 000Hz或6 000Hz的“V”型切迹(图1-3-11)。有些药物性聋表现为双侧陡降型听力曲线(图1-3-12),老年性聋表现为双耳渐降型听力曲线(图1-3-13)。

图1-3-10 盆型听力图

图1-3-11 双侧噪声性聋,示6 000Hz处听力下降切迹

图1-3-12 双侧药物性聋,示双侧陡降型听力下降

图1-3-13 老年性聋,示双侧渐降型听力下降

四、助听器验配适应证和影响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患者向我们陈述的问题及对助听器的希望和要求往往非常复杂。尽管各种先进的助听器不断问世,助听器验配技术不断提高,但要想解决好患者(尤其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各种问题,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国际助听器听力协会在其基本教材中列出了Sam Lybarger的一段名言,以诉说患者的希望:“助听器应该是一个超小型的电声装置,但总是做得太大;助听器必须将声音放大100万倍,而不放大任何噪声;一直能工作,从不停止,即便是汗流如雨或者全身都是爽身粉时也应如此;可以推迟10年才买助听器,但只要使用以后连30分钟的维修时间都不能等。”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是也对我们验配人员提出了追求的方向。

(一)影响助听器验配的主要因素

任何一位听力障碍患者佩戴助听器绝非为了炫耀自己,也非为了外观美丽。听力障碍者的需求、期望值、动机等都是能否成功验配助听器的关键因素。使患者接受适合其听力损失的助听器(包括外观),远比劝说一个胆脂瘤患者接受手术困难得多。目前全世界尚无人能用一个综合的量化指标衡量患者是否需要助听器。

1.听力障碍的后果与需求

听力下降以后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到底影响有多大?有些人对听力有特殊需求,如教师、音乐家等,临界的听力损失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致命的。助听器对那些需要天天与他人交流的听障人士的帮助是不容置疑的。还有一些人,日常工作生活对听力需求不高,听力损失已达40~50dB HL才有明显感觉。不同的患者对听力的要求不同,听力损失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同。

2.听力损失的程度

这常常决定患者对助听器的满意程度和日常使用的时间。

(1)轻度:

是否需要使用助听器取决于个人工作、生活对听力的依赖程度。以往国内罕有<40dB HL听力损失而验配助听器者,大部分是自己认为不需要,少数是试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所希望听到的言语声。随着助听器技术的提高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轻度听力损失患者的助听器验配率逐渐增加。

(2)中度:

此类患者近距离听人说话没有明显困难。他们能从助听器中获得较好的帮助。此类患者对助听器的音质要求较高。

(3)中重度:

此类患者对声音放大有较大要求,在多人同时说话或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就会感到言语分辨困难。在他们的发音中通常存在清晰度欠佳、音素替换和发音走样(失真)的问题。他们具有足够的残余听力以通过听觉反馈来学习或保持自己的言语能力,助听器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

(4)重度:

即使近距离交流,患者听到的声音也很不清晰,部分患者可以辨别环境噪声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助听器可以改善他们的沟通能力。随着当今助听器综合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使得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帮助,助听器小型化就是明显的例子。

(5)极重度:

已经不能依靠现有残余听力与他人正常交流,多需要唇读的帮助。助听器只能部分补偿其听力损失。但是助听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与外界的联系,感知环境中的部分声音,并提高唇读的辨别率。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早期验配了助听器并经过语言训练可以做到“聋而不哑”,开口说话。虽然大功率助听器不断问世且帮助了许多以往我们不能帮助的患者,但极重度听力损失仍然是人工耳蜗的主要适应证。

3.听力损失的曲线特征

纯音听力图的坡度(或称斜率)在助听器验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是平坦型、渐升型和渐降型曲线较易验配,而陡降型、盆型或下降/上升不规则型较难验配。而对低频就开始陡降、岛状听力或仅有低频残余听力者就更难验配。但是随着助听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及各项新技术的不断推出,患者许多疑难问题也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助听器的清晰度和舒适度得以明显改善。

4.裸耳言语识别率

言语识别率在助听器验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听得见容易做到,而想要达到患者的最终目的——听得清就并非轻而易举了,裸耳言语识别率与助听器效果的相关性如下:

(1)识别率90%:

验配容易成功,患者综合效果比较好。

(2)识别率70%~90%: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

(3)识别率50%~70%:

改善言语辨别能力。

(4)识别率<50%:

综合效果较差,但可帮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和环境声,由此减轻生活压力并增加安全感。

当代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患者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验配各种品牌/型号的产品之前,了解患者的言语辨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纯音听力图的完美补偿远远不等于成功的验配。

另外,若患者理解言语很困难,但听大强度的声音时没有明显不适,线性线路助听器常可使患者受益;反之,若患者平时理解言语相对困难较少而难以忍受吵闹的噪声,线性线路助听器常不能帮助患者。对后者使用非线性且功能全的助听器是较好的选择。

5.病因

通常验配传导性听力损失助听器的综合效果较好。此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在验配助听器前,首先应推荐到耳科专科医师处就诊,以寻求药物/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对手术失败或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未能完全补偿听力损失的患者,可以验配助听器。

若听力损失部分或全部由中枢疾患引起,尽管纯音听力尚可,其使用助听器的效果极其有限。如听神经病的患者使用助听器后的言语识别率仍然较低。

6.耳鸣

听障者多伴有耳鸣。部分患者使用助听器后,其放大的声音能部分甚至全部掩蔽耳鸣。也有部分患者使用助听器后耳鸣没有改变甚至加重。要指出的是,助听器的使用不影响其他形式的耳鸣治疗。另外,临床上可以使用耳背式或台式的耳鸣掩蔽器来抑制耳鸣。

(二)患者的认知态度

对助听器验配人员来说,了解患者对听力损失的认知与态度的重要性不亚于听力图。首先我们要明确患者是否理性地认识到并承认自己的听力不正常,是否完全了解听力障碍的存在。当患者不承认自己听力有问题,或者知道而不愿意承认时,助听器验配师一定要让患者对自身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1.自我形象与个性

当人们看到一个佩戴助听器的人,可能把他/她看成是残疾人,或者认为其年老等。此时要看患者本人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比较乐观的人常常更能得到助听器的帮助。认为自己可以掌握命运的人比听天由命者能更好地使用助听器。而外向者也比内向的人容易从使用中受益。

2.期望值

患者的期望值多基于其他助听器使用者的介绍、耳科医生的推荐、所观察到的他人使用情况、各种宣传介绍等。期望值和助听器的实际效果是两回事。听障者的听力损失情况个体差异很大,验配师要引导听障者建立科学合理的期望值。

3.担心和疑惑

患者在验配助听器前可能存在各种担心,如可能担心不能操作如此小巧的机器,戴上助听器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等。

4.年龄

高龄常常影响对助听器的操作使用,如手部不灵活而难以调节音量开关和取放电池、将耳模放入外耳道等。年龄越大学习使用助听器越困难,同时在嘈杂的环境中会感到难以应付。而对聋儿来说,需要耳科医师、听力学家、听力康复工作者和家长密切地配合。明确诊断并验配助听器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并需要经常随访调整助听器的验配方案。

5.外观

无论多大年龄,患者总希望助听器看不见才好,尤其是青年人在面临学习、就业和恋爱婚姻问题时。这也是助听器逐渐微型化的主要动因。

(三)社会、家庭与环境因素
1.他人推荐

医务人员、家人、其他成功使用人士的推荐也起到很大作用。

2.家人的态度

有时家人的态度比患者本人的态度更重要。大约50%的患者是在家人的督促下第一次寻求助听器帮助的。在我国,多数家长往往为听力损失儿童验配最好的助听器,这也是我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成功的一大特点。而对于一些大多有勤俭持家习惯的老人,退休金也不高,常常认为“自己没几年可活,还是把钱留给下一代吧”。门诊经常看到儿女愿意为父母验配助听器,但老人一听到一只助听器要几千元扭头就走的情形。另外一种情形是,儿女在外为父母购买了助听器,或者验配中并未使老人自己了解助听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这种情况下,患者使用该助听器的可能性或满意使用的可能性很小。无论对聋儿还是老人,家人对助听器使用和康复训练的态度,都是助听器使用成功与否的关键。

3.患者和家人对验配人员的信任程度

验配人员的服务态度、知识水平,验配单位的知名度等都对验配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4.使用时间

使用助听器满意的人士并非时刻都佩戴着助听器。验配成功与否也并不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解决他们的听力需求是最重要。

5.使用环境

若患者经常使用助听器的地点比较安静,则助听器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帮助。若需要经常在噪声环境中使用助听器,由于助听器将噪声放大而掩蔽掉部分言语声会使患者感到不满意。方向性麦克风的使用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聆听效果。通常背景噪声限制患者对低频的感知,而其本身的听阈则限制其对高频的感知。

6.经济承受能力

近30年来我国民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使得听力学家和验配师的知识更有用武之地。但是由于助听器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属于自费项目,经济问题常常是患者验配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专业工作者,切忌不顾效果差异而强力推荐高价产品。这样做也常常是验配失败或退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患者更换产品而新旧价格差别极大时,其期望值会很高。例如对一个手术失败的耳硬化症患者,上万元的产品未必比一个普通的线性助听器辨别率高出很多。

以上诸多因素均可影响验配结果,但我们仍然鼓励患者使用助听器。以上信息大多在询问病史(甚至在其家人打电话咨询时)或在测听以后可以得到。因此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检查为我们给患者验配满意的助听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为验配师,我们有责任向患者提供各种必要的和他/她所关心的信息。在帮助和鼓励的同时,我们应该向患者交代助听器使用的优缺点。只有患者本人在佩戴助听器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其优缺点,并判断助听器是否有帮助。

五、助听器验配的转诊指标

作为验配人员,遇到以下情况必须停止向患者推荐助听器,立即转诊到临床医师处就医。

1.短期内发生的听力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半年以内者。

2.快速进行性听力下降。

3.耳痛。

4.最近发生的或仅一侧耳鸣。

5.不明原因的单侧或双侧明显不对称的听力损失。

6.伴有眩晕者。

7.伴有头痛者。

8.任何原因的传导性听力损失。

9.外耳、中耳炎症,无论有无溢液(流水或流脓)。

10.外耳道有耵聍(超过25%的外耳道空间)或异物。

11.外耳畸形(如外耳道闭锁、小耳廓等)。

以上患者在治疗以后是否应当验配助听器,取决于其医学诊断、治疗效果、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愿望。 Ii5heT8Am7SHTLv2jds6xBDCKfT6Y4IpiOQfPz6EOESh+JB7KbNDKduP2mAmh+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