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学习目标

1.掌握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2.熟悉 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3.了解 维生素D的来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生长期长骨干骺端生长板和骨基质矿化不全,导致临床出现骨骼系统变化为主的症状与体征的代谢性骨病。病因有维生素D储存不足、摄入与合成障碍、吸收不良和代谢障碍。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健康知识普及,强化维生素D食物和维生素D补充剂的使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近1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有所增加。

【病史要点】

1.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或高危因素,如早产、多胎、母亲妊娠期缺乏维生素D或未补充维生素D、严重肝肾疾病、出生后纯母乳喂养未给予强化维生素D食物或未补充维生素D制剂、户外活动少、使用防晒剂、高纬度地区、大气污染等,以及患肝胆疾病、胃肠术后、慢性腹泻、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

2.早期常以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不活跃,食欲减退,易激惹,睡眠不安,夜惊、夜哭,与季节无关的多汗等。

3.活动期以骨骼变化为主,患儿可有骨骼畸形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全身症状轻微,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致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蛙腹等。

各期临床症状见表3-1。

表3-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不同时期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体检要点】
1.6月龄以内的婴儿
(1)头颅:

可检查到颅骨软化表现,如前囟边较软,枕骨或顶骨后部有乒乓感;7~8个月婴儿则常见方颅,头围较正常增大。

(2)胸部:

沿肋骨方向于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肋骨串珠。

2.6月龄以上婴幼儿
(1)胸部:

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2)脊柱:

患儿会坐和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呈后凸或侧弯畸形。

(3)四肢:

手腕、足踝部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足镯”。若小儿已经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的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有时有K形样下肢畸形。

(4)牙齿:

出牙延迟,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5)前囟:

大或闭合延迟。

【辅助检查】

1.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用的血生化指标。初期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血钙下降,血磷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正常或稍增加;活动期时血钙稍低或正常,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血磷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升高更显著;恢复期血钙、磷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在治疗后1~2个月后才能降至正常。后遗症期通常血生化完全正常。

2.骨骼X线腕部摄片显示,佝偻病初期时,长骨干骺端可出现临时钙化线模糊或正常;活动期时钙化带消失或呈毛刷状、杯口状,并出现骺盘增宽、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等改变;治疗2~3周后出现不规则钙化线,预示开始恢复,临时钙化带增厚,骨骺软骨盘恢复逐渐正常。恢复期X线检查除畸形外无骨骼干骺端病变。

3.血清25-(OH)D 3 是变化最早、最敏感的指标。2016年《全球营养性佝偻病专家共识》指出,儿童适宜的血清25-(OH)D 3 水平为>50nmol/L(20ng/ml);37.5~50nmol/L(15~20ng/ml)为维生素D不足;≤37.5nmol/L(15ng/ml)为维生素D缺乏;≤12.5nmoL/L(5ng/m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或高危因素。

(2)有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2.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佝偻病:如钙、磷缺乏可以导致佝偻病样表现,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衰竭等也可以出现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是鉴别佝偻病病因的重要措施。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多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机会;提供足够的奶量,保证含钙磷丰富食物的摄入。

2.维生素D制剂

以口服治疗为主,重症或有并发症者、无法口服者可肌内注射。口服:5 000~10 000IU/d,持续1个月;有报道每天口服预防量400IU+每天日照1小时也能达到治疗效果。肌内注射:维生素D 30万IU,一次即可,3个月后再口服预防量维生素D 400IU/d。

3.补充钙剂

有低血钙表现及严重佝偻病和营养不足时需要补充钙剂。

【预防措施】
1.围生期

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每天补充维生素D 800IU,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的维生素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2.婴幼儿期

预防的关键在于日光浴与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出生后即可让婴儿逐渐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天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足月儿生后几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IU/d,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g、双胎儿生后补充维生素D 800IU/d,3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d;均补充至2岁。夏季阳光充足,户外活动每天1~2小时,可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按照推荐摄入量补充钙、磷。

【转诊指征】

1.有明显佝偻病活动期表现,但无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或高危因素,25-(OH)D 3 水平正常的佝偻病。

2.用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的佝偻病:治疗后2~3周临床表现无减轻,治疗1个月后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转诊。

【常见临床问题及沟通要点】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口服治疗效果好,应遵从医嘱坚持口服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用维生素D口服治疗同时,应摄入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并保证患儿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1~2小时,充分暴露皮肤。

3.定期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可以避免遗留后遗症。

4.佝偻病原因复杂,治疗效果不好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程茜) LwTUkg0JS0zOL2hg9v83zFR2CrYV40IvCOEt3V+mkqdx/G08lFZ+PkXW1ZWGED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