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接待学

一、医生职业性质

医生的职业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服务行业,要求有一个奉献的人生观和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并且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不端正这个观点,很难做一个好医生。做一天医生,就要不断深化这个认识。由于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与患者的根本关系是患者求医生治病,医生处于“恩赐”地位。因此,一般情况下,患者见医生总是毕恭毕敬,治好病后是千恩万谢。于是医生也常以有功自居,而忘记自己的服务地位。事实上,医生治病本是应该尽到的天职,是对社会的回报,没有恩赐,不能骄傲。在社会上,医生长期以来被视为治病救人、道德高尚的学者绅士。患者尊敬医生是自愿的,千百年来已形成文明社会的风气。然而,医生的所谓高尚神圣,客观上表现是事实,而实际主观上存在虚伪的成分。所以,医生的神圣地位是不稳定的。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医生的形象受到严重扭曲与损坏。医生有时不但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受侮辱、遭殴打,甚至被投诉至法院。有的医生自己也因为逆反情绪,对现实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满而自暴自弃,自不检点。致使现在这种扭曲至今得不到根本改善。

患者是医生服务的对象,因此对患者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首先,患者是个“人”。“人”有个人的感情意识、人格尊严,有家庭和社会背景。教育不同,生活条件不同,人的性格是多样的。生病是痛苦的,必然影响个人情绪、生活及社会活动,因此患者有时表现出不正常的忧郁、烦躁,甚至丧失理智。而周围的人对患者同情、抚慰、迁就,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孩子病了,常常更骄、脾气更大,全家谁也不敢惹。孩子的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妈妈,自己的宝贝孩子病了,非常心痛,非常着急。为了给孩子治病,忍饥受累,强压自己感情,委曲求全地求医生施恩,给孩子治病。同样客观上是事实,主观上有虚伪的成分。患者的忍耐(所谓patient)也是有限度的,不稳定的。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医生也能尊敬患者、同情患者的痛苦与渴望,就很容易交朋友,成为托命朋友。医患之间互相信赖,疗效必然事半功倍。遗憾的是,近年来,多种原因,使这种关系受到严重扭曲与损坏。医生有时不但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受侮辱、遭殴打,甚至被投诉进法院。同时,患者也必然感到医生不可靠,担心医生不负责、施报复,自己可能失去保护,无安全感。医患彼此怀疑,互相警惕,而站在互相猜疑的对立面。这样如何能互相配合,千方百计医治疾病。虽然医患关系不好是两方面的事,是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由于毕竟是在“患者求医”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患者决不愿得罪医生,愿与医生交好。即使这种交好是被迫的、勉强的。如果医生也能体谅患者、尊敬患者,仍然很容易交朋友。如果医生能正确认识问题,真心、诚恳,一定能交上托命朋友。因为这是患者求之不得的。现在到医院看病,都希望找一个熟人,甚至在医院里找一个非医务员工关照。显然,不是不放心医院的医疗技术,而是希望有个友情保障。如果医生直接要和患者交朋友,患者又何乐不为。所以,医生认清自己与患者所处的地位,摆正医患关系,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愿望与人格尊严。凭着医患双方都愿早日把病治好的共同目标,尽管社会上有多少对医患关系的不利因素,双方也能结成共同抵御疾病的战友。“摆正医患关系”是医生接待工作的根本条件,需时刻深思。诚恳礼貌接诊必须要学会,而且要熟练,还要不断钻研完善。做一个人民喜爱的医生,才能使医学知识充分发挥作用,完成高科技、高风险的服务任务。

二、如何做好接待工作

(一)了解就诊的要求

治病的第一步就是先与患者接触沟通。医学的接待学就是讲医生与患者的联系方法。医校毕业后如何行医?首先要学会如何与患者谈话,如何礼貌对待患者,也就是如何沟通。医生要明确是为患者服务,儿科医生更要为家长服务。不能认为家长是闲杂人员,干扰医疗工作。小儿看病,如果没有家长协助,医疗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因此接待的目的应该是充分了解和满足家长的所有要求。不能满足的部分,必须有合理的解释。所以首先是耐心细心听取家长的要求,特别是本次就诊的具体目的,给予相应的满足。按一般的经验,患者家长要求不外下列三个方面:

1.治愈疾病

要求知道明确的诊断、肯定的治疗与预后。解答要有根据,使家长信服。

2.解释疑问

解答家长的一切疑问,有利于交友。包括坦诚地帮助家长选“好”医生,计划经济的就医方案,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告知预期的疗效。

3.礼貌可亲

这是接待的敲门砖:对家长要平等、尊敬,实行“透明行医”,使家长充分了解医生将要为患者所做的一切,并取得家长的充分认可,争取信任与依靠,从而做到“友谊手术”。

(二)学习接待知识

接待的对象是患者和家长,所以医生必须了解患者病情与家长心理。医学技术扎实是医疗接待工作的基本功,这一条对医学生似乎不成问题。但是医学生的医术知识是多年来从书本上学来,所谈的角度、所用的名词常常与老百姓的理解不一致。例如有个小儿面颊有一个核桃大小、红色突起的血管瘤来就医,按医学诊断为血管瘤,应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血管瘤,边缘切得很彻底完整。伤口一期愈合,瘢痕不明显,医学上评价应该是满分。但是病家的人都不满意。因为术后遗留嘴歪眼斜。良性血管瘤不痛不痒、不影响健康生活,何需手术?患者来治血管瘤,目的是为了美观。所以医生必须不断向家长学习,了解他们的真实要求、思路与逻辑。还要注意,即使是同一个病、同一个人,有时想法也不一致。手术已经谈妥,要签字时,可能还在想能否不做手术。这些知识在医学教科书中都难找到,必须重视虚心向不同的家长学习。

除此之外,医生还须学习人文科学与社会文化。因为给人治病就不能脱离社会。我有一件丢人的经历,对我教育很深。20世纪60年代,我下乡医疗。生产队一头母猪难产三天、生命垂危,请我抢救。我立刻施行剖宫产,见子宫已经坏死,迅速切除。母猪立刻恢复精神,直奔食槽。次晨生产队将母猪宰杀。我问缘故,回答是:“饲养母猪是为了生仔,切去子宫,我们不养老太太。”看来不了解社会,做兽医也不合格。

1.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宗教、习惯,以便在门诊见面几分钟内了解病家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水平,从而达到顺利沟通,说话彼此能互相接受,避免发生误会和矛盾。

2.熟悉有关的伦理、道德、法律,可以在医疗过程中不犯错误。对待一个患者,处理一个病,总要合情、合理、合法。好心的医生常常把合法忽略。“合情”主要指符合伦理,属于人与人的自然感情;“合理”就要服从多数人的共识和舆论,称为道德;“合法”则是强制执行国家的规定。“法”对个别人可能不合理,但必须执行。我国医疗工作“法”很少,并且订得很晚。很多医生法制观念非常淡漠,这是个危险的缺陷。另外,医生运用法律也和法院不一样。医生是先讲情,只要不违法即可;法院则是根据某条某款判决,最多是“谅情一二”。然而遗憾的是,医生看病有时却按照法院的程序模式:根据医疗常规下达医嘱,照方执行,毫无商量。这显然是受过去“生物医学”思想的“神秘行医”残余影响,与现代“人文医学”“透明行医”的要求截然相悖。

3.锻炼运用哲学、逻辑与艺术,使谈话顺理、易懂,并且使人爱听。操作动作使人能欣赏、有信心。心服口服地承认你是个好医生。医学本来是个自然科学,但是如何把医学正确施之于人,则是个哲学问题。例如关于“生命与质量”问题:有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人认为“痛苦活着还不如快死”。这一对矛盾常是决定治疗的大前提。又如“新旧方法”之争,新法先进但缺乏经验,旧法落后但已使用熟练。医生工作中,每时每刻都需善为辨证解决。

医生的逻辑性代表着头脑清楚,经验丰富。医疗工作常是复杂多变,轻重缓急要求逻辑性很强,特别是分期治疗,不能偏离根本目标。长期治疗中的“既定方案”与“灵活应变”不能颠倒。

医生的艺术性表现在谈话与操作行为中。讲求艺术性是接待工作的基本方法,是直接对患者的接待表现。例如谈手术:先谈疾病的危害性,再谈手术的必要性与安全性。患者表示接受手术后再谈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同时保证提供的预防与补救措施。这种顺序的谈话,就比先谈手术危险性使患者爱听。这就是谈话的艺术性。又如给小儿查肛:先和孩子及妈妈商量以征得同意,叫孩子仰卧,让孩子能看到医生和妈妈的脸,使他安心。截石位,裤子从腰部拉到膝部,暴露全部会阴。下面垫上布巾,保护患者衣服及床单不被污染。医生左手持纸巾同时扶住肛门,右手(戴手套)示指涂油,先向肛门周围涂油、按摩,渐渐插入肛门检查。查毕,用左手的纸巾遮住肛门,迅速拔出手指,顺便用遮盖的纸巾擦净粪污及油污。撤除垫身布巾,顺便再擦净会阴,然后将手纸及手套丢在布巾上一起包走。最后把裤子拉回原位。动作轻、稳、快而不乱,充分展示行家里手的艺术性(图3-6),从而给病家一个好印象。

相反的例子:像给成人查肛一样,叫孩子面朝下,膝胸位。孩子不合作,很难固定体位。检查狼狈混乱,满身满床粪污。一朝给患者及家长一个笨拙、无经验的印象,很难弥补转变。

图3-6 查肛门

(三)接待程序

以门诊接待为例示(传统的门诊接待程序“三段六步”)。

1.第一段

问病

(1)第一步:

礼貌。患者进门,医生站起,问好!请患者及所有陪同就座(座位不够要道歉)。落座后,自我报名及专业,问对方与患者的关系,也问一声“怎么称呼”表示礼貌,愿交朋友(近年来医生和患者多不习惯这种礼貌,我个人在我的胸前衣袋上大字书写:“外科张金哲”)。患者和家长的姓名已写在病历上,医生的姓名用无声的书面介绍,也算表示愿与患者平等交往(图3-7)。

图3-7 自制的姓名标牌

(2)第二步:

问病。安坐后,请家长讲病情与要求,要耐心听完后再提问。如果家长谈话太繁琐或离题,可以赔笑提醒“候诊患者很多,请重点扼要”,或由你提问。但必须征得家长同意。

2.第二段

检查

(1)第三步:

洗手。诊室应该有热水洗手设备。无洗手设备时至少也要摆一个来苏水(甲酚皂溶液)盆。检查一个患者洗一次手应该是门诊医师的金规戒律。但是先洗手是怕医生传染患者,后洗手是怕患者传染自己。特别是摸小孩子,最好是检查前,当着妈妈面表示专为检查洗手。手凉要热水洗手后摸孩子(或备热水袋或其他的暖手器暖手)。同样意义,小婴儿或老年家长入室立刻关窗、关电扇避免直吹。脱衣检查时,先盖上暂不检查的部位等,都是关心患者的表现,不可忽视。

(2)第四步:

查患者。要求内行、规范、熟练、艺术化。是医生业务水平向家长展示的第一印象,关系到医患信任与合作的成功程度。

3.第三段

处理(是具体的治病操作)

(1)第五步:

讲诊断。不能只是宣布结论,必须讲清讲透。每一步推论都要有根据,合逻辑。尽可能给一个明确的诊断,避免含混。更重要的是说明此病的性质,对健康的影响与后果。不管预后好坏,总要设法给家长一个能接受的希望说法。

(2)第六步:

给治疗。针对具体病理讲清楚所选择的治疗的目标与方法,必须科学合理,并且有根据。解释具体方法的可行性、预期疗效、成功的把握与承担的危险。

谈话要求简明准确,必须要病家充分理解。门诊接待,事实上是患者对医生的考试,而且是口试。好的答卷只是几句话就使患者明白。否则尽管你设计的诊疗方法完全正确,如果患者领会不透,疗效必打折扣。

以上六步是医生在门诊的接待程序。不同工种有不同的接待内容与方式。医生有医生的内容,护士有护士的要求,其他人员不同场合各有不同。同是医生,在病房与在门诊也不同。但基本精神不外上述六步所述。要做到这六步,医生必须不断进行“医德修养”,但也要求有合理的工作时间。

(四)门诊时间的矛盾

1.合理的门诊时间

门诊的合理接待需要有合理的服务时间。目前国内尚无大家公认、正式公布的合理标准。一般说来,看小儿比看成人费时间,外科检查孩子比看内科费时间。小儿外科门诊一个单元按3h计算,每小时5个患者,共挂15个号。平均每个患者能保证10min的诊疗谈话时间,都能做到上述6步,患者很满意。高级会诊门诊或特需门诊,患者多是去过很多医院,由很多专家转来,带着很多病例数据、照片、检验报告,都必须逐项过目。患者看过很多医院,必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每单元挂5个号,平均每人30min安静的谈话诊疗,患者也很满意。无论如何,10min也好,30min也好,都需要抓紧时间,精简谈话。如果有的患者占时间太长,可以讲“后面候诊人着急,我们先谈到此,等门诊结束后,我们继续谈。”如果你已经谈透,他也就自觉地告退了。

以上虽然是我个人的经验,一般借鉴还是合理而可行的。事实上现在患者确实是太多。然而,我以为即使患者再多,最大极量,诊疗时间也不能少于6min一个患者。医院领导应该设法安排调整。

不同专业需要时间也不同。骨科要照片子,有的专业要等化验结果,也有时需要门诊之间的简单会诊征求一句话的意见。初诊比较费时间,复诊比较省事。预约门诊可有计划地控制时间,随机门诊则常失控。有的门诊没有独立的治疗室,如果门诊医生同时做治疗,当然就要减少门诊挂号。都可以参考上述的数据酌情调整。

2.时间不足如何接待

限号、严格预约、劝说转诊等都是可用的办法,然而都难保证奏效。遇到挂号太多时,只能要求医生提高看病速度。千万注意!必须保持平心静气,微笑服务,动作快而有序,态度急而不躁。千万不能发火,因为所有患者都早已怒满胸膛,沾火即爆。医生要尽力维持把门诊任务完成,不能引爆。发生纠纷争吵,既浪费时间又破坏秩序。个人受到辱骂,影响工作情绪,甚至“走神”发生失误与事故。无论发生什么骚动,什么闲言恶语,医生都要安心工作,旁若无人。因为医生是为患者服务的,患者得不到满意的服务而发怒,无论是什么原因,医生也没有理由责怪患者。这是需要耐心锻炼的。

(五)必要的设备条件

无论大小医院,门诊室都要条件齐全。这是医院书记、院长是否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表现。最好是:单人诊室(当然可以师傅带徒弟),有书桌,有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座位,有诊台,有热水洗手设备。备齐各种处方及其他各种申请单和文具用品,体检用具(包括血压计、电筒、打诊锤、皮尺、查肛手套手纸、润滑剂),看伤口换药用具(绷带、纱布块、粘膏、棉球、镊子、剪刀、盐水、酒精)。看病时临时去找用具,耽误时间,也暴露该院工作无序。现在大医院门诊多已有高级计算机装备,方便了患者及医生。但是仍然常常临时缺少肥皂、手纸,申请单混乱不全,反映接待患者不够尽心。

三、医德修养

为了做好接诊工作,医生要具有一定的医德修养。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品德修养(morale cultivation)

做一个儿科医生,如果讨厌孩子,嫌他们不礼貌、不合作,淘气乱动,就不愿和他接近,那就失去耐心看病的基础。特别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就是“天下唯我独尊”。何况现在是病了,更是全家迁就宠爱。医生本来就是“不受孩子欢迎的人”,如何友好?这就要向妈妈学习。在妈妈眼里孩子永远是最聪明、最美丽、最善良、最可爱的。孩子生病有痛苦,犯浑,妈妈总是和颜悦色想方设法给他安慰,哄他高兴,这就叫妈妈的爱。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谈接诊的品德修养。

1.“爱”

对患者要“爱”。“爱”是千方百计、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的基本动力。“医生的爱”要在妈妈的爱基础上,更加科学化和自觉化。即使医生自己需要克服一些委屈,反而会觉得光荣、快乐。只要见了患者,就形成爱的自然反射,没有一点勉强和造作。这就是儿科医生医德修养的目标。

2.“敬”

对家长要“敬”。家长陪伴患者而来,是贵客,是帮助医生治病的、不可缺少的助手。必须尊敬,而且要给予合身份的礼貌接待。他们提供病情信息,帮助诊断。治疗安排后,他们帮助执行医嘱。有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为“患者”服务,不是为家长服务的,从而讨厌家长干扰、添乱。这是受过去“生物医学”观点的残余影响,必须纠正。必须有家长协助诊疗,是医生有求于家长,这样才能做朋友。问病历不是“法官问案”,家长是贵客,谈话更需要客气。

3.“谦”

是待人对事的态度。求人家帮忙,必须耐心听人家把话说完,不能主观发号施令。家长不懂医学,报告病历及以往检查的结果未免零乱无章,不耐心听则更难听出要领。人家有要求、有建议,更应虚心考虑,不要立即回绝。因为治病的最后决定权实际上在家长,执行权也在家长。家长不通,你有什么计划也无保证。对患者的家属都要“谦”,对其他任何合作的人也都要“谦”。因为他们都是帮助你治病的,包括护士、化验员、技术员以及工友。都是和你一起工作,都希望你把患者治好。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应该欢迎的。即使有的不合理,有的太繁琐、杂乱,也应该听听,作为参考。“谦”是需要长期不断的自我修养锻炼出来的,不能耐心听人家意见是锻炼不出来的。

4.“诚”

是道德的根本。一切修养都是以诚为本,如果都无诚意,什么也做不好,更坚持不长。医生绝对不能给人留下不诚实的印象。虚伪欺骗、无一句实话的人,谁肯把性命托付给他。医生有任何不诚实的表现,即使是与本次的治病完全无关的欺骗行为,都会损害威信,必须随时检点。然而,医疗工作中,规定有保密条例。也有为了照顾患者情绪的保护性医疗措施,对患者隐瞒某些病情,有时甚至公开欺骗患者。这必须使有关的人了解实情,共同保密。必要时要有保密文字记录备查。无论如何,“保密”在医疗工作中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现代医疗程序复杂,参加医疗的工作人员也很多,做到绝对保密很难。一旦败露,后果可能更坏,很难弥补。因此,在现代信息时代,尽量能不用“保密”为好。应该正面开导家长及有关家属,使他们了解真相,有充分思想准备,正确对待一切现实。事实上,现在的医院里,已经有很多患者千方百计打听别人,希望了解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说明对医生的信任打了折扣。尽管患者也了解医生隐瞒是为了自己好,但对无虑地服从医嘱、配合医疗,也总要打些折扣。无疑,这是允许医生“正当地”欺骗患者的后果。永远要坚信“诚”是医生人格的根本。

(二)行为修养(behavior cultivation)

医生的品德高尚,要通过文明的行为表达给病家。

1.“言”

言必信是“言”的基本道德标准。答应患者与家长的事,一定要按时实现。不管什么原因失信,都必须及时解释,当面道歉。对小孩子也不能忽视。有时在医疗策略上需要暂时隐瞒,必须尽早正面解释清楚,并且必须有记录备查。有时说话幽默一点,讲几句开心话,也是必要的。但要避免欺骗性内容,并要注意原则性与科学性和当时的气氛。这须有赖于平日的科学、哲学与艺术修养。

“言”的目的是要使患者懂深、懂透、还要爱听。必须会讲老百姓的话,特别是要回避医学术语。有时必须用术语时,也要同时用老百姓的话解释清楚。家长各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年龄身份、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语言习惯。医生看病就要学会说多种语言。要讲真正的老百姓普通话,还要懂一些方言。对孩子,要说孩子能听懂、能接受的话;对婴幼儿,还要会说儿语。目的是要使患者配合治疗,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在一个自信乐观的气氛下,共同完成诊疗工作。

2.“行”

一个好医生的行动必须熟练稳重,绝不能丢三落四、磨磨蹭蹭。如果你的操作笨手笨脚,毛手毛脚,家长把宝贝孩子的命交给你,特别是手术,如何放心?行的实质要求在于“行必果”。为患者所做的事都要达到预期效果,效果不明显时也必须使家长了解此“行”的意义。医生的“行”主要表现在对患者高度负责。只要患者需要,医生要敢于担风险。不敢负责任,拖延不决,不会得到家长的信任。此外,日常操作的小技术也要不断钻研改进,因为小技术常反映医生的经验与水平。这常常是争取患者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作儿科,例如抱孩子,换尿布,穿、解衣服,喂水,接小便,擦屁股等,都做得很熟练,妈妈就相信你对孩子很在行。这必须平时注意各种孩子,各种习惯,各种穿着,抓机会跟母亲学。还要动脑筋总结出规律,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至于医疗技术操作更有代表性和影响性。样样熟练利落,才显示你是行家里手。

3.“风”

风必正,指作风必须正派。医生在众人眼中是高尚的正人君子。这种印象也有助于行医的成功。一切言行都不能越出伦理道德标准之外。小儿不懂事,家长不在场,更须一丝不苟。医疗工作中任何职业性欺骗,特别是隐瞒医疗中的差错、失误、掩饰当班失职,都是医界所不齿的。一旦发生,一生难以为医。自认为不易察觉,恣意违反科学,不合逻辑,主观武断,甚至乘人之危,借机讹诈,则更是医界败类。和病家交朋友与不正当的拉拢关系要严格区分。行医过程中交朋友,目标在争取合作配合更好地治病,不是为个人私利或寻求个人的某些方便。男医生对大女孩或年轻的女家长,必须特别注意不可超出正常关系。乘行医之便,行为越轨者并非没有。非礼勿听、非礼勿行的古训对医生尤为重要。至于索要红包、暗示收礼等明显违法行为,这里无须讲述。然而,近年来有的患者千方百计托人送礼的事不断发生,有时很难处理。患者送礼说明他对医生不信任、不放心,希望照顾。简单拒绝,他肯定失望,甚至担心医生不肯照顾,在医疗中发生误解。正确对待,就应该坚决不收礼,郑重向患者保证特殊照顾。但是具体操作却有难度,很难说通、奏效。目前一般处理常常是,把礼收下然后交公。公家处理如何?也是疑问。有人送钱,则可以替患者交给住院处,出院结账就退还给他;也有送食物土产的,顺手分送给全病房人员;也有送锦旗的,当然挂在病房。这固然是鼓励医患之间交朋友,活跃医患融洽气氛,但也有造成患者互相攀比送礼的弊端。真正杜绝送礼,只能靠所有的医护人员作风正派,服务热情,形成社会风气。名声在外,患者自然不必要送礼。

4.“貌”

貌必端。一般对医生都要求穿着整洁、举止端庄,而且要面目可亲,微笑服务是绝对必需的。不是指医生必须生得美丽,主要在内心平和、与人为善的表情。但是容颜外表也必须有适当的修饰,衣帽、头发必须整洁。试想一个医生头发很乱,布满头屑,脸也不洗,脖子很黑,指甲很长、很脏,白大衣到处是各种污迹。这样的医生,谁愿意让他摸自己的小孩子。如果医生能给人一个绅士、淑女、学者的高尚形象,家长甚至小孩也必然表示几分尊敬,不敢轻易撒野。白大衣、帽子,烫一烫平,穿上就给人以整洁之感。不要视为小节,这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也是注意交叉感染的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三)技术修养(technology cultivation)

医疗技术是医生最根本的服务与沟通手段。技术过硬才能治好病,病家才要和你交朋友。所以医生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需要一生不间断的继续学习。主要靠下列三个方面:

1.读书

要有一本固定的熟悉的参考书作为看家书,古代医者称为“肘后书”。应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专业巨著,无论中文或外文,最好是能及时修订再版的。这本书是经常翻阅的,甚至重要内容的页码都很熟悉。遇到某个患者,一时看不出,不知何病,可以马上查几个可能的病,参考参考,有助分析,找出初步诊断线索。有时知病而不详或不确,也可查一查,避免出错。门诊结束后,将看过的重点病种,逐个查书,再系统复习一遍,加强理解和记忆。尽管是早已熟悉的,事实上每翻一次书,都有一些新的收获。这本书放在肘后随时查看,保持不断精益求精。看病过程中,当着患者查书,不会使患者怀疑你无学问,反而认为你认真负责。如果把你查到的内容讲给患者,则更加强患者对你的诊疗决定的信服。当然,不能浪费时间太多,耽误看病。如果是做一个外科医生,手术学和解剖学也是必备和常翻的参考书。最好养成一个习惯,每做手术前都翻一翻,对患者负责,也增加你的手术熟练和准确程度。医学进步飞快,教科书再版虽快也赶不上时代,必须常看医学杂志。至少有一两本经常连续必看的杂志,每期都不能缺读。每期都看看目录上的名词、内容,一眼就能了解时代发展情况。偶尔一个新词,及时就能捕捉,不费时间。如果几期未看,可能出现知识断带。捕捉常感生疏、费时。一般杂志都是月刊,快的也不过半月一期。到图书馆,站在新杂志书架前,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看完新到杂志全部目录和有兴趣的文摘。需要全读的文章,另外安排时间再细读。估计有用的,留下索引备查。现在图书馆都有复印、转录等电子服务,非常方便。不去图书馆,在家里上网也能满足要求。然而作为一个学者,不能失去对图书馆的熟悉。

2.练功

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基本功,不做外科也有不少动手的操作。医生的任何操作,都反映医生的基本功。在老百姓眼中都应该高于一般常人。在医学技术中主要表现在“稳定技术”(stable technique)与“不接触技术”(nontouching technique)的应用。所谓“稳定技术”就是说医生的手在患者身上接触,必须轻、准、稳。核心技术,在力学上就是要求:力矩短、支点与操作面固定。用写字的动作来比喻:人们写大字可以悬肘、悬腕,但是写小字就要把手腕落在纸上,保证笔尖的活动范围很小,这样就可以做到轻、准、稳。特别是为小儿操作,常常不合作而扭动。为孩子注射,医生的手必须稳稳固定在患者身上,随着孩子活动。如果针头在孩子身上乱动,岂不危险,妈妈更要担心(图3-8A、B)。

图3-8 稳定技术

A.注射的稳定技术;B.刺入针头后的稳定技术

就连使用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的动作,如果乱动,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

“不接触技术”是指医生的手不直接接触患者身体为患者操作。例如在门诊要看患者伤口:医生不刷手、不戴无菌手套。左手空手,右手有时持一个长镊子。把敷料揭开,检查并清洁伤口,然后再把敷料暂时粘好。医生的手始终不接触患者,这就是“不接触技术”。有时在特殊条件下,外科医生可以不戴无菌手套完成一个完整的简单无菌手术(如表浅小瘤切除)。其实现在的腹腔镜手术完全是不接触技术。外科手术的练功当然是外科医生练功的重中之重,现代操作已从肉眼徒手技术过渡到放大镜下器械操作,又进一步向显微镜下操作发展。内镜手术发展后,屏幕下操作技术已成为新的外科基本功。要通过模拟模型不断训练,掌握纯熟,否则必被时代所抛弃。作为一个医生,治疗技术要练熟,护理技术也要熟练,达到艺术水平。不但做得到位,而且要看着不外行。当然,有条件时,尽量由护士去做,生活护理尽量由家属去做。因为患者习惯于护士和家属的护理。必要时医生露一手,就要能起到使患者增加对医生技术信服的作用。

3.科研与交流

医学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良药苦口,患者只能违心欢迎,孩子就根本反对。手术、开刀就更吓人。特别是目前还有很多病治疗不满意,或是治不好。患者痛苦,家属失望,而医生似乎已司空见惯,麻木不仁。医德高尚、勇于负责的医生对技术必须精益求精。习惯于站在患者立场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医疗技术,就是临床科研。医学的问题有大有小、有繁有简。但是,施用于人就必须找根据、做实验、先取得可以试用的条件,经过一定数量的人使用、试用和一定时间的考验,才能得到批准使用。意义较大的,有推广价值的,则应写出论文,在杂志上发表,会议上交流。医生的进步,医学的进步,都是靠杂志与学会活动。医生的晋升,要求有论文,也是希望不要安于等待别人研究,自己只靠学习引进。临床医生忙于治病、诊疗、接待患者和家属,常无时间安心研究和思考问题。这是个科研意识修养问题,正是需要提倡、学习和培养的问题。所谓“科研意识”包括:

(1)工作不满意就想改进;

(2)要改必须找根据;

(3)医疗技术改进目标是:安全、有效、可行。

患者不满意而医生未能发现,发现问题不思改进,想改而拖着不改,都是不关心患者痛苦、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人提起科研,觉得高深、神秘,需要高级设备、大量经费,认为科研是国家科研机构的事,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那是指集中到国家的大题目。日常工作中的小问题,国家不可能都照顾到,只能靠日常工作中提出和解决。普遍解决不了的重要问题集中提到国家研究单位,申请立项,组织专题研究组。可以得到资助,评奖,出名,这只是很少数。平时的技术改革,总结经验,都是业余时间完成。一般不需要很多经费,也不需要国家审批。只要不违法,本单位,甚至个人都可以自行解决。医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同行聚会在一起,做学术交流,互相学习。你的科研结果,需要同行认可,同行之间推广,才算见效成功。同行提意见,可以帮助你的研究更加完善。交流会同时也是互相启发、互相竞赛的平台。这是目前世界上医生提高,特别是高级医生提高的主要动力。医生为了参加学术会,必须写文章,总结工作、积累病例,就要努力做些创新的工作,查书、做试验。这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时间不懈努力。到了总结写文章,常常废寝忘食,认真反复修改,很怕在大庭广众前丢人。这种干劲,只能发自内心。领导命令、奖励许愿,都难起到如此强力恒定的作用。医生的科研意识修养是主要的。单位领导有眼光,给予条件,培养这种力争上游的科研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医患矛盾

(一)现时医患关系

1.医患关系的基础

共同目标是把病治好,互相依靠。本质上无矛盾。

2.根本的矛盾

医生不能保证患者不死的矛盾,为现实医疗水平问题,从生物学自然规律看来,也是无法彻底解决。

3.矛盾的双向性

患者不满意则促进医疗技术进步。造成纠纷,妥善处理,可以化解。处理不当,可以引爆,不可不防。

4.矛盾的激化

医患矛盾的双方,如果都能清楚地理解矛盾的性质与产生的来源,应该是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可以说,现实的矛盾激化,都是因为误会引起的恶性循环。特别是患者担心医生不尽心,医生担心病家不放心而吹毛求疵,互存戒心,各自暗防,越积越深,不能自拔,终致爆发。如果一家说明,恶性循环立即切断,矛盾可以化解。

5.现实的矛头指向

尽管矛盾原因很多,涉及人员很广。但是,全世界的问题、国家问题、社会问题,甚至医院制度造成的问题,患者很难找到具体代表性的对象。他们只能找到直接接触的人,心目中直接信赖的人,如医生、护士、院长助手等。这些人应有自知之明,无法推脱责任,也很难推给别人。只能主动设法从自己的角度,缓解矛盾,至少也要避免引爆。

(二)医生方面的问题

矛盾虽然是多方面的,医生只能从自身检查,尽量消除自己这方面的不良因素。不但能避免自身与患者的矛盾,还能缓解其他方面的矛盾。

1.治疗不满意为主要矛盾之源

一般有两个方面问题:一为治疗效果,二为服务态度。疗效不满意有现实医学水平的原因,确实很难即刻得以提高改善。但是确实是医生方面无可掩饰的不足,不能责怪患者的不满意。应该检查自己未能向患者解释清楚。此外在正常的医疗工作中也难免发生差错,甚至事故。无论是否与疗效直接有关,患者可能自然联系而责怪医生。因此医生工作永远需要小心谨慎,注意小节,勿给人以粗心、混乱的印象。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患者不满意还是服务态度问题。医生的言行都可能不知不觉地伤害病家的自尊心和感情。常见的如:态度冷漠、粗暴,特别是言而无信、不负责任。总的根源是未摆正医生与患者的相互地位,必须时刻注意。

2.矛盾的尖锐化与引爆

主要爆发点是言语难听或行为粗暴。常常是偶然的不注意,未想到会刺激患者。发生问题又不善于认错,放不下架子。这都需要随时警惕。特别是消息确实不好,或真是工作失误,处理方法不当,更是敏感的爆发点。

3.矛盾爆发问题的根源

虽然引发事件多为偶然性,较难避免。但是问题的根源仍是个人平时的工作立场、观点与方法有不足之处。这反映了平时医德修养不够,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做一辈子医生,就要一辈子不断修养与提高。

(三)目前客观情况

1.看病贵

是当前医患矛盾的首要原因。患者对社会不满,费用贵,无保险。

医疗费用为什么贵?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现时世界上的社会制度,仍受传统的资本主义的垄断观念统治。资本家为了垄断,故意加大成本投资,并且加速换代,企图使竞争者无力并且也来不及仿制。资本家投资增加,自然要抬高售价,不择手段赚钱。

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人命无价,医疗市场,大可进行讹诈。医疗费用与其他商品不同,1%的增效100%的提价也有人要争取。“投入与收获的比例法规”不适用。这是全世界近年来医疗费用猛增,以致最富的国家人民都难承受的根本原因。但是在我国,一般患者并不理解,似乎也感受不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存在。人们直接感到的是:医院要“创收”,药商赚钱、推销、行贿,医生拿回扣、收礼。种种公开丑行,患者看在眼里,恼在心中。

此外,在医疗事故诉讼中,法院要求医院“举证倒置”证明无罪。也使医院可以借口扩大进行不必需的现代化检查,给予不必要的监护服务。检查都要做全、备查、以防患者讹诈,以及法院保护弱者判罚的经济赔偿等,凡此种种都要从提高医疗费用中补偿,使得病家对医院不满,甚至怨恨。

2.看病难

看病贵就是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老百姓对现行公共医院制度不满意,分级福利分配不公平。政府公务员有公费医疗,非政府员工特别是农民、家属等大多数人报销无序。现行的医院分三级不尽合理。高级医院拥挤、混乱、服务态度差。低级医院技术、设备差,无人愿去看病。名医点名挂号,更给不法“号贩子”以活动的市场。大城市各大医院交通阻塞,又无出诊。偏僻地区更是交通困难。特别是老人、新生儿及衰弱患者等在就医途中,经受风寒、劳累,更加危险。

3.预防激化,化解矛盾

政策性医疗改革当为根本,但远水不解近渴。当前老百姓最希望的是医院多一些便民措施;医生进一步体现人民医学(为人民服务的医学),全面体贴患者。实际工作中应该提倡医护人员主动与病家交朋友,尽心尽力地早为患者治好病。病治好了,一般矛盾自消。争取病家的信任和依靠。平时工作中如能使病家感到医生、医院确实时时为患者解决困难,即使仍未解决问题,也使他感到一些安慰。政府和医院考虑患者的困难与要求,也要靠医生的反映和呼吁。因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主要是医生。他们有困难只能找医生。医生不理解这一点,漠不关心,常常与病家产生矛盾,而且渐渐激化。致使医生最容易成为矛盾集中发泄的对象。如果不幸发生了纠纷,正当解决办法是:当事人个人(医护)避免引爆。要低声、微笑,使在场的人一致承认对不住病家,赔礼道歉。只要不影响患者治疗,任何要求都可暂时应允。等气氛缓解后再弥补处理。问题重大时,请医务处出面。如果真有问题,也不可企图狡辩。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外赔礼、赔钱。必须注意不能犯法,更不能引导病家犯法。

(四)对待医患矛盾的处理要求

1.立即停止进一步激化 纠纷首先自责,患者投诉首先无争辩地接受。

2.平心谅解病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如民族、社会、宗教、教育、职业、经济。

3.尊重病家的人文、伦理、道德与宗教观念 不能以医院的习惯责备别人。

4.遵循医院规章制度 但需循循善诱,以商议的口气,共同遵守。

5.遵守医药卫生法律、条例适当做必要的普法宣传。

6.暂时平息爆发,向上级汇报,迅速创造条件,研究解决办法。 U+8z4PoeWg3judYwP3G2BPsl7JjtygguWDAeKXB7LZhZQuYy7icYYCuF1iQA1W2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