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的设计一般是在初步诊断后也就是门诊诊断后即应完成。包括关键治疗方法、手术、用药、营养、护理,有时还要补充随时需要的进一步诊断和出院后的康复治疗。诊断尚不确定时,重点是设计诊断计划,诊断确定后再继续完成全部方案的设计。首先确定治疗的目标,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结果。然后选择什么疗法或手术。根据不同目标常见有五种方案模式。
一般是希望一次完成全部治疗,达到根治痊愈,即纠正病理、消灭症状、不留后遗症、不复发,称为一期疗法或一期手术方案。临床上绝大多数治疗方案属于此类。一期方案的特征包括:一次住院或不住院患者一次连续若干天的一个疗程门诊,只包括一次手术或一次重大损伤性治疗,以后不需因同样病或有关病再入院或手术。必须根据完整的包括病理细节的诊断、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患者的身体素质与家庭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与患者家属共同商议后制订。
一般针对慢性病,尚无根治方法,但症状不严重,不影响正常生活。对一些不影响生命和生活功能并且非常难纠正的畸形,可设法改善生活,长期维持。另有一类如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用化疗、放疗等长期控制肿瘤不再生长和扩散,人们称之为“带瘤生存”,也可纳入带病生活治疗模式。二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重点是改善生活和年长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而后者重点在保存生命,等待机会争取根治。
专门针对目前无法根治的、同时有一定痛苦的疾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痛苦,改善生活不便。具体目标包括无疼痛,生活能家庭自理,适应正常家庭生活活动与精神活动。要根据疾病的病理性质与严重程度(必须有肯定的根据)与家长商定。姑息方案也可分期进行(或分期手术)。第一步最好是先解决疼痛问题。也要意识到现代医学进步很快,应该考虑留下可以根治的后路。
危重急症患者,只要致命病因诊断明确,即应马上就当时情况抢救。如呼吸衰竭立刻注射兴奋剂,心力衰竭注射毒毛花苷K,喉梗阻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等。先保证患者不致立即死亡,再制订继续抢救方案。优先要应急解决明显痛苦与生命危险的问题,情况稳定后要继续进一步完成深入诊断。问题复杂时,或需先做准备治疗或手术(如气管切开,张力压迫的减张、引流、造瘘)。应急方案实施后,立即需继续制订根治方案或姑息方案。
一般针对慢性患者,而暂时根治条件不成熟,暂缓一个时期。例如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有关器官组织尚不成熟,需达到一定年龄时手术纠正。又如严重创伤合并感染后遗窦道或畸形,需待感染控制、创伤基本愈合后,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再择期行根治、手术。有时需几次入院或几次手术,称为分期疗法或分期手术。一般医生和家长都不欢迎分期手术,并且任何疾病也是及早治愈为宜。因此选择分期法必须有充分的必要性。但是改选一期,也必须保证安全与成功,不可企图侥幸。
对抗疗法(allopathy)与顺势疗法(homeopathy)并重。
治疗目标明确、方案制订后,要落实到具体治疗方法。任何一个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对抗疗法与顺势疗法有机结合,精心设计。一般治疗计划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病灶是病因病理的局部具体产物。病因要从创伤、感染、畸形、肿瘤等逐项分析,给予针对性措施,基本上属于对抗疗法。如感染使用抗生素,肿瘤使用化疗、放疗、手术切除,畸形要手术矫正,功能紊乱要针对性地用药或手术处理有关器官。病理变化要分析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者要及时终止恶性循环,不可逆者要设法清除或补救损坏的病变。现代医学目前基本上偏向于手术切除病灶。但是手术毕竟是破坏性医学,最好设法避免。对抗疗法中人们熟悉的主要是手术与化疗。但是现在物理疗法、放射性原子能、超声波、生物疗法、基因蛋白分子疗法都已渐渐进入临床,丰富了对抗疗法的选择。
症状是病因病理造成病灶的反应,清除了病因,控制了病理,症状应该自然解除。再者,症状是患者自身抗病的自然反应,例如发热就对消灭细菌有利。因此有一个趋势就是给了抗生素就算完成治疗,不管退热。殊不知高热仍然严重的消耗患者,何况高热使患者痛苦,且患者本来就是因为高热而就医。抗生素控制细菌后,还需要一定时间控制发热,而且不一定能控制。从患者出发,即使不能清除病因病理也要减轻患者痛苦,因此解除症状不应忽视。此外,有的外科医生,手术清除病灶后,不管患者伤口疼痛,只能批评这种医生麻木不仁。常见的症状如:发热、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渴、厌食、失眠等,都应该按照轻重缓急予以相应的治疗。使患者身心安愉,总会对治病有利。
对抗疗法的抗生素消灭细菌,手术切除病灶伤口的顺利愈合,都需要取决于人的免疫能力。适当地增强免疫力仍属必要。最简单的如增加维生素B、维生素C肯定是安全的。根据对抗疗法后的疗效反应,必要的补充球蛋白、抗体或激素制剂,有时能起良性转折的作用。当然,现在分子医学时代,在加强免疫措施方面,肯定会有新发展。局部问题常用的热敷、理疗和局部用药都是局部增强免疫的措施,遗憾的是,近来在现代化的大医院里也常被遗忘。这与“儿童治疗力求简单化”的思潮有关。
就是指患者的休息与营养。众所周知,人人在做,似乎不需一谈。然而有些患者特别是小婴儿在医院中的休息与营养常被忽略。不得不复习一下顺势疗法中的有关全身休息和局部休息的各种措施。对一般患者,常用的安眠药、镇定药均可保证9h以上的睡眠。少量、清淡、色香味可口的半流食保护食欲与消化功能。同时用一些补充性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对一般短期患者完全可以保持住患者的活泼精神,病愈后立刻恢复健康。疾病影响饮食超过1周时,则需注意检测和维持正氮平衡。必要时,需调整饮食,补充能量、有效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对禁食患者更需注意嚼口香糖、滴葡萄糖水等措施,保存经口消化活动功能。对症状严重不得休息的患者,需长期镇定或实行睡眠疗法与冬眠疗法。对昏迷患者更需注意“真正”的休息,特别是各器官、各部位的休息。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人生必要的“运动”。特别是受压部位不生压疮,加压给氧使肺部深呼吸不发生肺不张、肺炎。清醒的患者,需要抱出的患者,局部器官的休息与活动则根据各部特点安排包扎与固定。以上似乎都是护理工作,但必须全面列入治疗计划,并有具体医嘱。
如何安排住院:在没有儿童医院时代的医生给小儿治病,开了药方留下医嘱,病家就自己买药、服药、休息,等待痊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发展得越来越复杂,医疗用具更是越来越庞大,而且一个治疗方案,常需一组经特殊训练的医务人员合作共同完成。于是出现了现代综合儿童医院治疗体系,并且进一步又因为治疗的特点而分了内、外科等很多种专科,同时按病情的轻重、治疗的繁简又分成各种功能病房。选择住院也成了治疗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门诊设备:一般不设病床,有治疗室及治疗台。有门诊手术室的单位,另设麻醉苏醒观察台。全部护理工作均由陪同家长自理,一般只有值班护士负责指导担当顾问。
一般患者能在家人帮助之下正常生活与活动;服药或实行治疗中无需特殊护理协助;治疗后无痛苦性反应,也不需特殊观察、测定和记录疗效反应者。符合以上条件的小伤小病来门诊就医的患者,绝大多数属于此类。
门诊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能由家长自理,无需特殊护理,手术基本上无失败危险。术后观察至麻醉作用消失、患者清醒,伤口无剧痛,可以回家。按时复诊并随时与医院联系。
与正规病房不同,有病床但无护士。全部护理工作均由陪同家属自理,一般只有治疗室值班护士负责指导担当顾问。
患者具备与上述门诊治疗相同条件,但需观察一定时间才能确定者,可留住一日。也有因需早晨空腹进行检查或手术者,而交通不便无法准时到医院,或需术前某些准备者,均可于术前一日住院。也有因损伤性检查及手术后需观察一日而住院者。凡住一日病房者,均需由家属陪伴守护。
绝大多数外科住院患者,需系统治疗或择期手术,或需复杂准备或长期连续观察,以及需要技术性护理者,均需住院。这种病房患者的治疗与病房生活全部由护士负责。根据病房条件,决定家长陪伴及参加协助护理。各医院病房都有各自的住院规则,患者和陪同人都必须遵守,以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由于分科太细太专,有的医院设有特殊专业病房。一般只收治属于该专业的患者,施行本专业择期手术,术后需特殊专业技术性护理。这种病房的设置情况复杂多样,各院根据本单位的条件规定管理章程与规则,无统一要求。
有各种抢救设备及专门技术人员,24h服务。危重患者需密切观察及随时抢救者,多数由其他病房临时转入。也有急重患者直接从急诊室或急救站转入。原则上均需事先通知监护病房,经监护病房负责医师同意接受方可住入。监护病房工作繁忙,设备复杂,行动多需分秒必争。家长在场可能妨碍工作,特别是普遍需要保护性隔离,所以一般不允许家属陪伴,甚至不允许探视。但是必须保持与家长的随时快速联系渠道。
康复病房目前在我国尚不普遍。少数医院建立了康复中心,但各自为政,差别很大。所以收入康复病房的条件与方式,这里也很难介绍。原则上,是为了治疗后期需要继续进行的功能恢复治疗。该病房须有各种康复设备及技术人员,主要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有关器官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训练患者及家属学会必要的康复技术及相应的理论,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免回家后操作不当,影响疗效,甚至发生偏差与事故。
对一般患者,入院问过病历后,医生就应该马上开出医嘱以便使护士开始服务。但是一般患者的常规服务,护士可在开医嘱前按自己判断施行。对危重患者,医生可先给口头临时医嘱。正规医嘱要按下列顺序考虑,以免漏项。属于常规公认的服务项目可以减免(不必写出)。其他特殊医嘱集中开在最后,以引起特殊注意。
1.病情(condition)
包括“病危、病重、一般”等。病危要求监护并通知家属;病重要求密切定时观察,家属守护;“病情一般”对手术患者则只要求守护至麻醉清醒,属于公认常规,可以不开医嘱。病情医嘱包含的具体内容,各医院、各专业都有不同。如等级护理,只开一、二、三级即可。某种特殊护理也只开出名称即可。具体要求内容有各自病房的护理常规可查。
2.卧位(position)(只开指定体位)
常用的指定体位,包括:平(仰)卧、俯卧、侧卧(左、右)、头高、头低、半坐、蛙式、截石及双足悬吊位等。非固定体位为自由位,不需医嘱。有的体位,特别是小儿指定体位,多需约束带固定。一般常规约束带不需医嘱,特殊约束带或特殊患者用约束带常需单开医嘱。按规定,指定体位不允许下床活动,必要时下床必须有医务人员许可并陪同监护。
3.饮食(diet)
包括禁食禁水、流食、半流食、婴儿饭、奶方、特殊食谱等。饮食医嘱不可省略。自由饮食至少也要开“普食”。禁食禁水、流食、半流食的患者常规要记液体出入量。特殊食谱需记全部出入量,但必须另开“记录医嘱”。
4.输液(intravenous drip, infusion)
禁食患者多有静脉输液,有的医院要求单开留置静脉输液医嘱。所有医院都要求输液内容需开详细医嘱,包括术后全天液量、电解质比例、补充营养品或肠外营养等内容。每天临时按日开输液医嘱,直至停止输液。
5.用药(medication)
包括抗菌药、专用治疗药、营养辅助药及止痛药,开出药种、剂量及用法与途径。尽量利用静脉输液渠道,避免另外注射。必须有明确文字医嘱注明加入大瓶中摇匀、加入静脉滴注中或经皮管穿刺注入。特别是毒性药品,如KCl,要求一定的安全浓度与注入速度,必须注明。
6.特殊护理(special nursing-care)
包括心力衰竭护理、喘憋呼吸衰竭护理,以及各种伤口、引流管、牵引、固定、肠瘘、会阴护理等。一般常规手术后伤口护理不需开医嘱。特殊指定的生活护理也应另开医嘱。各专业病房常有各种专业性护理常规,医嘱只开出代表性名称即可。无成文规定的医嘱,则需逐项分别开出。
一般常规手术要完成手术通知单。上传手术通知书以前,术者、助手、麻醉师、手术室及病房护士必须有联系,彼此了解全部手术安排。小型常规手术(主要指门诊手术)上台前,术者、麻醉师、看台护士必须互相通报手术步骤。一般常规手术以及小手术,术前也都要把手术安排情况通报家长(及安慰患者)以示郑重、负责,请他们放心。应该安排的内容如下:
1.术式(operation, procedure)
按手术打击分为大手术、一般手术、小手术,按技术熟练程度分为常规手术与非常规手术。手术名称填入手术单。主要步骤要记录在手术志或病程日志上。
2.麻醉(anesthesia)
必须事先安排选定合适的麻醉,填入手术单。一般手术都要求麻醉师术前检查患者,会见家长,讲解麻醉效果,打消家属的顾虑与恐惧。必须表示对所采用的麻醉有把握,一般问题如何解决。意外难免,毕竟是非常罕见。相信麻醉师绝不冒险。为了督促麻醉师与家长沟通,也可实行麻醉前谈话签字书制度。麻醉方法及常见问题抢救措施必须考虑周密,具体落实。门诊手术尽量以局部(或区域)麻醉加浅中枢抑制为上选,以简化术后苏醒的护理。
3.参加手术人员(operation team)
术者、助手、麻醉师、手术护士一般要求事先确定,填入手术单,并记录在手术志中。不能临时更换。因为手术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或集体讨论而决定的。任何轻率的改变,都使人增加对“慎重与效果”的疑虑,无形中增加纠纷的风险。特殊复杂手术、新开展大手术,要求有关人员有一次模拟排练。
4.手术时间(operation time)
一般要求事先固定,不能更动。最好是早晨,越早越好。因为麻醉需空腹、禁食,时间越长越影响患者情绪。接台手术以较简单的手术为宜。下午手术最好是原有胃肠减压的患者。术日的上午可用镇静剂使患者安睡。此外,手术时间的决定,还要考虑术后观察与护理的条件要求。要考虑到医、护、家属及配合科室的条件,特别是周末、假日期间的大手术。
5.手术室(operation room)
手术室各房间条件不同,应根据手术要求选择。原则上确定后不宜改变。经排练过的大手术当然更不能改变。即使是小手术也应事先准备器械设备,临时改变难免有所遗漏。临时改变手术房间,也容易造成手术时对外联系错误。如:化验标本搞错、医生传话搞错,甚至与家长紧急联系搞错。
6.联系家长(family communication)
无论如何,手术是风险治疗,意外永远是想不到的,随时可能发生,必须能随时与家长联系,因此必须有专人负责。事先要与家长见面,并明确联系方法,严格遵守。手术进行情况随时通报家长,手术室内有事能立刻找到家长。家长有需要时,随时也能找到指定的联系人。这都是使家长安心的重要措施,使他们耐心等待,不必到处乱找人打听。
1.出院条件
(1)全身精神好,生活自理或家庭能照顾,能玩、能吃,不发热,无明显痛苦。无可能死亡危险的征象,常规化验及血常规基本正常。
(2)特殊专科疾病或手术后,达到专业规定的出院条件。
(3)局部伤口愈合,无感染,无裂开或出血危险。
2.带药处方包括
(1)书写处方:
姓名、年龄、药名、剂型、总量、单量、用法、次数、签字。
(2)核对药物:
面对药物,询问家长对药物的理解与服用方法。
(3)外用药示范:
最好由家长当面表演一次正式使用的完整过程。
3.出院医嘱(discharge order)
(1)方式:
可以口头也可书面写在门诊手册上,包括指导伤口护理及生活护理的特殊要求。
(2)伤口:
何时更换或除去敷料、何时洗澡、用肥皂。伤口愈合的标准,解释日后瘢痕变化规律(变形、变色、痒痛等可能性与处理办法)。
(3)休息与生活:
饮食、跑跳、工作、上学、上体育课等具体要求。必要时开诊断书及假条。
(4)出院复诊:
何时随诊,如何联系,以及术后康复计划与措施。
4.出院随诊(follow-up)
也属于门诊复诊,由门诊手术后或出院时安排,也包括患者主动要求随诊。
(1)随诊记录与登记:
随诊记录应该记入原住院病历,同时记录在门诊手册(可用复写纸)。随诊登记是为了观察治疗的效果与远期发展变化,既是对患者负责到底,也完善医生的治疗经验,更重要的是临床科研最好的资料。医院有登记,病房也要有登记,为了科研还可以单立专项登记本。至少在一般病房或门诊登记本中做一标志,以便需要时查阅和与病家联系随访。
(2)计划随诊检查:
随诊的检查与观察项目要在出院前计划好,包括随诊项目与日期。通知家长,并记录在病历中。第一次随诊记录中应包括完整的随诊计划,特别是对比性检查项目,要求明确或量化,以保证日后对比观察的连续性。
(3)康复指导:
随诊中常常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计划以及进程和效果,均应记录在案,并随时检查家长的康复操作技术,加以指导。每次复诊均应逐项检查患者,并向家长通报康复效果的评价(进步、如故、退步)。
1.门诊记录与登记(OPD record and registration)
每个患者应有门诊记录(门诊手册或门诊病历),包括主诉、诊断根据、拟诊(初步印象)、治疗计划与处方。医生个人或诊室应有每日患者登记本,记录就诊患者,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初步印象)、处理(用药、检查、住院、手术、转科、会诊、无病回家)。
2.门诊处方(prescription)
方式与内容同出院携带处方,但是对门诊患者更有特殊要求。由于小儿剂量复杂,并且要求准确,因此剂型多种多样。然而医院药房可能临时准备不全,医生开出的剂型、剂量可能与药房发出药物不一致。为了确保无误,特别是特效药,有必要请家长取药后回诊室与医生进行核对。
3.门诊医嘱(OPD order)
包括护理性医嘱与治疗性医嘱。安排复诊时间、复诊医生及复诊目的。
(1)护理:
主要是全身性休息与局部性保护。不应要求家长在家中施行复杂专业性护理,更不应委托家长进行治疗性护理,绝对不允许家长进行损伤性治疗。例如小儿肛门手术后扩肛,只能在医生把肛门扩张到标准大小之后,保证不再出血,才能交给家长继续维持原大小(原号不增)的“维持性扩肛”。
(2)治疗:
必须无危险,家庭能掌握。如热敷、坐浴、维持性扩肛,以及某些家庭病房措施如简单的骨科牵引等,医生装好后由家属护理及随时调整。任何治疗,必须经负责医生确实教会家属中指定专人操作。
(3)观察:
观察项目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如全身注意精神食欲,记录与昨天的比较;局部病变大小变化与疼痛轻重发展。主要都是与昨天对比,最好要求每天记录比昨天减轻、不变或加重。
4.治愈标准(宣布痊愈)
第一次就诊时就应该订出目标和痊愈标准。一般全身条件恢复正常生活、活动;局部恢复预期功能。无伤口、无痛苦、无影响生活的症状。达到目标后正式向患者及家长宣布痊愈,征求认可,并记录入档。痊愈后根据情况的需要也可安排愈后随诊,方法与出院随诊相同。
1.先谈疾病本身的危害
威胁生命评3点,严重痛苦、疼痛、生活困难评2点,基本正常生活但影响功能或美观评1点;尊重家长意见。
2.详细谈手术能解决的问题与预期的效果
病家满意评3点,同意接受评2点,勉强同意评1点;要根据本院自己的实际水平,坦诚分析。
3.最后谈不幸失败的危险率与后果
对身体无害如手术时的痛苦与术后瘢痕评3点,损害重要器官评2点,可能致残致命评1点;要讲本院的发生率(表3-7)。
表3-7 评分参考
总分不足5点,手术价值可疑。与家长讨论时,要求按上述先后顺序谈,先谈手术的必要性,再谈手术的效果,最后谈危险性。如果先谈危险性,家长可能因先入为主而惧怕手术。讲究谈话艺术,引导患者及家长安心接受手术。
例如:小儿阑尾炎,多数于一两天内扩散为腹膜炎。小儿腹膜的面积和全身皮肤的面积差不多,腹膜全部发炎相当于全身皮肤烫伤,对孩子生命威胁可想而知。假如孩子腹痛已经一天,今天精神食欲不如昨天,说明感染在扩散,危在旦夕。应评3点。现在阑尾手术效果很好,我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曾统计40年,1万多例无一死亡,一般在1周内痊愈出院。家长如满意也可评3点。至于手术失败,只能是意外。但是,手术是危险的治疗。出血、感染、麻醉意外,严重的都可能致命。绝对非常罕见,但谁也不能保证100%。应该相信,医生肯承担风险,肯做手术,总是有自信的把握。不然他何必找麻烦,他很容易把患者转走,请你另找高明。因此这个手术的危险后果也可评3点。于是总分共为9点,为满分,手术该做。即使不评满分,各评2点,总分也超过5点,手术也是该做的。
另举一例新生儿唇裂,只影响美观,评1点。一般新生儿时修复很难达到3点,孩子长大后常需二期修理,多数评2点。如果麻醉安全无保证评不了3点,则难达到5点以上。手术很勉强,不如等孩子大了再做,或转给技术高的专家医院。
手术前签字是多年来国际传统手续,已被公认,有其存在的生命力。但是也有人误解,甚至形成单方面强制性的霸王字据。严重损害了医患关系。治疗计划既然要医患双方共同讨论同意,手术的确定更应双方同意。签字以示郑重、负责,无可非议。关键是用什么思想、什么态度、什么方法进行此项工作。
1.督促透明行医
这应该是手术签字的真正目的。必须经过医患双方共同讨论手术的决定与计划,达到互相理解,互相信赖,交了朋友。写在纸上互相签字,也是督促双方认真负责的讨论。签字的一刹那,也是迫使双方再慎重考虑一次,发现问题,仍可继续讨论修改补充。签字书不一定包括全部讨论细节内容,但签字表示互相保证“曾经进行充分讨论”。
2.不是法律依据
手术签字不是签约,不是合同,也不经过公证,更没有法律规定。只是双方证明肯定“进行了”认真讨论,签字书上应该只求互相谅解,不谈责任,不能写“一切后果责任自负”。一旦发生事故纠纷,签字书只是病历中的一页。在法律上和病历的作用一样,只供参考。绝不能有强制性“责任自负”之意。必须警惕因为误解,而在术前使医患之间成为互相猜疑的对立面。
3.争取同意并配合手术
为了达到使患者同意并安心配合手术的目的,请求家长签字要讲究谈话艺术,要诚恳、真实、有根据,要同情、关心、分忧,使家长有信心依靠你。即使效果不满意,也使他感到这是可能范围内最好的结果。特别是远期效果,要使他永远有希望。相信医学进步很快,来日方长,总有机会弥补解决。
手术是一个高度统一的集体合作技术,有人将其比作现代化战争,并不为过。那么,手术室就是战场。进入战场的一切人员,都要求有非常严格的军人纪律性素质。以患者安全为首要,服从指挥员统一领导(目前多认为术者为全面手术指挥,麻醉师为生命指挥)。临时有意见可以提,但不能影响手术进行。手术期间,术者有绝对指挥权,除非有更高权威正式宣布由谁指挥。这种安排也必须事先决定(如老师带学生手术)。只有万不得已时,才能临时改变指挥权,如术者突然晕台,或特殊错误被解除指挥权。临时更换指挥员,一般都肯定影响手术效果,至少留下不良阴影。指挥员观念是参加手术或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培养的基础观念。此外,还有几项技术观念,也需经过必要的训练。
1.无菌观念
所有进入手术室人员都要求具有无菌观念,包括自身的严格无菌行为,同时监督所有在场人员的无菌行为。这要养成自然反射,隐蔽的错误都能发现,可能的污染都能躲避。手术台上有菌无菌部位概念清楚,感觉敏锐。
2.患者的保护观念
警惕手术台上患者可能发生的局部压痛、压伤。麻醉下长时间压迫可造成软组织、神经、血管压伤,小婴儿甚至发生骨折而未发觉。注意为固定手术体位所用的约束带压迫,手术台上不平的硬物件与台上人员的依靠在患者身上等压迫。台下人员有义务监督、提醒纠正。台上电器(如电刀)的误触开关引起意外透过(覆盖巾)性烧伤患者而未发现,冷热水或药水透过覆盖巾即使不致损伤,也易导致污染与感染。麻醉师对患者的头部器官,特别是眼睛的保护更为重要。最容易发生严重损害的情况,是因为麻醉师不在头部(如头部手术),术者和麻醉师两不管,而发生眼角膜损伤。台上台下必须随时注意提醒,但是一般要明确由麻醉师负责监督。患者送进手术室,一般都是重病或是在麻醉下,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环境的冷热、通风以及任何不利的情况发生,都需要有人负责保护。甚至发生意外事故,如爆炸、起火、地震,都要先把患者抢出。自己首先逃命至少是手术室道德修养不达标。
3.弃物保留观念
术中台上取下、丢下、掉下的任何物件都必须保留室内,妥为分类保管。绝对不许移出室外,或随手丢入垃圾废物桶中。术后分类清点,向术者请示后处理。包括:血污纱布(算失血量),切取的异物(保留?)及标本(送病理?如何固定?)。有时一个活检标本的丢失或损坏,常常使本次手术彻底失败。此项任务应落实到台下护士。其他室内人员特别是参观手术人员,原则上不允许热心插手服务。
4.电气或器械设备事故观念
现代化手术室都有各种复杂的电器化设备,理论上越是现代化越复杂应该越安全。然而事实上没有绝对不出故障的机器。何况目前所谓高级自动化手术室,也难免使用临时需要的“不够档次”的器械。电气事故不容麻痹大意。因此要求手术室所有人员都要有基本的电器知识及爆炸知识(如电压、瓦数、绝缘,易燃、易爆药物或高压气体),都要掌握基本的预防与应急措施,熟悉手术室内各种电器切断电源,拉总闸,以及有关防火知识(警惕氧气、酒精、汽油、易燃易爆麻醉剂与电刀,甚至干燥衣帽摩擦等可能产生静电)。不但要自我保护,而且还要能指导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注意预防失误,和帮助自救与弥补。越是现代化设备仪器越不允许自己拆卸修理,必须暂停使用,照章请专家检修。必要时,患者手术暂时移至另室继续手术。手术中随手使用及操作的设备知识,治疗室、监护室现代化设备使用知识,应该由该室负责专人深入研究掌握。负责临时指导并监督使用,以及平时的负责保养检测调试和用前的数据校订。使用者上台前也应了解必要的使用方法,最好事先做试用检查。也应了解一些保养维修知识。有的设备要求术者当时校订是否合格(如电刀性能与强弱等)。在每次用前都应该重复学习仪器的使用,因为仪器性能也常有变化。一个重要的纪律就是未经负责人指导,任何人不许乱动高科技设备或仪器。固定的设备如手术台以及屋顶的无影灯,重量很大,每天拉来拉去,不知哪天突然坠落、翻倒,就会造成严重损伤,不能把责任推给建筑和工厂的工程师,手术室应该每天有人检查。
1.医生自觉满意
治疗方案是由医生制订的,医生认为的最佳方案。至少应包括:诊断正确、治疗规范、疗效达标。更高的要求是,决定手术评分高(参考9点评分法),设计符合医疗规范,医生自己对本项技术熟练并且有兴趣甚至偏爱。
2.患者(家长)满意
首先必须使家长充分理解方案的内容、后果与制订根据,务求医患对方案理解一致。特别要注意家长的实际要求与当时口头接受承诺表里一致。例如对于面部血管瘤,家长要求彻底切除,实际是要求术后面部完整美观。如果只理解为根治肿瘤,表面上双方讨论一致,实际上相差悬殊。
3.社会认可
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社会的反应影响人的生活质量。成人治疗效果由医患讨论同意,方案基本可以通过。小儿的未来社会问题更为复杂。现时社会就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批评与干预;入学后同学的议论;成人后搞对象、就业等,都需要一般社会舆论所能接受。否则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以后的身心发育。特别是不能彻底根治或后遗残疾的疾病。
4.经济合理
评价医疗效果必须包括经济核算,价格实效比(cost-efficacy)必须合理。特别现在我国儿童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完善,一切住院费用、出院后医疗费用以及生活营养费用,都应该尽量计划在病家的实际承受能力之内。
长期以来疗效的评价由医生同行判定。符合医学原理与操作规范,诊断符合病理,效果达到同行认可的水平,就算满意的疗效。今天在人文医学时代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出现双重评分要求。
1.四满意评分
提高服务质量。
(1)医生满意:
治疗选择时评分高,诊疗施行均符合常规,操作技术熟练完美。
(2)患者及家长满意:
对患者的身体、心理恢复,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适应能力,主客观评价均高,承认满意。
(3)社会认可:
亲戚、幼儿园、学校交往与舆论,以及以后在升学、就业、结婚等方面均无歧视。
(4)经济合理:
价格实效比例合乎社会认可标准,更主要是符合病家承受能力。
2.医生自我评定
提高技术水平。
(1)科学要求:
诊断准确符合病理;治疗规范,实施与计划符合;疗程顺利,无差错、无废步。时间紧凑,不弛不乱。
(2)艺术要求:
局部解剖外形满意,生理功能满意。
(3)人文要求:
出院后精神食欲正常,生活规律正常。与病家交上朋友(主顾)。
(4)责任要求:
远期无不良并发症或后遗症。
以上项目均可按百分制自我评分,算出平均值,作为个人技术纪录,督促进步。
治病由一个医生负责到底,本是传统行医模式。患者得到连续治疗,医生得到完整信息。随着医学的进步,医院规模的扩大与工作的复杂化,出现了现代的医生值班制。这使医院成功地完成了日益繁重的医疗任务,但是患者的治疗与医生的经验都失去了完整的连续性。为了弥补不足,提出治疗一贯负责制。这原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住院医师24h负责制的改良。在现在信息时代,青年医师24h住院服务已行不通,但实行一贯负责仍有可能。具体建议如下:
现代医疗工作,均为集体合作行动,必须明确一人负责任。此人必须能长期密切接触患者,必须了解治疗方案与计划制订的始末,并且能尽量参加所有治疗步骤的实施,以便使一个复杂的、多人参加的治疗计划,统一贯彻施行到底。由他监督催促计划的按期完成。家长随时有问题和意见,有固定的人可找;医院、科室检查了解患者情况和治疗工作也有对象。按老传统,此人以病房收患者的住院医师最为适宜。
了解患者全部病史及体检,了解全部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及其动态变化,参加制订治疗方案与计划并负责与家长商谈及签字,参加所有治疗操作。从接待、决策,到出院、随诊,均由此一人负责到底。具体任务是直接与患者及家长联系。代表院方,纵向联系各级有关医护,横向联系各个有关协作科室。把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融合到一个治疗过程之中。
在目前值班工作制情况下,非24h住院医师在班时当然可以实行上述任务。下班或休息以前,尽量把一切应做的工作(至少是主要工作)完成。休息有交班,只能交一些维持性常规工作。算是请接班人代劳,替你完成一些任务,责任仍由你负担。不放心的工作就不能交班,宁可加班或换班自己完成。这一点就是与现行值班制不同之处,不是谁在班谁负责。万一患者临时发生突然变化,已经由值班人处理。事后必须详细了解情况,以便自己继续处理,把责任接过来。因故或职务调动,患者转出,必须有书面交班志,向接班人详细交代。
作为患者治疗负责人,当然要把工作做好。特别是技术操作,无论任务大小,轻重缓急,都必须要求精益求精。事先都应有所准备,做到深思熟虑速战速决。这是争取家长信任,建立威信,以及医生自己迅速成长的捷径。每件工作及其效果都记入病历日志,并且向患者通报核实,彻底实行透明行医。医生自己对每个患者也应该均有连续记录与登记副本,作为他日自我考核和工作总结、科学研究的便捷资料。
儿童医院对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小儿集中的机构发生意外伤害,受到灾害,有不可推卸的抢救责任。医院必须常备不懈,要求应急物资经常有备,急救人员必须训练有素。平时必须充实有关知识。
群体伤病同时就诊,要有专人(自动或指派)出面,任指挥员,负责指挥全局。
1.现场指挥分类处理
指挥员安排专人或小组负责患者的分类。判断病情及“一分钟检查”确定病位。按病情病位分送各急救室(组)分别进行治疗。一般可分为:抢救重伤(分秒必争);处理轻伤(包扎给药,迅速送离现场);分科分类收容一般伤员(病房治疗)。各急救室(手术室、门诊、病房)均安排专人小组负责接待、处理送来的患者。
2.各急救室(组)内设指挥员
指定高年资医师指挥,按轻重缓急,确定抢救决策,分配实行与指导操作技术。最后核对验收工作。
一分钟快速全身检查,作出病情病位诊断。包括问话,了解精神活动及疼痛部位,同时看面色与呼吸,判断轻重缓急。马上用双手插入患者头发,抚摸头皮有无伤口、变形、出血及颞动脉搏动。左右轻转头部,注意耳鼻出血及颈部活动。不脱衣服按压双侧肩窝、肋骨及腹部达耻骨,注意疼痛反应。拉双侧手及指,敲双侧膝盖,注意疼痛及衣服血迹。以上全部操作要反复训练,要求一分钟内完成,并且要求准确到位。到急救室后,有条件时作两处听诊(胸、腹),必要时做三处穿刺(腹、胸、腰)。基本上可以在半小时内全部完成。当然要取决于医师训练水平。
现场或急救站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转运患者。首要要求是保护患者在运送途中安稳,尽量无振动。有先进的全身性气囊保护设备当然理想。可惜很少有救护车内有不同年龄小儿设备。较小的小儿多可由一人或两人抱起转运。一般局部伤可用各种夹板固定;全身多处创伤,特别是怀疑脊柱骨折时,可用厚垫及双重竹帘或苇帘将患者全身卷起绑紧。专人抱起,小孩子最好抱在怀里运送。大孩子可置车内软床上或悬吊于车顶并有人保护。全部运送工作包括患者各种检查、包扎、装车,动作都必须轻、稳,避免增加疼痛及损伤。总的目标是争取尽量安全迅速运送至医院急救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