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诊断学

诊断学(diagnostics)包括信息分析方法与信息获取方法,即推断与检查两部分内容。

诊断是从患者的主诉到疾病的病理分析结果。医学生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疾病,每个病的诊断方法与诊断标准也都讲得非常明确具体。但是患者就诊时很少诉说自己要看什么病,只是诉说一个症状,叫作主诉。特别是婴儿只是哭,母亲、家属也只是猜测、推想。必须有个分析规律。按顺序分析达到准确的诊断。

要研究一个系统的分析规律,首先摆清需要分析的几个主要环节因素。引起患者注意的第一因素必须是症状(或能感到的体征)。然后是造成症状的病情(病理生理)以及负责的器官(病位),再考虑引起病理的原因(病因),最后分析到具体现实病理,才能最后决定治疗。除此之外必须注意,我们讲的诊断学是“人”的诊断学。所以在分析疾病之前,首先注意分析人的特性,即自然特性(包括年龄、性别、体质强弱)和社会背景。这是诊断时必须考虑的共同条件。

一、诊断步骤

诊断步骤有先后,要按顺序进行。一般规律是:第一步判断病情,第二步寻找病位、病性,第三步追溯病因,第四步推断病理。

(一)病情等级(severity of disease)分析(轻重缓急)

患者就诊,首先要注意全身情况、精神状态,判断轻重缓急。不可只顾急于检查患者。危急患者先就危急情况进行抢救,同时尽快判断造成危险的直接原因,决定抢救措施。

1.全身情况

可分四等,危(需立即抢救)、急(需急症处理)、重(需住院)、轻(需门诊处理),需迅速辨别,及时给予相应措施。

(1)危:

需即刻抢救的情况,常见以下症状:窒息、休克、抽风、谵妄、昏迷、呼吸梗阻、急性青紫等。

(2)急:

需尽早处理,但不致立即威胁生命的情况,如疼痛、出血、呼吸困难、严重腹胀、尿闭、新鲜创伤、高热烦躁等症状。

(3)重:

需住院检查或治疗的情况。大多数需手术的患者属于此类情况。如各种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畸形、肿瘤等。

(4)轻:

精神食欲正常,局部病变小且无严重威胁的情况,如小范围创伤、小面积烧伤、局部表面感染等。医院处理后,可以回家休养或继续服药。

2.局部情况(也有两个方面)

也都可分为四个等级。

(1)局部病变对全身的影响:

可分为威胁生命、严重痛苦、生活不便以及有无全身影响等。

(2)对局部器官本身的影响:

包括局部疼痛、局部器官丧失功能、局部不便影响心理负担、及轻微感觉或无感觉(如小型良性肿瘤)等。

3.不同的处理要求

(1)需要处理时间的要求:

分别为:危(紧急处理),急(准备后尽快处理),重(择期处理),轻(任何时间或可永不处理)。

(2)处理地点的要求:

分别为:危(监护室抢救),急(急诊室或就地处理),重(收病房处理),轻(门诊处理)。

(二)病位(location of disease)与病性(nature of disease)分析

诊断病位以前应先分析病性,即鉴别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性病变。因为只有器质性病变才有明确的局限性病位。器质性病要符合“持续性”(规律性)症状与固定性质、固定位置、固定范围的“三固定体征”。病位分析按以下三步分析:

1.大体部位

可分为:体表、四肢、各体腔内脏。判断部位的根据如下:

(1)主诉病史:

注意先肯定明确主诉的部位与情况,否则不要盲目触动患者,除非急需抢救。

(2)局部检查:

根据主诉及初步观察,进行核对检查。必须轻柔小心,先试探,后翻动。注意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损伤。

(3)危重及神志不清或极不合作的患者要设法抢做简单的全身“一分钟”体检:

包括摸头皮、看面部、旋转颈部、按压胸腹、拉手足。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或其他反应的异常。必要时翻身看背部,掀开双腿看会阴。特别是昏迷和病史不清的患者,要求尽量迅速全面检查。

2.解剖层次或分区

为了检查便利,身体各部位分区各有所不同。

(1)体表:

多从组织分层,寻找可能的器官而定位。①皮肤层:病变随皮肤拉动而变动或移动;器官包括皮肤各层细胞、皮脂腺、汗腺、毛囊。②肌肉层:病变随肌肉活动而变动,肌肉收紧则病变固定;包括肌肉、肌腱、肌膜、滑囊。③皮下层:肌肉收紧后病变仍能自由推动,且不受皮肤制约;器官包括纤维、脂肪、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个别部位特殊器官。④骨膜层:与骨固定,不受任何软组织活动影响;包括骨、软骨、骨膜、骨髓、关节囊、滑膜。

(2)四肢:

靠关节活动,区分病位。①关节内病变: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着力持重受限或疼痛;②韧带下病变:关节单方向被动活动受限,牵扯该韧带活动受限或疼痛;③肌腱下病变:关节单方向主动活动受限,该肌肉收缩用力受限或疼痛;④骨质内病变:关节活动不受限,骨骼受敲击振动时,病变局部有痛感传导。

(3)颅内:

病史提供线索分区,诊断靠 CT、MRI定位。①脑膜:以抽风、颈硬活动受限、偏头痛为主要表现;②脑实质:以麻痹、痉挛等局部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③脑室系统:以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

(4)胸腔:

主要靠影像正侧位片或三维检查分区。叩诊、听诊只作为初步检查线索。①纵隔(分前、中、后、上纵隔四区):X线片正、侧位可以显示病变阴影的位置;②肺野:X线片基本上可以显示病变阴影在各个肺叶的位置;③心包:CT、MRI、超声心动等观察,可以区分心脏、大血管各部。

特别提醒小儿正常胸腺非常容易误诊为肿瘤,常需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及胸部透视或动态录像,观察病变阴影与周围关系及呼吸时大小变化。

(5)腹腔:

分区主要靠体检,包括:腹胀、瘪、软、硬、压痛、紧张、肿物、肠型及肠鸣音的变化所见为线索。B超观察器官外形,GI(钡餐造影)等造影观察脏器内部,常为腹部的两种基本影像检查。①腹膜后:CT、IVP(肾盂造影)观察阴影与肾周围关系,器官移位、变形提示病变在腹膜后;②腹腔内:胃肠造影时,观察异常阴影与胃肠器官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与胃肠同步移动则提示病变在腹腔内;③盆腔内外;钡灌肠及直肠指诊耻骨上双合诊,可以了解盆腔器官周围异常变化(肿物、肿胀、压痛),提示病变在盆腔的位置。

3.器官定位

有了部位,有了层次,有了分区,根据正常的解剖学,可以列出该范围的所有器官以供筛选。根据症状体征,参考病因与发病率,可以推测出病变的器官。必要时选用适当的影像学手段及功能化验等加以核对。

(三)病因(cause of disease)分析

上述步骤确定或推论到病变所在器官后,再按以下顺序逐个寻找符合症状及主诉的具体疾病。强调按各种病因,全面的顺序分析。即使已经找到符合的疾病,也要认真全面复习分析一遍,以免发生主观臆断的误诊、漏诊。

1.创伤

该部位器官创伤的各种变化与可能的表现,包括早期、晚期、后遗症期等表现,如:疼痛、伤口、出血、瘘管、窦道与继发感染的脓肿、后遗血肿与瘢痕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局部功能障碍与可能的异物存留(外界物质异物如金属、布类,内部异物如死骨与坏死纤维组织等)。外力创伤的原因也包括很多:如机械伤(锐、钝器伤,震伤,咬蜇伤与留存异物);物理伤(烧伤、冻伤、电伤);化学伤(腐蚀、烟熏、中毒);辐射伤(光电波、原子能);不良环境不适应(湿、闷、热、燥)。

2.感染

局部感染的急性期、慢性期、愈合期的不同症状。不同感染原的不同表现包括:化脓性、结核性、其他特异性如真菌、寄生虫等的局部特征与全身反应。以及在其他病变基础上的继发感染,如创伤、肿瘤、畸形以及糖尿病等的合并感染。

3.畸形

对照有关器官可能发生的先天性、胚胎性或后天性、器质性或功能性(包括先天性功能性异常,如痴呆、神经系统异常、耳聋、白内障等)畸形。一般病情长期稳定,应无急性症状。但新生儿致命性畸形,特别是胃肠道及泌尿道等管道畸形,常于生后即有症状。有的畸形并发症则可能随时出现急性症状。因此,均需系统地逐个复习筛查。

4.肿瘤

局部器官或组织可能发生的实体瘤(良性瘤、恶性瘤、转移瘤与瘤样肿块)与细胞瘤或非实体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一般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无大小变化或缓慢增大。但也不排除急性出血或感染突然增大及疼痛的可能性。特别是骨转移瘤常有慢性骨痛。非实体瘤则常因偶尔合并低热或隐约疼痛而被发现。先天性畸形的各种组织也同样有发生肿瘤的可能。

5.其他某种原因引起功能紊乱

如过敏、自身免疫反应,以及个别器官或部位有特殊功能紊乱,如肾上腺功能变化出现皮质酮反应,性腺引起第二性征的变化或提前发育,以及胰腺功能异常引起低血糖小婴儿抽搐及先天性糖尿病等。

(四)病理(pathology)分析

上述各种病因引起的病变必须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病理类型与各期。否则就不可能是真正局限性器质性病变,治疗特别是外科手术则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般病理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功能、规律破坏,第二个阶段是恶性循环,第三个阶段为组织坏死或不可逆。因为治疗必须针对病理,所以病理分析是诊断治疗的关键。做不到病理分析只靠经验医学治疗也可能成功,但缺乏科学展示的根据,很难保证重复成功与教学传授。

1.局限性器质性病变的病理分析

典型举例如阑尾炎,开始只是局部被细菌侵入,引起免疫反应。于是局部发炎,充血、渗出、细胞浸润。此时可以争取消灭细菌而愈。此阶段为第一阶段,可以破坏正常功能(蠕动),因阑尾痉挛表现为腹痛,因发炎表现为低温、发热、白细胞增高。后来渗出增多,肠壁水肿使阑尾出口梗阻。腔内渗出分泌物不得排出,使阑尾肿胀影响血液循环。降低局部免疫能力,细菌得以进一步繁殖,发炎进一步恶化,渗出、肿胀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称为第二阶段。此时病因已从单纯细菌变为与渗出组成联合病因(或称肿胀为第二病因)。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不能停止。最后使阑尾部分坏死,不可逆转,进入第三阶段。即使于某处穿孔减压,终止了恶性循环,但是脓液与坏死阑尾又成为新的病因,或称二期病因,造成更严重的感染性腹膜炎,又开始一个新的病理过程。因为婴儿的腹膜总面积比全身皮肤面积还大,全腹发炎,很可能以致命而告终。即便通过抗生素等多方治疗控制了感染,坏死的阑尾以及肠石仍然可以成为后遗症病灶,长期、随时、反复感染,转为复发性阑尾脓肿,或经引流后形成慢性窦道。以上各阶段的病理过程,都可能以初诊呈现在医生面前。医生的诊断必须分析到现时的病理阶段,给予针对性治疗。第一阶段的阑尾炎,现在流行的阑尾切除,是给予彻底的治疗。如果手术有禁忌,此时针对病因给予抗生素消灭细菌(称为对抗疗法),加以休息、解痉挛改善局部循环等加强人体免疫能力措施(称为顺势疗法),完全有可能治愈。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阑尾本身已经成为第二病因,切除阑尾成为主要针对性治疗,并且还清除了后遗症的主要病因。由于目前临床鉴别第一阶段很难确诊,所以凡是急性阑尾炎全部行阑尾切除,同时给予抗生素。长期以来,反正治疗都是一样,于是人们也就不注意病理的分期、分型,不必自找麻烦。这是因为阑尾切除手术是比抗生素疗法更安全的特殊条件。然而对待其他多数病种,不同病理阶段则可能有差别,不容忽视。即便就是急性阑尾炎发展到转入后遗症时期,扩散的感染已被周围的肠管粘连局限控制,避免了生命的威胁。如果此时施行阑尾切除,势必要分离粘连,破坏已形成的局限,再度扩散感染。而且开始形成粘连,组织充血、水肿、脆弱,肠管非常容易损伤、出血,甚至发生迟发性穿孔。当然,以现代医学水平,即使发生感染扩散、肠瘘,也都能抢救复原。然而术前,患者腹痛已有三四天,已经自觉精神食欲开始好转。此时做了阑尾切除术,手术后至少又是三天禁食、减压、病危抢救。虽然最后患者仍然痊愈,然而增加危险、痛苦,浪费时间与费用,皆因手术决定失误引起。患者可能自责就诊太晚,而感激医生认真负责,千方百计挽救生命。事实上,术前根据患者三天以上的病史,精神食欲今天比昨天好转,体检摸到右下腹已有隐约肿硬感的浸润块,至少可以考虑再观察一天。情况继续好转,再决定是否等待脓肿吸收或需要引流。即使已上手术台,给了麻醉,如果可疑,应该在麻醉下进行直肠指诊与下腹双合诊,若摸到浸润块,宁可临时取消手术。回避这种认真考虑而发生上述误诊、误治应该视为医德问题。即使开腹后发现严重粘连,也应该只行简单引流,尽量少分离,迅速结束手术。以上只是局限性器质性病变的病理分析的典型举例作为参考。

2.非局限性器质性病变的病理分析

例如休克,无论是失血或烧伤渗出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或是感染中毒引起的血管动力失调或渗透失控,因血液的容器失去限制造成相对血容量不足。虽然病因不同,但均可表现为血压降低,外周循环衰竭。这是第一阶段的病理,为功能规律的破坏。主要症状是脑缺氧的表现,常见为惊慌、烦躁、口渴、不同程度的谵妄(婴儿常表现为安静,对外界少反应;幼儿可表现不符合年龄的多话或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安静)。脉搏快而弱,但血压不一定低。临床称为“休克前期”。循环衰竭引起各处组织缺氧,产生类组胺毒素,进一步加重血管动力失调及渗透失控。于是血量更少,血压更低,缺氧更严重,缺氧毒素更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表现为精神衰弱、无语,肤色苍白,肢体不能维持体位张力而倒下。脉细微,血压低于60mmHg或不升,称为“临床休克”。逐渐导致有关器官缺氧、失功能、坏死,终致不可逆阶段。表现为无尿、喘憋、心律不齐、谵妄躁动、昏迷、肢体弛缓性瘫痪、皮肤发花,称不可逆或“晚期休克”。早期病理阶段,治疗应针对病因(止血、输血、输液、抗感染)以及升压药缩小容器,阻止进入恶性循环。已经进入恶性循环,则不论何种原始病因,一律优先改善组织供氧(补充血容量,阿托品等治疗改善微循环)。外围循环好转的同时,再进一步处理病因的特异性损害(创伤、烧伤、局部或内脏感染、坏死灶等)。第三阶段发现肾衰竭、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需各自针对性治疗。因此各阶段的病理分析诊断必须认真、及时、准确。特别是争取在休克前期避免发展为恶性循环。已经进入临床休克期,则应尽快终止继续发展,避免器官衰竭。已经发生衰竭则不能盲目输血输液,特别是已有明显心力衰竭、器官水肿者,单纯快速扩容反而有害,加速造成死亡。

二、诊断实施的灵活性

(一)典型诊断法则

上述诊断四步:

(1)判断病情;

(2)寻找病位;

(3)追溯病因;

(4)推论病理。

属于典型情况的临床诊断法则。应该运用纯熟,成为诊病时的自然反应。运用时前面还要加一条核实症状:因为典型的诊断分析是以症状为诊断起点,所以首先要核实症状。这里讲的症状是病家提供的信息,包括主诉、症状和体征。实为家长的主观认识,难免述说不清,描写含混,杂乱无章。因此病家述说之后,医生必须总结归纳,提出几点关键症状读给(最好写出)患者听。务必请他反复核实,保证医患双方理解完全一致。这一步如有偏差,以后诊断分析全不可靠。最后确定诊断以后,还要加一条选择疗法作为诊断终点。不能落实到决定疗法,说明诊断尚未到位,还需要继续分析。

(二)非典型情况临床诊断

常常遇到的非典型情况,上述法则必须灵活运用,或称阶段性诊断(各阶段起点与终点的诊断有不同要求)。

1.危急患者

初步诊断到决定抢救条件,起点为危重症状,终点为抢救措施。例如先保证生命(插管、静脉滴注),同时边治边查,做下一步诊疗安排。

2.需住院患者

暂时诊断到住院条件,起点为主诉症状,终点为住院条件。可以是住院后深入观察变化,或者为了试探性治疗,也可能为了进一步做复杂检查确定下一步诊断。

3.门诊患者

诊断到肯定近期安全,并说明观察要点。起点是主诉症状,终点是可以回家。诊断可以决定现时解除症状与初步治疗的依据,决定以后随诊要求。

(三)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诊断方法灵活运用

四步诊断法则适用于任何疾病,尽管多数医生平时诊断工作中常常并未意识到。潜在的规律,随时都在影响与制约。然而诊断程序的原则虽然不变,但实际工作中每人采用的具体方法却不尽相同。经验丰富的医生多用“论症排除法”,而教导学生或抓不到可论之症时则常采用“系统筛选法”。

1.论症排除法

根据症状与检查,凭个人经验先有一个印象疾病。按照教科书讲一个疾病的顺序,逐条核对患者情况,称为论症。患者症状全部符合教科书的描述,则可确定诊断。如有不合论症之处,必须有可信的解释。否则选出其他近似能解释该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比较筛选。例如拟诊急性阑尾炎,同时确定早期、晚期、男女与分型,然后列出与该型阑尾炎近似的所有可疑疾病,逐个排除,选择最符合患者症状的疾病,才能决定诊断。最后还要对照患者的症状进一步落实病理分型分期,才算确诊。

2.系统筛选法

完全按照上述步骤系统分析法则:核实症状,判断轻重虚实,寻找病位,追溯病因,落实病理,最后决定治疗。例如突发腹痛持续20h,右下腹压痛紧张三固定属于急性器质性病变;压痛点在麦氏点,应该是阑尾病位;发热、白细胞高符合化脓性感染;阑尾部位的感染可以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h病史,压痛范围局限应考虑早期阑尾炎而决定手术切除阑尾。

事实上,以上两种方法常常是二者合一,相辅相成。平时使用时也是常不自觉。有经验而仔细的医生,往往是先用论症法得出诊断,再用系统分析验证。或是先用系统分析推出诊断,再用论症法核对。因为有的病按系统分析到一定步骤后,因信息不足,无法顺序分析筛选。只好换一种方法继续分析。例如有一个少女腹痛3天,分析到器质性病变,病位在盆腔中,有固定不动的肿物,有压痛而无发热。追溯病因,对照创伤、感染、畸形、肿瘤的症状都不典型。步骤到此无法继续分析筛选。然而医生曾见过一例处女膜闭锁,此患者也是少女,马上想到检查阴道,发现处女膜闭锁。于是再以处女膜闭锁的诊断论症核对,完全符合。于是确定诊断为处女膜闭锁合并初潮滞留性血肿。切开处女膜引流即愈。

两种分析程序,各有优缺点。另外实际工作中,所谓罗列各项,从中筛选或排除。但工作有粗有细。认真细致,则不致漏诊。中途有漏项,常可引入歧途。遗憾的是,诊断错误多数是急于求成。懒于逐条分析核对,粗枝大叶,主观臆断。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学医初成,有些名气,但经验不足,最容易发生不耐心核对的错误。当引以为戒。

三、主诉与症状的分类

(一)按主诉(chief complain)的症状(symptom)来源分类

临床常见病的症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症状与体征。症状是主观感觉异常或不适,多表现为全身性生理功能改变,如发热、疼痛、憋气、心悸、精神失常。体征是客观发现异常或不适反应,多表现为局部性或器官性功能失常或解剖形态异常,如局部压痛、肿物、畸形、活动功能失常。现代医学进步,很多原无症状,经影像学手段可以变为客观表达,患者只凭体检时的一张片子或体检报告作为主诉就医,也属于解剖异常与生理异常的客观表现。

(二)按病情的症状分类(病情一般指全身情况的轻、重、缓、急)

1.危(critical)

需即刻抢救情况,包括:窒息、休克、抽风、谵妄、昏迷、呼吸梗阻、急性青紫等。

2.急(urgent)

需尽早处理,但不致立即威胁生命,如疼痛、出血、呼吸困难、严重腹胀、尿闭、新鲜创伤、高热烦躁等。

3.重(severe)

需住院检查或治疗、护理。大多数需手术者属于此类,如各种功能障碍、发热、黄疸、青紫,以及各种畸形、肿瘤、严重营养障碍等。

4.轻(mild)

全身表现精神食欲正常,局部病变很小且无严重威胁。如一般感冒、腹泻、小创伤、小感染等。发热不高,疼痛不重,肿物、畸形无症状。医院门诊处理后,可以回家休养。

(三)按习惯分科的症状分类

现时按治疗技术分科的医院门诊初检分类见表3-1。

表3-1 门诊初检分类

(四)症状与病理的关系与“病理中心”学说(pathology-based principle)

病理中心学说认为疾病应有具体病理,治疗是克服病理,因此诊断的目的是必须明确病理,而症状则是病理的反映。诊断学就是研究从症状追溯到病理的实际分型分期。然而症状反映病理常不是特异性的,很多种病理都可以出现同一种症状。同一病理也可以导致多个症状。几个症状的不同组合常使医生推论出一个实际的病理。不足之处,常需影像、化验、活检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这些辅助检查结果,也都是真实病理反映的各个片面,但是都是侧面反映,或称旁证。只有症状(包括体征)才是正面反映。因为患者是为治疗自身症状而来。因此凡是影像、化验等所谓客观科学检查结果与症状矛盾时,必须找出可信的解释,否则宁可否定辅助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当然症状的可靠性也必须反复严格核对,必须警惕主诉与症状中有意无意的欺骗性。

(五)按病理性质的症状分类

有人对“病理中心”学说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有的“病”不一定有具体病理,或现实尚无法证实或显示病理。但是像外科等手术科室,手术的对象必须是局限性器质性病变,也就是以局部病理学为中心。症状是病理的反映,手术要按病理的需要而安排。因此症状的分类也要考虑病理性质的特征。

1.局限性器质性病变(organic pathosis)的症状、体征特点

(1)症状必须是持续性(或规律性、阵发性),随着病理的存在而存在。体检以及器械检查、影像检查,必须有局部的阳性所见。

(2)阳性所见必须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范围和固定的性质,称为“三固定”。

(3)所反映的病变必须与主观症状吻合。主观症状可以有阵发性变化(一般也是规律性加重),但客观所见必须是持续的。

2.非器质性(功能性)病变(functional pathosis)的症状、体征特点

(1)各种检查均无三固定的阳性所见。

(2)但症状必须持续,影响生活、营养,甚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3)警惕继发性、功能性病变的反射性症状。如脊髓瘤引起腹痛,而腹部查无阳性征,但脊髓则有器质性病变。

3.三态*(third-status pathosis)或“毛病”的症状与体征特点

(1)症状不持续,不影响生活、活动、营养。

(2)现时各种身体检查法均无阳性所见。

(3)长期坏“毛病”,影响心理变化,可以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称为恶性转化)。

*注:有一类患者有症状但查不出器质性病理,现在称为三态(third status)[健康人称一态(first status),疾病患者称二态(second status)]。

(六)按病因的症状分类

有时患者就诊常以病因为主诉,如自称受伤、感染等。常见病因大致可分为下列五大类:

1.创伤(trauma)

应有创伤史,符合创伤发展规律(血肿、机化、瘢痕、损伤后遗症)。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瘀斑、出血、功能障碍。须警惕也有忽略性创伤与创伤史及发展过程不清的情况。

2.感染(infection)

局部红、肿、热、痛。发热,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增高;即使是慢性感染,一般也应有全身性免疫反应,包括体温、血常规变化。一般局部也多有红、肿、热、痛、压痛及功能影响。

3.畸形(anomaly)

一般除外形(或功能异常)外,无其他症状。情况长期存在(先天畸形常生后即存在)而稳定。也要注意有显性或隐性畸形(后者只能靠影像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发现)。

4.肿瘤(tumor)

无诱发原因,一般只有局部肿块而无其他任何症状。肿块本身大小、形状、软硬性质长期稳定,或缓慢增大。巨大肿瘤压迫或恶性肿瘤浸润可有继发症状。

5.其他(miscellaneous)

特殊功能变化的症状与某些特殊器官有关,包括各种过敏以及内分泌器官病变。如肾上腺及性腺疾病则可有高血压、“第二性征”等异常的表现。

四、小儿外科疾病检查方法

小儿检查方法特点是克服小儿不合作问题。尽可能争取不同年龄患者的合作。发现和利用客观观察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满足诊断的需要。

(一)体检(不合作患者)

1.对比检查(comparative examination)

为小儿体检的基本技术。不同年龄有不同要求,这里以3岁左右为例。

(1)查腹:

平卧于诊台,母亲在头端握住患者双手哄慰孩子。医生在一侧以温手轻摸(图3-1)。

图3-1 小婴儿查体位置示意

三步对比:首先顺序轻压全腹各部,观察反应;然后双手同时轻压腹两侧,母亲放开患者一手,观察患者抵抗哪一侧;最后医生一手压住可疑的痛点,与患者抵抗之手对持,另一手按压腹部各部,观察反应。反复三步多次,可以比出明确的压痛点。同样也可比出腹壁肌肉紧张(图3-2,图3-3)。

三层摸腹:先轻轻浅摸腹壁,注意皮肤敏感与张力性肠型;再轻压腹壁,注意压痛紧张;第三层渐渐深压(无压痛紧张时),注意摸到腹主动脉及深部肿物。

三次摸腹:就诊时摸第一次,查血后摸第二次,处理后离开前再摸一次。三次吻合,方可确定为固定性存在的体征,可以说明为器质性病变。

(2)查肛:

图3-2 查压痛点

图3-3 查腹肌紧张

仰卧截石位,母亲在头端握住患者双膝哄慰孩子。肛门下垫纸巾。医生在右侧以左腋挡住患者双足,左手持纸巾,拇指示指扒开肛门。右手戴手套,示指涂油按摩肛门缓缓插入(图3-4)。①注意肛门口:位置,松紧,肿痛、裂口、前哨痔、血管扩张等病变,以及肛周瘘管。②摸直肠内:粪便,黏膜,息肉,直肠周围压痛、肿物,以及括约肌、肛提肌的活动。③双合诊:使患者双腿放平。医生左手按在耻骨上,直肠内手指隔肚皮触到耻骨上的手指。从右髂窝到左髂窝双手对摸,注意肿物、肿胀与压痛。特别注意两侧对比。可以摸出阑尾肿胀及周围组织浸润;也可摸出腹股沟内环肠管嵌顿,压挤时与疝不交通(图3-5)。

图3-4 查肛位置与准备

图3-5 双合诊

最后左手持纸巾护住肛门,右手示指拔出,顺便擦净肛周会阴。

(3)查四肢关节:

检查各方向活动,主动、被动,注意两侧对比患者的不同反应。①轻拉肢体、轻捏各部:注意受限部位关节。②逐个分别保护性固定某一关节,活动其他关节:反复对比后选出可疑病变关节。③对可疑关节,注意对比不同活动的反应:对比屈伸、收展、旋转、震击及压痛点,可以找出具体病变部位。再按可能的病因分析具体病理。

2.遥望观察

从孩子进门就要注意孩子的精神面貌、活动能力。笑容活泼常为轻病,烦躁淡漠多为重病;活动受限多为局部病变所在。

(1)诊室观察:

注意出、入诊室,上、下诊台,起、卧行动,配合检查。屈身慢行常为腹痛,自由跳下诊台多无器质性病变。进门与出门明显不同,警惕患者伪装。

(2)隔室观察:

母亲引导孩子按医嘱表演,医生门外遥望,如走路、蹲、跳,饮食、排便。

(3)隐蔽观察:

利用半透玻璃窗观察。多用于特殊检查,如尿动力试验、肛门直肠测压。只有母亲陪伴孩子,所有医护人员均在窗外指挥母亲操作。保证孩子安静,数据稳定。

3.母亲代查

孩子拒绝检查,有些简单操作可以利用母亲代替医生检查,医生观察反应。

(1)确定压痛:

注意母亲检查反应与医生检查的区别,有时医生也可偷偷夹杂检查。

(2)核对活动范围:

母亲边哄边摸,轻轻缓缓,达到极限。

(3)特殊部位:

有的部位拒绝医生检查,特别是大女孩,或是疼痛、触痒敏感部位,由母亲或患者自己按医生的指导触摸。

(二)辅助检查(parameter examination)

合作与配合问题可以参考其他检查方法,另有些小儿特点必须警惕:

1.放射(暴露面大)

小儿处于生长时期,对放射线比较敏感,骨骺受损,影响局部生长,造成迟发畸形。另外小儿身体小,即使是局部放射,受线面积比例也比成人大得多,因此要求高精度三维定位聚焦放射更为必要。如有可能,尽量以超声技术代替。

2.造影(浓度高)

小儿需造影的器官特别之处是管径很小,因此需要造影剂浓度较高,否则显影不良。然而高浓度溶液的渗透张力较高,可迅速吸水增加容积,特别是在引流不畅的管腔有发生强度高压的危险。全身吸收大剂量造影剂也可能引起腹泻、利尿、脱水或心力衰竭。因此选择造影剂时,必须充分了解性能与剂量,尽量选用等渗液或尽量选用非水溶性剂,如钡乳、碘油等。

3.功能检查(合作难)

小儿很难保证安静合作,多数功能检查都需麻醉下进行。一般无痛苦检查只要求浅睡眠,可用10%水合氯醛口服,每岁1ml(大年龄最多不超过10ml)。有些需患者清醒配合的检查则必须设法争取合作,同时改进方法,简化步骤,减少痛苦,缩短时间。最好购置或设计适合小儿的专用器械。

4.器械检查(年龄规格专用)

包括管道、窦道的探子探查,管腔、体腔的内镜检查,各种软硬镜检查等。小儿检查用器械不仅是大小不同,成人用的小号器械一般多不能用于小儿。如成人用的14F尿道探子与小儿14F尿道探子弯度及弯头长度差别很大,代用非常危险。甚至不同年龄的小儿之间也不能代用。器械检查多有一定损害,器械越细危险越大,因此对器械质量要求越高。没有合适的器械宁可不做,尽量选用非器械方法检查。或其他可代替的无创设备检查,如超声、磁共振、红外线。

(三)争取合作

对待不合作的患者必须和颜悦色,尊重人格,争取合作。即使是新生儿也同样有感情要求。只要孩子的眼神能看你,你对他久久怒目而视,他会突然大哭。何况你的非人格态度,首先伤害了母亲和在场的其他人。

1.说服

对孩子说服,首先是建立感情,设法获取孩子的好感,靠说理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医生的外貌、态度、动作,特别是语言,必须考究且有修养。常常需要母亲与护士特别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共同说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曾有个麻醉护士,在她手下局麻行疝手术,几乎都不需用基础麻醉。她能讲故事,问孩子各种问题,千方百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半个小时,很快过去,就告诉孩子手术完了,马上可以找妈妈。在香港我见过有的很小的孩子,已经到了手术室,说服不通,不肯接受手术。经过一个小时等待,最后取消了手术(超过了他计划占台时间),不能粗暴强迫手术。对手术尚且如此,其他检查更应该强调说服。把患者当成标本,是野蛮医生,为现代社会所不容。

2.等待

患者不合作,说服不通,如非急症,可以稍等一等。常常过一会儿再说就能接受。今天说不通明天再说,有些情况甚至等说通了患者再做。医疗计划要服从患者、病情,医生的工作安排与医院制度,都应该是第二位。说服患者的理由也要以病情需要为主,不能强调患者照顾医生工作和医院制度。当然,等待的目的是要千方百计促速成,不是放任患者随心所欲,等待要有时限。

3.伪装

20世纪80年代,有的国家儿科就有玩具伪装诊疗工作方法。和孩子一起玩娃娃,给娃娃看病、做检查,也给患者自己做检查。娃娃能做,宝宝就能做。给娃娃打针,也给宝宝打针。还有一种麻醉娃娃,是在娃娃里通入氧化亚氮。孩子抱着娃娃睡觉后再送入手术室给麻醉。影像检查室装扮成儿童乐园,病室画卡通,医护穿花衣等都属于此类。

4.隐蔽

前面所述的遥望观察诊断方法,就是利用医生的隐蔽而获得必要的诊断信息。半透玻璃窗是常用的隐蔽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如母亲抱着孩子,头扎入到怀里,医生从孩子背后偷摸。在诊台上,母亲护住孩子的头部,不使孩子看到医生。

5.睡眠

有些检查不需主观配合,只需安静。最好是患者睡眠时检查。小婴儿检查时惊醒,急促拍拍身体多可继续睡眠。必要时也可用安眠药,特别是在门诊,急于检查,可给10%水合氯醛口服,或注射苯巴比妥。如B超、MRI及某些功能检查,均需睡眠后检查。

6.麻醉

为了诊断而用麻醉常被认为过分。然而某些损伤性或痛苦性检查,在麻醉下反而增加安全性。因为孩子的挣扎力很难想象,常常不顾危险,并且可以突然暴发,令人措手不及。即使说服成功保证合作的患者,可以随时突然推翻自己的承诺,不管不顾。估计有可能造成损伤的检查,宁可决定在麻醉下进行。一般以短效、快速、吸入麻醉必要时加肌松剂为常用。当然,麻醉后要观察至清醒。

五、常见病诊断分析举例

(一)分析思路举例

以外科门诊常见各类病种为例(均各有不同分析思路,一般原则仍是先分析病情、病位、病因、病理,以后再分析特殊性。门诊患者病情基本上多为“轻”)。

1.皮下肿物

可作为解剖-病因分析思路的典型示例(表3-2)。

表3-2 病因分析思路

2.肢体各部畸形

明确病情(轻)与病因(畸形)之外,还须分析畸形的特性(病位),例如先天性斜颈、畸足等分析如下:

(1)骨性:

主动、被动均不能活动。

(2)神经性:

主动不能,被动不受限。

(3)软组织性:

单方向受限(主动受限为肌肉性,被动受限为韧带性)。

(4)习惯性:

表现为畸形,主动、被动均不受限。

3.腹部肿物

分析解剖方法有其特殊性,一般腹部检查及直肠双合诊可以定位、定性,B超为有力的核对,然后再分析病因(表3-3)。

表3-3 病因分析

4.胸部阴影

解剖定位定性只能靠影像,然后分析病因,推测病理(表3-4)。

表3-4 推测病理

5.慢性窦道

深浅各层可用探针探查,注药造影,结合解剖各层活动,鉴别内脏器官与管腔关系。然后分析窦道特殊原因(表3-5)。

表3-5 分析窦道

6.粪便失控

解剖-病因-病理分析别具特殊性(表3-6)。

表3-6 粪便失控

上述举例之外,各个专业病种(如骨科、泌尿、脑科、心血管等)均有本专业的特殊检查与分析思路,甚至每个医生也有自己的习惯思路。因此必须强调诊断思路与分析方法要根据个人的经验与逻辑,自己整理、归纳、编写。这样编出的规律,自己便于记忆,容易用熟。书中介绍的、别人编写的,只能作为参考,即使背熟,也难应用。

(二)“列表分析”举例

是把同类症状分类列表系统地分析至准确的诊断。这种顺序表称为诊断演绎表(diagnostic algorithm)。各类症状可以列出不同的演绎表,多是医生根据个人体会与经验自己编排、用熟,并且不断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诊断效率,避免误诊、漏诊与浪费的效果。

1.外科疾病诊断列表方法 首先明确为局限性器质性病变。要有持续性病史及三固定性体征,才能按上述外科诊断规律分类列表。

2.同类症状包括病种较多时,可以分级列表以求分析的规律性与系统性。通常列为三级分析。第一级分类明确病变部位,第二级分类明确该部位的器官,第三级分类明确该器官的病因、病理。也可按各类症状其他特点分类分级。

(三)举例参考
例1 小儿急性腹痛诊断演绎表

1.器质性急腹症

腹痛持续,阳性腹征固定(位置、范围、性质)。

(1)器官炎症:

局限性压痛紧张。

1)阑尾炎:

压痛点在右下腹。

2)胆绞痛:

压痛点在右上腹。

3)胰腺炎:

压痛点在左上腹。

4)卵巢扭转:

压痛点在耻骨上及直肠(指诊)。

5)肾绞痛及炎症:

压痛点在脊肋角。

(2)腹膜炎:

中毒症状,全腹腹肌紧张、压痛,无肠鸣音。

1)器官蔓延性:

局部某点压痛突出(如阑尾穿孔右下腹压痛突出)。

2)穿孔性:

有游离气腹(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肠伤寒穿孔)。

3)原发性:

腹水征,穿刺有稀脓,不臭。细菌涂片为球菌,多为血源性。

4)梗阻坏死性:

有肠梗阻症状及体征,X线片见小肠张力性液面,结肠无气影。

(3)肠梗阻:

腹绞痛,肿物或肠型,X线片见小肠张力性液面,结肠无气影。

1)肠管外压闭:

可摸到张力性肠型。多为粘连性肠梗阻,腹内或腹外嵌顿疝。

2)肠管内堵塞:

可摸到腊肠形肿物。常为肠套叠(原发或继发)或肠石梗阻(蛔虫)。

2.非急腹症(无器质病变)

间歇痛,无固定腹征。

(1)原发性肠痉挛:

疼痛时间短,间歇时正常,排除继发因素。

(2)继发性肠痉挛:

病史长,有其他症状,按各系统检查,逐项排除或肯定:胃肠造影,胆胰B超,胃镜标本,神经检查,血液、血管、代谢检查,免疫检查,中毒检查。

列表形式示意:

例2 巨大腹部肿块诊断演绎表

1.全腹部膨隆巨大

(1)气性膨胀:

叩诊鼓音,X线片可见气体分布。

1)气腹:

肝浊音区消失(右上侧卧叩诊):肠穿孔。

2)胃胀:

剑突下上腹部为主:胃扩张、幽门十二指肠梗阻。

3)结肠胀:

腹部周边鼓音突出:巨结肠。

4)小肠胀:

腹中部鼓音突出:肠梗阻、肠麻痹(腹周边同样鼓音)。

(2)液性膨胀:

叩诊实音,轻微叩击,全腹有震击传导,特别是传导至剑突下及腹两侧。

1)腹水:

震击传导至全腹,特别是剑突下有传导,钡餐见小肠漂浮活动。

2)巨大肠系膜(或大网膜)囊肿:

剑突下无震击传导,钡餐见肠管压迫。

3)巨大肾积水:

震击传导偏一侧后方,IVP一侧无肾影,B超示肾积水。

(3)实性膨胀:

叩诊实音,无震击传导。CT、IVP、钡灌肠、B超可鉴别部位及性质:

1)腹膜后器官:

肾胚瘤,畸胎瘤:可见肾影变形移位。

2)盆腔内器官:

骶尾畸胎瘤、卵巢瘤:可见直肠或膀胱受压移位。

3)腹腔内器官:

巨大肝母细胞瘤,多发肠系膜淋巴瘤,增生性腹膜结核,脂肪腹(门脉高压症)。钡餐见小肠移位及粘连,B超可确定解剖情况。

2.局部巨大肿块

触诊、叩诊定位,B超鉴定囊、实性,CT核实。

(1)上腹部:

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移位、变形鉴别肝、胆、胰肿物。

1)胆总管囊肿:

十二指肠窗扩大,主要为前移。

2)胰囊肿:

十二指肠窗扩大。

3)肝肿瘤:

十二指肠不变形。

4)巨大脾:

胃受压,肿块偏左。

(2)肾周围:

触诊肿块在一侧,固定,叩诊结肠鼓音在肿块前;IVP、CT、B超确诊。

1)肾肿瘤:

患侧肾盂变形、移位。

2)畸胎瘤:

患侧肾盂移位为主,肿块内有钙化影,间或有囊性变。

3)肾积水:

IVP患侧肾不显影,B超显示囊性,触诊较软。

4)神经母细胞瘤:

肾下压外移,触诊较硬而固定。

(3)直肠周围:

直肠双合诊,钡灌肠、CT、B超(直肠探头)定位定性。

1)骶尾畸胎瘤或其他罕见恶性肿瘤:

多为实性,常有钙化。

2)骶前脊膜膨出:

囊性,常有搏动。

3)神经性膀胱:

囊性,位于耻骨后及耻骨上。插导尿管后肿块消失。

4)处女膜闭锁:

囊性,位于直肠前。外阴检查无阴道口。

(4)腹内活动性肿块:

腹部触诊及直肠双合诊触及肿块,B超、钡餐协助诊断。

1)淋巴瘤:

实性较硬,形状不规则,位于脐周,活动度不大。部分肠粘连。

2)肠石:

实性,多为长圆饼形,硬而可塑。B超或胃肠造影见肠腔内有占位性影。

3)慢性肠套叠:

实性较软,呈大腊肠形。胃肠造影见肠梗阻、肠狭窄。B超见肠套叠征。

4)卵巢畸胎瘤或囊肿:

囊性球形,双合诊感到肿块牵动子宫。

5)增生性结核性腹膜炎肿块:

不规则肿块,与肠管粘连,常为多发性病变。

6)游走肾、游走脾:

肿块光滑,具脏器特性;B超见原位脏器缺如。

列表形式示意:

例3 髋关节部疼痛诊断演绎表

1.关节范围内

(1)关节内原因引起髋关节痛,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不能承受持重或叩击。

1)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局部压痛,(化脓性有红肿热),常有发热。X线片可见关节肿胀及破坏。

2)风湿性及类风湿病:局部轻压痛,其他关节同时侵犯(如膝关节),类风湿因子、抗“O”阳性。风湿病常有发热。晚期X线可见关节变形。

3)急性损伤,损伤性关节炎:有创伤史或强度锻炼史,前者为急性病程,后者为慢性病程,X线关节造影及关节镜可以明确损伤情况,决定治疗。

4)股骨头坏死或称潘氏病(Perthes disease):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变形,疼痛不重,X线显示典型破坏。

5)先天性髋脱位及其他畸形:原本无疼痛,甚至从未发现畸形,但因易受损伤而以髋关节痛就诊。不可忽视而漏诊。

(2)韧带:单方向拉动受限,局部有压痛。

1)戾(拉)伤:有急性创伤史,影像检查多为阳性,如血肿,断裂。

2)慢性劳损:有过度锻炼史,局部有压痛,影像检查多为阴性。

(3)肌腱:单方向主动运动受限,局部有压痛。

1)腱鞘炎、滑囊炎:属于慢性劳损,B超、MRI可见滑囊肿胀及周围浸润。

2)肌肉疲劳:多为下肢其他部位疾病,致使髋关节某一组肌肉过度疲劳而疼痛。可有压痛,但无影像变化。

(4)骨:关节轻轻缓慢活动(主动及被动)均不受限,局部压痛及骨传导震击痛明显。X线有阳性显示。

1)股骨上端骨折:有创伤史。

2)股骨上端骨髓炎:有发热,常常同时合并髋关节炎。

2.关节外原因引起髋关节痛性屈曲,活动受限。但缓慢活动无障碍,不需要X线检查。

(1)髂窝:不能伸直,托马斯征(Thomas sign)阳性。髋关节旋转叩击均无痛。腹股沟韧带上有压痛。

1)髂窝脓肿,髂窝淋巴结炎:髂腰肌紧张压迫脓肿引起疼痛。B超可以探知淋巴结及脓肿(髋关节X线为阴性)。

2)胸椎结核:沿髂腰肌形成流柱脓肿。结核可有长期低热,但少疼痛。穿破前可有短期疼痛而就诊。不可忽略胸椎X线片。

3)腹膜后阑尾炎:同样刺激髂腰肌使髋关节屈曲,特别是婴幼儿,动腿则哭。腹部检查及直肠指诊均见阑尾处压痛。

(2)脊髓:髋关节部只有主观性痛,局部无压痛或活动受限。少数有局部皮肤触痛过敏。

1)脊髓瘤:椎管内压迫髋部供应神经,MRI可以诊断。

2)神经根炎:可能为病毒引起,目前只能靠各种检查阴性而诊断。

(3)睾丸:髋关节阴性,睾丸有压痛。

1)睾丸或附件扭转。

2)睾丸炎、附睾炎。

(4)腹股沟:髋关节阴性,腹股沟有压痛。

1)嵌顿疝、李斯特疝嵌顿,特别是女孩疝。

2)淋巴结炎。

列表形式示意:

最后核对:

以上方法得出诊断后,再对照该病典型描述复查本患者症状体征的符合程度。不符合处必须有合理解释,方可最后确定诊断。 ++senXN0M0m5xj9H8FwKozIVict78ldWTm/koOSOuoqyEdo/dCVgNFEqOqxopb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