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吴鞠通治胃痛验案

【案1】

乙酉四月十六日,李,四十六岁。胃痛胁痛,或呕酸水,多年不愈,现在六脉弦紧,皆起初感受燥金之气,金来克木,木受病未有不克土者,土受病之由来,则自金始也。此等由外感而延及内伤者,自唐以后无闻焉。议变胃而不受胃变法,即用火以克金也,又久病治络法。

云苓五钱 生苡仁五钱 枳实四钱 半夏五钱 川椒炭三钱 生姜五钱 广皮三钱 公丁香一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廿三日:复诊仍用原方。

五月初二日:现在胃痛胁痛吐酸之症不发,其六脉弦紧不变,是胸中绝少太和之气,议转方用温平,刚燥不可以久任也。

桂枝四钱 生苡仁五钱 广皮三钱 半夏五钱 云苓块五钱 生姜三钱 白芍四钱 炙甘草二钱 大枣(去核)二枚 干姜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无弊可多服。

十一日:诊视已回阳,原方去干姜,减桂枝之半。

廿四日:复诊脉仍紧,加益智仁,余仍照原方。

桂枝二钱 焦白芍四钱 广皮三钱 云苓五钱 益智仁二钱 生姜三钱 半夏五钱 炙甘草二钱 大枣(去核)二枚 苡仁五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案2】

乙酉五月初二日,余,五十二岁。胃痛胁痛,脉双弦,午后更甚,阴邪自旺于阴分也。

半夏五钱 川椒炭三钱 吴萸二钱 苡仁五钱 公丁香一钱五分 香附三钱 降香三钱 山楂炭二钱 广皮三钱 青皮二钱 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接服霹雳散。

十七日:诊视病稍减,脉仍紧,加小枳实三钱,减川椒炭一钱,去山楂炭、青橘叶。

廿四日:脉之紧者稍和,腹痛已止,惟头晕不寐,且与和胃令寐,再商后法。

半夏一两 小枳实三钱 云苓五钱 苡仁一两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得寐为度。如服一二帖仍不寐,加半夏至二两,再服一帖。

【案3】

乙酉五月初三日,李,廿四岁,每日五更,胃痛欲食,得食少安,胃痛则背冷如冰,六脉弦细,阳微,是太阳之阳虚,累及阳明之阳虚,阳明之阳虚现证,则太阳之阳更觉其虚,此等阳虚,只宜通补,不宜守补。

桂枝八钱 广皮四钱 川椒炭五钱 半夏六钱 干姜四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四日:背寒减,腹痛下移,减桂枝,加茱萸、良姜。

【案4】

乙酉五月廿八日,钱,廿七岁。六脉弦紧,胃痛,久痛在络,当与和络。

降香末三钱 桂枝尖三钱 乌药二钱 小茴香(炒炭)二钱 半夏三钱 归须二钱 公丁香八分 良姜一钱 生姜三片

煮三杯,分三次服。此方服七帖后痛止,以二十帖为末,神曲糊丸,服过一料。

八月十九日:六脉弦细而紧,脏气之沉寒可知;食难用饱,稍饱则䐜胀,食何物则嗳何气,间有胃痛时,皆腑阳之衰也。阳虚损证,与通补脏腑之阳法。大抵劳病,劳阳者十之八九,劳阴者十之二三,不然,经何云劳者温之。世人佥以六味八味治虚损,人命其何堪哉!永戒生冷,暂戒猪肉介属。

云苓块五钱 半夏六钱 公丁香二钱 白蔻仁三钱 良姜三钱 小枳实二钱 益智仁三钱 生姜五钱 广皮炭四钱 川椒炭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经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今年阳明燥金,太乙天符,故用药如上,他年温热宜减。

廿四日:前方已服五帖,脉之紧,无胃气者已和,痛楚已止,颇能加餐,神气亦旺。照前方减川椒一钱、公丁香一钱,再服七帖,可定丸方。

三十日:前因脉中之阳气已回,颇有活泼之机,恐刚燥太过,减去川椒、丁香各一钱。今日诊脉,虽不似初诊之脉紧。亦不似廿四日脉和肢凉,阳微不及四末之故。与前方内加桂枝五钱,再服七帖。

丸方:诸症向安,惟六脉尚弦,与通补脾胃两阳。

云苓块八两 人参二两 益智仁四两 生薏仁八两 半夏八两 小枳实二两 於白术四两 广皮四两 白蔻仁一两

共为细末,神曲八两煎汤法,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钱,日再服,日三服,自行斟酌。

备用方:阳虚之体质,如冬日畏寒,四肢冷,有阳微不及四末之象,服此方五七帖,以充阳气。

桂枝四钱 炙甘草三钱 生姜五钱 白芍六钱 胶饴(去渣化入)一两 大枣(去核)三枚

煮二杯,分二次服。此方亦可加绵黄芪、人参、云苓、白术、广皮。

【案5】

甲子十月廿七日,伊氏,三十岁。脉弦急,胁胀,攻心痛,痛极欲呕;甫十五日而经水暴至,甚多,几不能起,不欲饮,少腹坠胀而痛,此怒郁伤肝,暴注血海,肝厥犯胃也。议胞宫阳明同治法。盖金匮谓胞宫累及阳明,治在胞宫;阳明累及胞宫,治在阳明。兹因肝病下注胞宫,横穿土位,两伤者两救之,仍以厥阴为主,虽变《金匮》之法,而实法乎《金匮》之法者也。

台乌药二钱 半夏五钱 小茴香二钱 制香附三钱 血余炭(本人之发更佳)三钱 广郁金二钱 青皮八分 五灵脂一钱五分 黄芩炭一钱 艾炭三钱

水五杯,煮取两杯,分二次服。

廿九日:《金匮》谓胞宫累及阳明,则治在胞宫;阳明累及胞宫,则治在阳明。兹肝厥既克阳明,又累胞宫,必以厥阴为主,而阳明胞宫两护之。

制香附三钱 半夏五钱 台乌药(炒)二钱 桂枝三钱 萆薢二钱 艾炭一钱五分 杜仲炭二钱 淡吴萸二钱 黑栀子三钱 川楝子三钱 小茴香三钱

水五杯,煮取两杯,分二次服。

【案6】

甲子十月廿九日,尹氏,二十一岁。脉双弦而细,肝厥犯胃,以开朗心地为要紧,无使久而成患也。

降香末三钱 半夏六钱 乌药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广郁金二钱 淡吴萸二钱 川椒(炒黑)二钱 青皮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川楝皮二钱

水五杯,煮取两杯,分二次服。三帖。

【案7】

甲子十一月初四日,王氏,二十六岁。肝厥犯胃,浊阴上攻,万不能出通阳泄浊法外,但分轻重耳。前三方之所以不大效者,病重药轻故也,兹重用之。

姜半夏五钱 厚朴三钱 降香末三钱 川椒炭五钱 台乌药三钱 淡吴萸五钱 良姜五钱 小枳实三钱 云连一钱 两头尖(拣净两头圆)三钱

用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分六次服。

初六日:重刚劫浊阴,业已见效,当小其制。

姜半夏三钱 台乌药二钱 厚朴二钱 良姜三钱 川椒炭三钱 小枳实二钱 青皮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用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二帖。

【案8】

车。脉沉弦而紧,呕而不渴,肢逆且麻,浊阴上攻,厥阴克阳明所致,宜急温之。

台乌药三钱 淡吴萸五钱 半夏五钱 厚朴三钱 荜拨二钱 小枳实三钱 川椒炭三钱 干姜三钱 青皮二钱

头煎两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出处】

吴瑭.吴鞠通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1-42,103-105,164-165.

【品读】

吴氏学术思想多受仲景影响,在临证中多选经方论治,辛开苦降法是吴鞠通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则之一,该法的确立是对《黄帝内经》有关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也是对张仲景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

对于胃痛,病因多责之寒邪郁怒,病位则多责之肝。认为由于“肝厥犯胃”“厥阴克阳明”,故见胃痛、胁胀、攻心痛、痛极欲呕等症。上案中诊脉多弦,如“双弦而细”“沉弦而紧”等,故重视治肝。用乌药、半夏、青皮、川椒、吴茱萸、厚朴、枳实等主要是为了疏肝、理气、祛寒、宣通。观案中乌药与半夏,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本草求真·温散》:“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仅一味半夏纵横贯通于《吴鞠通医案》三百余案之始终,疏肝理气配用香附、广郁金、青皮、小茴香等;温肝祛寒配用吴茱萸、川椒、降香末,由于“浊阴上攻”者,配用川椒、吴茱萸、两头尖等以通阳泄浊,胃寒甚者加良姜(或干姜)、荜茇。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在吴鞠通医案中应用很多,“建中妙在虽补气,而营药实多,桂枝虽走卫,营中之卫药也。不似补中益气之升柴,纯然走卫矣。……故建中可久服”(《医医病书·虚劳论》),如案4备用方见“阳虚之体质,如冬日畏寒,四肢冷,有阳微不及四末之象”,“桂枝四钱 炙甘草三钱 生姜五钱 白芍六钱 胶饴(去渣化入)一两 大枣(去核)三枚”,可视为吴氏运用叶氏“理阳气当推建中”之论的范例。另外吴氏用药剂重,有胆有识。在方中用川椒,六方用炭,一方炒黑,用量为三至五钱。川椒,《神农本草经·下品》言其能“温中”;《药性论·草木类》言其疗“腹内冷而痛”;《长沙药解·卷一》指出:“蜀椒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经。暖中宫而温命门,驱寒湿而止疼痛”。一般汤剂用量为1.5~3g。用炭或炒黑,减其温热而存其性,用量达9~15g,温中祛寒之效显著。他还重视心理调节,如案6所述“以开朗心地为要紧,无使久而成患也”。 f5CFwDeKD99Zvq1p2yvoNMHuDr4G6Z6PnQgedJydf+qZVwYD+DtWPi803NeFw9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