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经典医论医案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医学家的临床即时资料,详细记录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诊断和治疗过程及治愈或其他结局,是医家学术思想脉络和经验总结发挥的体现,也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精粹。徐灵胎云:“故治病之法,必宜先立医案。”章太炎云:“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最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提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是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五等虚实》中提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脾主运化,其运化水谷精微,为中焦气机升降枢纽,与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狭义脾胃病即消化系统疾病;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之本、脏腑之本乃至后天之本的功能并非言一个形态器官的表现,而是涉及多系统综合功能的表达,故广义的脾胃病涵盖多系统疾病,拓展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在浩如烟海的古今病案中,蕴藏着脾胃病的典型病案。学习这些脾胃医案能加深对脾胃病理法方药的认识,提高临床辨证施治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学习各医家的独特诊疗经验,发现独特的脾胃病治疗方药。

2013年立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研究之一“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的继承创新研究(2013CB531701),突出中医科学思维特点,以中国先进文化为背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梳理并系统诠释“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构建现代知识背景下的脾脏象理论的知识体系与框架结构。本书即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着重探讨狭义层面脾胃病,针对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便秘8种常见脾胃病,从部分古今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入手,每种病皆从经典医论和品读名案两方面进行阐述,对名家医论、医案进行摘录、整理和解析,并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凝练,为脾胃学说的继承及脾胃病诊疗的拓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课题主持人王彩霞教授带领全体研究人员团结协作,深入研究脾脏象理论,完成了脾脏象理论的系列著作,希望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成果。参编情况说明:全书由王彩霞审阅;第一章胃痛、第二章痞满、第三章腹痛、第四章呕吐、第六章噎膈、第七章泄泻由秦微编写,第五章呃逆由于漫编写,第八章便秘由马天驰、刘可扬编写;校稿由徐蕾、赵思达、张耀尹、刘欣卉完成。

在此,我们特别向为脾脏象理论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古代先贤、近现代医家、现代学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他们深厚的理论、精湛的医术值得我们钦佩和崇敬,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我们将在前辈光辉学术思想照耀下,心怀感恩之情继续前行!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关研究成果,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因编者的水平和精力有限,对医家的经验总结还是目睫之论,学术精髓的挖掘只是一孔之见,疏漏、错误之处还请同仁指正。本书为草创之作,以雅博匡正为幸。

编写组
2020年8月 W7JkPTIENEFQNvG4CYlmvvdq2lZ5ASRWgQiGgVOUhNAB13Y9cM6A+WPQgooW7t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