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三、徐景藩治胃痛验案

【案1】

樊某,62岁,胃病逾10载,脘部隐痛,腹胀不适。痛时喜按,嗳恶食少,体乏无力,畏寒便溏,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中虚气滞。

治以益气和胃。

处方:

太子参10g  白术10g  枳壳10g  香橼10g  佛手片10g  白芍10g  黄芪10g  炒山药15g  木香10g  徐长卿6g  红花6g  炙甘草4g

投药7剂,复诊守原法加减,再进7剂。3诊,樊某自诉病瘥,感激致辞。

【案2】

吴某,女,48岁。上腹部胀痛不适多年,加重1个月入院。诊见:胸部、胃脘、腹背部胀闷不适,嗳气,大便先干后溏,下之不畅,胃中辘辘有声,饮水不多,舌质微红、有裂纹,脉弦。B超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

病证分析:①肝木失于疏泄,所以见胸脘部闷胀不适;②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见嗳气;③木失疏泄克土,气机不畅,见大便干稀不调,下之不畅;④患者舌质红、有裂纹,系因肝郁气滞,久而化热,有伤胃阴之表现。证属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兼益胃阴。方选四逆散合百合汤加减。

处方:

桔梗10g  枳壳10g  乌药10g  佛手10g  柴胡10g  槟榔10g莱菔子20g  橘叶10g  橘皮5g  绿萼梅10g  麦芽30g  百合30g  茯苓20g  炙甘草3g

【案3】

刘某,69岁,胃脘痞胀,时见痛延及胁,嗳气频多,嘈杂易饥,平素性躁易怒,大便干结,刻诊脉弦,苔薄腻。

证属肝胃不和。

治从疏肝和胃。

处方:

柴胡6g  白芍10g  枳壳10g  茯苓10g  炙鸡内金10g  槟榔10g延胡索10g  全瓜蒌15g  当归10g  甘草6g

【案4】

张某,女,27岁。浅表性胃炎急性活动期,胃脘隐痛、灼痛已历1年,嘈杂不适,深感痛苦。视其舌苔薄白,诊脉小弦而数,口干而欲热饮。病属胃脘痛,寒热夹杂,阅前诊诸方,似无不合,乃加入浙贝母10g,不意服后很快见效。服5剂脘痛减轻,10剂后疼痛基本消失,但大便微溏,加入炒山药、炒白术,药后大便正常。共服25剂,脘痛未作。随访年余,偶有小发作,服前方数剂即可控制。用药仅差一味,治效即不相同,亦可见景岳立方用药之妙。

【案5】

罗某,女,54岁,职员。2004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胃脘痞胀隐痛反复发作5年,痛无规律,曾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间断服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有反复。于2004年10月复查胃镜示: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重度)。刻诊:胃脘痞胀隐痛,不知饥饿,口干欲饮,嗳气时作,大便1~2日一行,不黑成形,夜寐不佳。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舌尖微红、舌苔薄腻、黄白相兼,脉细。

治拟养胃清化,理气和胃。

处方:

麦冬15g  白芍15g  炙甘草3g  首乌藤(夜交藤)15g  法半夏10g佩兰10g  佛手花10g  川黄连1.5g  刀豆壳20g  莱菔子15g  香附10g  合欢花10g  谷芽、麦芽各30g  橘皮、橘络各6g  草豆蔻(后下)3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后端坐半小时。

服药2周,苔腻渐化,夜寐已安,惟胃脘隐痛未愈,尚不知饥,此乃湿邪渐化,气机未畅,原方去草豆蔻、首乌藤(夜交藤)、合欢花,加理气和胃之紫苏梗、鸡内金、绿梅花、白残花、建曲。又服药1周后,胃脘痞胀疼痛明显减轻,惟食欲不振,口干乏力,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再由上方去紫苏梗、香附、刀豆壳,加石斛、枸杞子、藿香、茯苓。

调治月余,胃痛终获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案6】

张某,72岁,胃病宿疾,时作时止,近月来,胃部隐痛又犯,伴见胃部灼热,口干欲饮,消瘦乏力,大便蹇行,舌质干红、少苔、中有裂纹,脉细弦。

证属胃阴不足。

治以滋养胃阴。

处方:

北沙参10g  麦冬10g  白芍10g  石斛10g  蒲公英10g  石见穿10g  焦山楂10g  九香虫10g  麻仁丸(包)10g  甘草6g

此病例投方21剂,病家诸症悉减,改方缓调,以善其后。

【出处】

案1、3、6出自宁小然.徐景藩教授老年胃病验案3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3):179-180.案2出自陈静,林智生,沈洪.徐景藩教授辨治胃病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6,26(1):5-6.案4出自徐景藩.呕吐痰饮利小便 胃脘胀痛用贝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6):32-33.案5出自周晓虹,徐丹华.徐景藩教授临证治验举隅[J].江苏中医药,2007,39(3):35-37.

【品读】

在宁小然撰写的“徐景藩教授老年胃病验案3例”一文中,提到“老年胃病诊治分属,徐老笑谓‘三部曲’也。其一,中虚气滞;其二,肝胃不和;二者病进,即为胃阴不足也。凡人病胃,亦历此三部。然而老年胃病患者,病进转化显著,此盖为老年体虚,气血阴津耗于未病之先。或问其治,告以益胃汤加减”。“一部曲”案例:案1辨证属中虚气滞,方用六君子汤增减。“二部曲”案例:案2、3属于肝胃不和证胃脘痛,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痛,痛及胁下,嗳气较多,得嗳则舒,嗳气不遂则胃脘胀痛尤甚,胸闷不畅,舌苔薄,脉弦,诊治要点为脘胀且痛,更延及胁,是气郁无以升降,横逆犯胃所致,病情发作或者症状多与情志因素相关,且患者平素易急躁易怒。徐老喜以柴胡疏肝类化裁,随症加减。案4为肝胃郁热之胃脘胀痛。方中浙贝母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本草正义》言其“种种功用,无非清热泄降四字,足以赅之”。引《名医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近代以其能制酸,与海螵蛸(乌贼骨)配伍,研成粉剂,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三部曲”案例:案5、6为胃阴不足之胃痛,其中案5兼有湿热内阻、气机不利之证,徐老巧妙地将润与燥相结合,选用麦冬、石斛养胃生津,草豆蔻、佩兰化湿和胃,全方润中有燥,燥中有润,既润其阴,又燥其湿,刚柔相济。 RvpUcfKkbDhVW2FuNCJTwjvr5yzIDk/yeDE2Sbs5c+p0+Vfa9eRoN3dwMDXQ72M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