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姜春华治胃痛验案

【案1】

陈左,48岁,军队干部。

初诊:阳虚之质,复因冒雨受寒,胃痛剧发。身冷,手按痛处而痛不减,肢清畏冷,大便溏泻。苔白滑腻、质胖,脉弦迟。证属寒遏中宫,温之则病自定。

处方:

紫苏梗、制香附、煨木香、延胡索各9g  高良姜、豆蔻、白芍药各6g桂枝、乳香、没药各4.5g  干姜、川椒各3g

2剂后胃痛止,余恙亦除。

【案2】

郭左,38岁,工人。

初诊:春节酒食积滞,曾腹泻而就诊于肠道专科,泻止后反便秘。胃脘痛胀,口臭吞酸,泛恶呕吐,腹硬。舌苔厚腻,脉实。证属积滞中阻,脾胃气机难复,拟消导通腑。

处方:

生大黄、枳实、槟榔、鸡内金、焦山楂、焦六曲、木香各9g  砂仁、陈皮各6g

药后下垢便甚多,胃痛即松,连服7剂,诸症皆安。

【案3】

俞右,49岁,科研人员。

初诊:向有神经症,又至绝经期,容易激动升火。近有郁事,肝失疏泄,脘痛阵作,胁肋胀满,噫嗳频频,纳食呆钝,嘈杂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逆犯胃,胃失通降,治宜疏泄肝胃,香而不燥。

处方:

柴胡、吴茱萸、川黄连各3g  炒白芍药、郁金、旋覆花、旋覆梗、川楝子、青皮、陈皮、陈香橼各9g  豆蔻、绿萼梅、黄芩各6g  全瓜蒌12g

二诊:7剂后脘痛止,胁肋松,嘈杂吞酸好转;上方去旋覆花、梗,加瓦楞子15g,又服7剂,诸恙悉平。

【案4】

陈右,39岁,干部。

初诊: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胃脘常痛,近2月较甚,并有胀满感,胸中嘈杂灼热,泛恶吞酸,纳食呆钝,口苦便秘。舌苔黄厚腻,脉濡数。湿热蕴阻中焦,拟苦寒清泄。

处方:

藿香、佩兰、黄芩、枳壳各9g  苍术、茯苓各12g  川朴花、川黄连各3g  薏苡仁、瓦楞子、白螺蛳壳各15g  望江南30g

二诊:7剂后胃痛吞酸大减,大便通畅,余恙亦有好转;原方去佩兰,加白蔻仁,续服14剂全愈。

【案5】

邬左,46岁,教师。

初诊:胃痛持续年余,中西药物治疗罔效,经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有胃溃疡及胃黏膜脱垂。半月来胃脘部剧痛,如锥刺刀割,发作有节律性,食后更甚,痛有定处,胃部坚硬拒按,泛恶,大便硬而黑(隐血+++)。舌质紫暗、边有瘀斑、苔薄,脉弦涩。久痛入络,瘀血内结中焦,拟辛通胃络,活血化瘀。

处方:

丹参、当归、桃仁、三棱、莪术、九香虫、刺猬皮、五灵脂、生大黄各9g红花6g  乳香、没药各4.5g  全瓜蒌12g

二诊:药后大便日行3次,胃部坚硬顿消,5剂后胃痛已止,大便隐血转阴。原方去大黄,续服7剂而愈。

【案6】

蔡右,28岁,工人。

初诊:体质孱弱,胃型下垂(胃钡餐X线摄片示胃下垂6cm),胃部经常隐痛并有下沉感,纳食少味,大便溏薄,眩晕乏力,夜寐不佳。舌淡。脉弱。证属中气不足,胃垂络道受压,运化不及,治拟培扶中气,陷者举之。

处方:

黄芪、党参各15g  白芍药12g  白术、黄精、枳壳、山药各9g  炙甘草、升麻、白蔻仁各6g  柴胡3g

二诊:服7剂后胃痛即止,纳食渐馨;又服1月。体重增加4千克,眠食二便均可,眩晕大减,后作胃钡餐X摄片复查,示胃下垂已复位,胃痛从此未作。

【案7】

徐左,50岁,干部。

初诊:经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胃脘隐痛,终日不止,得酸甜饮食则痛稍停,旋又复作。口干,便燥,心烦嘈杂。舌光红少津,脉细濡数。证属胃阴亏耗,胃为阳土,宜凉宜润,治以养津润胃,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处方:

南沙参、石斛、天花粉、玉竹、麦门冬、麻仁、佛手、川楝子各9g  白芍药15g  甘草、乌梅、白蔻壳各6g

连服2月,诸恙悉解,胃痛未再发。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159-163.

【品读】

姜春华老师对于胃痛辨证分治比较全面,案1为外寒内侵,冷积于中,胃阳不展而致痛,用药以温阳散寒,暖胃止痛为主;案2为内伤饮食,运化失常,中焦气机阻滞而致痛,用药以消导积滞,降胃通腑为主;案3肝失调达,横逆犯胃而致痛,用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为主;案4为湿热中阻而致痛,用药以苦寒燥湿,清泄郁热,抑酸和胃为主;案5为久痛入络,瘀血阻滞胃络而致痛,用药以活血通络,破瘀止痛为主;案6为脾胃虚惫,中脏失养而致痛,用药以补益脾胃,扶养中气为主;案7为阴虚津伤,胃络失于濡养而致痛,用药以滋胃养津、酸甘化阴、理气和胃为主。 KNaKP9yBbNN7toP2zGw6Xg+dl53IpuxIu1/50xfAwUKOFV6Qw5qurWcCdTI1Yg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