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施今墨治胃痛验案

【案1】

王某,男,40岁。胃脘疼痛半年余,屡愈屡发,断续不止,痛甚时掣及腰部,进食后稍感舒适,2~3小时后,痛又发作。食不甘味,大便燥结色黑,3~4日1次,腹胀而有矢气。前曾在市立三院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舌苔黄垢,脉弦数。

辨证立法:结郁中焦,腑气不行,逆而作痛。宜润燥和胃,消导为治。

杭白芍15g  火麻仁15g  炒枳壳6g  莱菔子6g  香附米10g  桃杏仁各10g  莱菔缨6g  细丹参(米炒)15g  川厚朴5g  炙甘草6g

二诊:服药6剂,胃脘痛见轻,食欲渐增,大便仍结,1~2日一行,带有黑色,舌苔仍垢。

杭白芍12g  炙甘草10g  炒白术10g  炒枳壳5g  云茯苓10g晚蚕沙(炒皂角子6g同布包)10g  川厚朴5g  佩兰叶10g  火麻仁15g米丹参15g

三诊:服8剂,此间只痛1次,食欲转佳,大便已畅,日行1次,色黄,有时仍感脘腹胀闷不适,拟方常服。

野党参10g  沉香曲6g  砂仁3g  野於术10g  半夏曲6g  蔻仁3g  云茯苓10g  广皮炭6g  香附米10g  川厚朴5g  炒枳壳5g  火麻仁12g 炙甘草6g

【案2】

杨某,女,18岁。昨日午饭后,突然恶心不适,旋即呕吐,胃脘疼痛胀满颇剧,嗳气,稍进饮食疼痛更甚,大便微溏,小便黄,身倦,夜寐不安,月经正常,舌苔厚腻,脉沉弦。辨证为饮食积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治以调气和中,消导化滞。

药用:

香附15g  姜竹茹6g  姜半夏10g  紫苏梗5g  吴茱萸1g  砂仁3g  藿香梗5g  黄连2.4g  豆蔻仁3g  檀香6g  酒丹参12g  鸡内金10g  陈皮炭6g  炒枳实5g  炙甘草3g

2个月后,病者陪同其母来诊病时云:前病服药2剂,诸症悉除。

【案3】

何某,男,23岁。胃痛已经年余,饥时较重,稍进饮食即可缓解,然食欲不振,有时欲吐,身倦,少力,月前曾见黑色便,近又复作胃痛。既往曾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舌苔白垢,脉弦。辨证为脾胃虚弱,寒湿凝滞。治拟化湿开郁,补中健脾。

药用:

党参10g  白术10g  赭石(旋覆花6g同布包)15g  茯苓10g  炙甘草6g  白芍12g  丹参(米炒)18g  砂仁3g  豆蔻仁3g  柴胡5g檀香5g

服药3剂后,恶心已止,疼痛稍缓,仍用前法加厚朴、乌药温中调气,内金开胃健脾,重用炙甘草甘以缓之,止痛和中。服药6剂,胃痛已减,食欲仍不振,空腹尚隐痛,勉强多食即感泛酸,脘中灼热,拟常服方。

药用:

米炒党参12g  白术10g  半夏曲6g  米炒丹参12g  炙鸡内金12g沉香曲6g  茯苓12g  陈皮炭6g  厚朴5g  砂仁壳5g  海螵蛸6g  炙甘草10g

另用海螵蛸6g,研为极细末,米纸包,分2次冲服。

【案4】

时某,男,52岁。胃痛10余年,时发时止,饮食失调或遇凉或饥饿则发作,得食稍缓,平素喜热饮,经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3日前因不慎于食,又复感寒,以致引发旧疾,胃痛不休,嗳气频频,泛酸,有时食后善太息,嘈杂不适,热敷减轻,但不能止,影响睡眠,身倦少力,大便微溏,舌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胃阳久虚,寒滞阻于中宫,胃气不得和降。宜用温中、散寒、理气以治。

药用:

干姜炭5g  高良姜5g  制附子6g  砂仁3g  豆蔻仁3g  檀香5g赭石(旋覆花6g同布包)12g  姜厚朴5g  刀豆子12g  白术10g  米炒党参10g  炙甘草3g

服药5剂后,1周未发疼痛,食量稍增,但有时仍觉胃脘不适,大便每日1次,原方加减。

药用:

制附子10g  米炒党参12g  茯苓10g  干姜炭5g  砂仁3g  赭石(旋覆花6g同布包)12g  高良姜5g  豆蔻仁3g  白术10g  陈皮炭6g厚朴5g  炙甘草5g

另用丁香、檀香各1.8g,共研为极细末,分2次冲服。

【出处】

周慎.胃痛[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9.

【品读】

施氏治疗胃痛,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诸法合用,上案为施氏从郁、食、寒、虚论治的四个病案,从中可见其诸法合用之妙。案1,属于结郁中焦,腑气不行,以致胃脘作痛。施氏治之以甘酸和阴法,用芍药甘草汤为主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之证;佐以化瘀润燥之桃仁、苦杏仁、丹参、火麻仁以通腑,并用莱菔子、厚朴、香附、枳壳行气止痛。常服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的香砂六君子汤补养脾胃,以恢复消化功能。案2,属于饮食积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以致胃脘作痛。施氏用左金丸、温胆汤、丹参饮加减为主方。藿香、豆蔻仁调气和中以止痛,姜半夏、竹茹、黄连、枳实、鸡内金和胃化滞以止呕。案3,属于脾胃虚弱,寒湿凝滞,脾胃虚弱健运不力,以致胃脘作痛。施氏治之初诊用四君子汤为主方,益气健脾;后诊用参术健脾汤,扶脾开胃,大补元气;加沉香、檀香降气、止痛,海螵蛸粉制酸,《现代实用中药》中述“为制酸药,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促使溃疡面愈合。案4,属于胃阳久虚,寒滞阻于中宫,胃气不得和降,以致胃脘作痛。施氏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方以附子理中汤、二姜丸加味,补虚回阳,温中散寒;旋覆代赭汤降逆止痛,益气和胃;并用砂仁、檀香、厚朴、丁香、刀豆子等理气、开胃、止痛、散郁。 +BAbt2+JEz+gJblnnt3EYd2dZVv4T5F4p6JItKwOLkApGMa5Iq0Lp7tSDLcBMZw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