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丁甘仁治胃痛验案

【案1】

傅右。旧有胸脘痛之宿疾,今新产半月,胸脘痛大发,痛甚呕吐拒按,饮食不纳,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新寒外受,引动厥气上逆,食滞交阻中宫,胃气不得下降,颇虑痛剧增变,急拟散寒理气,和胃消滞,先冀痛止为要着。至于体质亏虚,一时无暇顾及也。

桂枝心(各)三分 仙半夏三钱 左金丸(包)六分 瓜蒌皮(炒)三钱 陈皮一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 云茯苓三钱 大砂仁(研)一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枳实炭一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陈佛手八分 神仁丹(另开水冲服)四分

二诊:服药两剂,胸脘痛渐减,呕吐渐止,谷食无味,头眩心惊,苔薄腻,脉左弦右迟缓。此营血本虚,肝气肝阳上升,湿滞未楚,脾胃运化无权。今拟柔肝泻肝,和胃畅中。

炒白芍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云茯苓(朱砂拌)三钱 仙半夏二钱 陈广皮一钱 瓜蒌皮二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 紫丹参二钱 大砂仁(研)一钱 紫石英三钱 陈佛手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三诊:痛呕均止,谷食减少,头眩心悸。原方去延胡索、金铃子,加制香附三钱、青龙齿三钱。

【案2】

张右。胸脘痛有年,屡次举发,今痛引胁肋,气升泛恶,夜不安寐,苔薄黄,脉左弦右涩,良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气横逆,犯胃克脾,通降失司,胃不和则卧不安,肝为刚脏,非柔不克,胃以通为补,令拟柔肝通胃而理气机。

生白芍三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八分 朱茯神三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旋覆花(包)一钱五分 真新绛八分 炙乌梅五分 煅瓦楞四钱 川贝母二钱 姜水炒竹茹一钱五分

二诊:胸胁痛略减,而心悸不寐,头眩泛恶,内热口燥,不思纳谷,腑行燥结,脉弦细而数,舌边红苔黄。气有余便是火,火内炽则阴伤,厥阳升腾无制,胃气逆而不降也。肝为刚脏,济之以柔,胃为燥土,得阴始和。今拟养阴柔肝,清燥通胃。

川石斛三钱 生白芍二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七分 川贝母二钱 朱茯神三钱 黑山栀二钱 乌梅肉五分 珍珠母六钱 青龙齿三钱 煅瓦楞四钱 全瓜蒌(切)三钱 荸荠(洗打)二两

【案3】

章右。胸脘痛已延匝月,痛引胁肋,纳少泛恶,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良由气郁化火,销铄胃阴,胃气不降,肝升太过。书所谓暴痛属寒,久痛属热,暴痛在经,久痛在络是也。当宜泄肝理气,和胃通络。

生白芍三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七分 黑山栀二钱 川石斛三钱 川贝母二钱 瓜蒌皮三钱 黛蛤散(包)四钱 旋覆花(包)一钱五分 真新绛八分 煅瓦楞四钱 带子丝瓜络二钱

复诊:两剂后,痛减呕止,原方去左金丸,加南沙参三钱、合欢皮一钱五分。

【案4】

朱童。脘痛喜按,得食则减,脉象弦迟,舌苔薄白。中虚受寒,肝脾气滞。拟小建中汤加味。

大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心四分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春砂壳八分 乌梅肉四分 全当归二钱 煨姜两片 红枣四枚 饴糖(烊冲)四钱

【案5】

韦左。脘腹作痛延今两载,饱食则痛缓腹胀,微饥则痛剧心悸,舌淡白,脉左弦细、右虚迟。体丰之质,中气必虚,虚寒气滞为痛,虚气散逆为胀,肝木来侮,中虚求食。前投大小建中,均未应效,非药不对证,实病深药浅。原拟小建中加小柴胡汤,合荆公妙香散,复方图治,奇之不去则偶之之意。先使肝木调畅,则中气始有权衡也。

大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心四分 潞党参三钱 银州柴胡一钱五分 仙半夏二钱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乌梅肉四分 全当归二钱 煨姜三片 红枣五枚 饴糖(烊冲)六钱

妙香散方人参一钱五分 炙黄芪一两 怀山药一两 茯苓神各五钱 龙骨五钱 远志三钱 桔梗一钱五分 木香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上药为末,每日服二钱,陈酒送下,如不能饮酒者,米汤亦可。

按:韦君乃安庆人也,病延二载,所服之方约数百剂,均不应效,特来申就医,经连诊五次,守方不更,共服十五剂而痊愈矣。

【案6】

关右。旧有脘痛,今痛极而厥,厥则牙关拘紧,四肢逆冷,不省人事,逾时而苏,舌薄腻,脉沉涩似伏。良由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痰滞互阻,胃失降和,肝胀则痛,气闭为厥。木喜条达,胃喜通降,今拟疏通气机,以泄厥阴,宣化痰滞,而畅中都。

银州柴胡一钱五分 大白芍一钱五分 清炙草五分 枳实炭一钱 金铃子三钱 延胡索一钱 川郁金一钱五分 沉香片四分 春砂壳八分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苏合香丸(去壳研末化服)一粒

二诊:服药两剂,厥定痛止,惟胸脘饱闷嗳气,不思纳谷,腑行燥结,脉左弦右涩。厥气渐平,脾胃不和,运化失其常度。今拟柔肝泄肝,和胃畅中,更当怡情适怀,以助药力之不逮也。

全当归二钱 大白芍二钱 银州柴胡一钱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炒枳壳一钱 川郁金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沉香片四分 春砂壳八分 全瓜蒌(切)四钱 佛手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案7】

黄妪。大怒之后,即胸脘作痛,痛极则喜笑不能自禁止,笑极则厥,厥则人事不知,牙关拘紧,四肢逆冷,逾时而苏,日发十余次。脉沉涩似伏,苔薄腻。此郁怒伤肝,足厥阴之逆气自下而上累及手厥阴经,气闭则厥,不通则痛,气复返而苏。《经》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是也。急拟疏通气机,以泄厥阴,止痛在是,止厥亦在是,未敢云当,明哲裁正。

川郁金二钱 合欢皮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朱茯神三钱 炙远志一钱 青龙齿三钱 沉香片五分 春砂仁(研)八分 陈广皮一钱 煅瓦楞四钱 金器(入煎)一具 苏合香丸(去壳,研末,开水先化服)二粒

二诊:投剂以来,痛厥喜笑均止。惟胸脘痞闷,嗳气不能饮食,脉象左弦右涩。厥气虽平,脾胃未和,中宫运化无权。今拟泄肝通胃,开旷气机,更当适情怡怀,淡薄滋味,不致反复为要。

大白芍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代赭石(煅)二钱 旋覆花(包)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炙远志一钱 仙半夏二钱 陈广皮一钱 春砂仁(研)八分 制香附一钱五分 川郁金一钱五分 佛手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案8】

沈右。操烦谋虑,劳伤乎肝,肝无血养,虚气不归,脘痛喜按,惊悸少寐。前方泄肝理气,已服多剂,均无效,今仿金匮肝虚之病,补用酸,助用苦,益以甘药调之。

大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金铃子二钱 炒枣仁三钱 五味子四分 阿胶珠二钱 左牡蛎三钱 青龙齿三钱 炙远志一钱 朱茯神三钱 潞党参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饴糖(烊冲)四钱

【案9】

黎右。胁乃肝之分野,肝气入络,胁痛偏左,转侧不利,胸闷纳少,甚则泛恶,自冬至春,痛势有增无减。先哲云:暴痛在经,久痛在络,仿肝着病例治之。

旋覆花(包)一钱五分 真新绛八分 大白芍二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七分 橘白络各一钱 炒竹茹一钱 春砂壳八分 当归须一钱五分 丝瓜络二钱 川郁金一钱五分 紫降香四分

【案10】

甘左。少阴阴阳两亏,厥气夹浊阴上干,胃失降和,脘痛吞酸,时轻时剧,脊背畏冷,脉象弦紧。今拟助阳驱阴而和肝胃。

别直参一钱 熟附块一钱 仙半夏二钱 淡吴萸五分 云茯苓三钱陈广皮一钱 制香附钱半 花龙骨三钱 带壳砂仁八分 炒白芍二钱 煅牡蛎四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生姜一片

二诊:脊背畏冷略减,吞酸渐止,头痛脑鸣,腑行溏薄。少阴阴阳两亏,肝阳易于上升,脾胃运化失常。再宜培补阴阳,柔肝运脾。

别直参一钱 熟附块一钱 仙半夏二钱 左金丸六分 云茯苓三钱陈广皮一钱 煅牡蛎四钱 花龙骨三钱 炒白芍二钱 春砂壳八分 黑穞豆衣三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金匮肾气丸(包煎)四钱

【案11】

姜左。脘痛气升,纳谷不香,食入之后,易于便溏,肝旺脾弱,运化失其常度。宜平肝理气,扶土和中。

焦白芍二钱 白蒺藜三钱 生白术二钱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大腹皮二钱 煨木香八分 春砂仁八分 六神曲三钱 干荷叶一角 炒谷芽三钱 炒苡仁三钱

二诊:脘痛已止,纳谷减少。再宜平肝理气,和胃畅中。

紫苏梗钱半 炒白芍二钱半 金铃子二钱 白蒺藜二钱 云茯苓三钱 炒枳壳一钱 陈广皮一钱 制香附钱半 带壳砂仁八分 炒谷芽三钱 佛手八分 佩兰梗钱半

【案12】

陈右。肝气横逆,犯胃克脾,胸闷脘痛又发,食入作胀,心悸少寐,右肩胛酸痛,痰湿入络也。宜平肝理气,和胃化痰。

大白芍二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制香附钱半 春砂壳八分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二钱 沉香片四分 紫降香四分 嫩桑枝三钱 谷芽三钱

【案13】

肖右。营血亏耗,肝气横逆,脘胁作痛,痛引背俞,纳谷减少。宜柔肝理气,和胃畅中。

全当归三钱 大白芍二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云茯苓三钱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三钱 制香附一钱 带壳砂仁八分 煅瓦楞四钱 荜澄茄八分 紫降香四分

【案14】

傅左。阴虚质体,肝气横逆,脘腹胀痛,纳少便溏,易于伤风咳嗽,舌质淡红,脉象虚弦而滑。症势非轻,姑拟标本同治。

川石斛三钱 生白术二钱 荆芥炭钱半 嫩前胡钱半 赤茯苓三钱炒扁豆衣三钱 陈广皮一钱 象贝母三钱 制香附钱半 春砂壳八分 川郁金钱半 炙粟壳二钱 炒谷芽三钱 炒苡仁三钱 干荷叶一角

【案15】

袁右。肝气横逆,犯胃克脾,胸闷脘痛,泛泛呕恶,头眩心悸。脉象弦细,舌光无苔。宜养血柔肝,和胃畅中。

大白芍钱半 仙半夏二钱 赤茯苓四钱 春砂壳钱半 生石决四钱炒竹茹钱半 陈广皮一钱 制香附八分 青龙齿三钱 嫩钩钩(后入)三钱 左金丸(包)七分 金铃子三钱 延胡索一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案16】

吴右。脊背形寒怯冷,背属太阳之脉,肾阳不充,太阳之阳失于外护,脉象沉细。今拟助阳益气,调和营卫。

吉林参须(另煎冲服)一钱 清炙草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大白芍二钱 熟附片八分 云茯苓三钱 左牡蛎四钱 鹿角霜三钱 生於术钱半 仙半夏钱半 川桂枝四分 花龙骨三钱 蜜姜二片 红枣四枚

二诊 脊背畏冷,少阴阳虚,脘痛吞酸,厥气犯胃,头脑响鸣,浮阳上升。脉象虚弦。病情夹杂,非易速痊。再宜培补阴阳,而和肝胃。

别直参一钱 仙半夏二钱 云茯苓三钱 大白芍二钱 熟附块一钱 左金丸(包)七分 陈广皮一钱 春砂壳八分 煅牡蛎四钱 花龙骨三钱 鹿角霜三钱 潼白蒺藜各钱半 金匮肾气丸(包煎)四钱

【案17】

黄左。中虚受寒,肝脾气滞,胸脘作痛,饥则更甚,得食则减。舌苔薄腻,脉象弦迟。宜小建中汤加减。

肉桂心(研末,饭丸,吞服)四分 炒白芍二钱 清炙草六分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仙半夏二钱 制香附钱半 带壳砂仁八分 焦谷芽四钱 煨姜二片 红枣四枚 饴糖(烊冲)四钱

【案18】

万太太。身热已退,脘痞撑胀略减,腑行不实,纳谷减少。舌质红,苔薄腻,脉象左虚弦、右濡滑。营血本亏,肝气肝阳上升,湿痰逗留中焦,肺胃肃运无权。能得不生枝节,可望入于坦途。再宜柔肝理气,和胃畅中;至于夜不安寐,亦是胃不和之故也。

炒白芍二钱 代赭石三钱 旋覆花(包)钱半 硃茯神三钱 炒枣仁三钱 炙远志一钱 仙半夏三钱 陈广皮一钱 煨木香六分 黑穞豆衣三钱 炒扁豆衣三钱 炒谷芽三钱 炒苡仁三钱 干荷叶一角 炙乌梅四分

【出处】

案1~9出自丁甘仁.丁甘仁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1-187.案10~18出自丁甘仁.丁甘仁医案续编[M].吴中泰,整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5-149.

【品读】

《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医案续编》是清代孟河医家丁甘仁的传世之作。他的主要特色:阐发经典,为方博迭,法不拘泥,用药轻灵。

案1为新寒外受,引动厥气上逆,食滞交阻中宫,胃气不得下降所致胃痛,初诊急以痛止为先。待痛止后,虑其营血本虚,肝气肝阳上升,湿滞未楚,脾胃运化无权,故再拟行柔肝泻肝,和胃畅中之剂。案2为血虚不能养肝,肝气横逆,犯胃克脾,通降失司,所致胃不和而卧不安,肝为刚脏,非柔不克,胃以通为补,故以柔肝理气和胃为法;气有余便是火,火内炽则阴伤,厥阳升腾无制,胃气逆而不降也。肝为刚脏,济之以柔,胃为燥土,得阴始和,故治以养阴柔肝,清燥通胃。组方中生白芍柔肝止痛,金铃子养血、滋阴,左金丸疏肝、和胃、止痛,如吴谦《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述:“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朱茯神养心安神,镇静安眠。煅瓦楞制酸止痛,川贝母润燥。案3,胸脘痛一月,肝气入络,痛引胁肋,纳少泛恶,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乃肝郁化火,灼伤胃阴,故选用养阴清热,泄肝理气,祛瘀通络之法。方中金铃子、左金丸、山栀、黛蛤散疏肝理气泻火,白芍柔肝和胃,缓急止痛,石斛滋养胃阴,瓜蒌、川贝母、旋覆花、瓦楞子化痰散结,通络止痛,新绛、丝瓜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痰瘀同治,胃络易通,故两剂而痛减呕止。配方合理,理气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标本同治,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案4,脘痛喜按、得食则减为中虚,脉弦主肝郁气滞,脉迟主寒证,故用小建中汤加味,桂枝改肉桂、生姜改煨姜以加强温中散寒的作用。案5,辨析病机,认为体虚之质,中气必虚,虚寒气滞为痛,虚气散逆为胀,肝木来侮,中虚求食,前医投大、小建中,均未有效,丁氏拟小建中加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启少阴肾水之生气,即水中之少阳,从下而上开启阳气;小建中汤,以桂枝汤为主方,从上而下温煦水土。合并荆公妙香散安神补气,复方图治而获良效。案6,疼痛伤气,使气机逆乱,痰滞互阻,阴阳气不相顺接,从而发生昏厥。治用苏合香丸温通开窍、行气化浊,及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出入以疏肝理气止痛,处方用药甚为合理,仅服药二剂,厥气渐平,厥定痛止,故改用逍遥散加减以调和肝胃。案7,为大怒伤肝,气逆及心所致,其痛、厥并见,用疏通气机以泄厥阴而痛止厥回。案8,系肝虚之证,前医屡投疏肝、泄肝之剂,更虚其所虚。丁氏用益气养阴之品,以养肝柔肝为主,从而收到预期效果。组方中大白芍柔肝止痛,金铃子养血、滋阴,炒枣仁养肝,牡蛎平肝;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阿胶珠滋阴润肺;青龙齿镇惊安神,炙远志安神、解郁,朱茯神养心安神;炙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潞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陈皮健脾和胃,饴糖补脾、止痛。案9,乃因瘀血停滞,肝络痹阻所致。其治用旋覆花、川楝子、丝瓜络、郁金、降香、橘络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当归须、新绛通经活血化瘀,白芍柔肝通络,左金丸、橘白、竹茹、砂仁壳理气和胃。此案被学者誉为“既效法仲景,又私淑天士,学贯古今”。案10,肾阳虚损而见背脊畏寒,肝气犯胃而见脘痛吞酸,故治以益肾助阳,疏肝和胃。方中别直参、熟附块益气温阳以补肾;淡吴茱萸、炒白芍、制香附诸药疏肝柔肝;余药和胃降逆止酸。二诊加金匮肾气丸增温补肾阳之力,以助气化祛寒之功。案11,乃因肝郁脾虚所致,其治用白芍、蒺藜、陈皮、大腹皮、木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白术、茯苓、砂仁、荷叶、薏苡仁、神曲、谷芽健脾益气,和胃助运。服药症状减轻后,仍守原法加减以巩固疗效。

案12~15,就病机、辨证而言,均属肝气横逆,犯及脾胃,故多有脘腹胀痛、纳少便溏诸症。所不同的是陈案另有痰湿入络,而见肩胛酸痛,故方中除疏肝健脾和胃外,伍以桑枝疏风通络。肖案兼有营血亏耗,故治以柔肝和胃畅中之法而佐以养血之品,药如当归、白芍补血柔肝;合用二陈汤去甘草,加砂仁、瓦楞子和胃降逆;金铃子散加香附、降香、荜澄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傅案本属阴虚之体,故投剂中有川石斛以养阴生津,又因其便溏而用荆芥炭、炙粟壳以涩肠止泻。袁案尚见因肝气上逆而致头眩心悸,故方中有生石决明、青龙齿、嫩钩钩以平肝潜阳。案16,初诊案中未及胃脘痛,仅有脊背畏寒,脉象沉细,属肾阳不足,治以助阳益气,调和营卫。二诊还有脘痛吞酸一症,与肝气犯胃有关,故方药中加入左金丸疏肝清胃止酸。案17,中虚受寒,肝脾气滞,胸脘作痛,以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而止痛。案18,素有阴虚,肝气夹痰浊上犯,肝气犯胃则脘痞撑胀。宣肺化痰先治其标,以旋覆代赭汤随症加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DvpFHTlwyvZXEpl150n30MkizoCXxkSiT7UAaJnZ65QTmgmgQLp2wWpjQXA7Gzp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