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张锡纯治胃痛验案

【案】

天津十区宝华里,徐氏妇,年近三旬,得胃脘痛闷证。

病因:本南方人。出嫁随夫,久居北方,远怀乡里,归宁不得,常起忧思,因得斯证。

证候:中焦气化凝郁,饮食停滞。艰于下行,时欲呃逆又苦不能上达,甚则蓄极绵绵作痛,其初病时惟觉气分不舒。服药治疗三年,病益加剧,且身形亦渐羸弱,呼吸短气,口无津液,时常作渴,大便时常干燥,其脉左右皆弦细,右脉又兼有牢意。

诊断:《内经》谓脾主思。此证乃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为其脾气不上升,是以口无津液,呃逆不能上达;为其胃气不降,是以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之者当调养其脾胃,俾还其脾升胃降之常,则中焦之气化舒畅,痛胀自愈,饮食加多而诸病自除矣。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箭芪三钱 生鸡内金(黄色的,捣)三钱 生麦芽三钱 玄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 天冬三钱 生杭芍二钱 桂枝尖钱半 生姜三钱 大枣(劈开)三枚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此方以山药、枸杞、黄芪、姜、枣培养中焦气化,以麦芽升脾(麦芽生用善升),以鸡内金降胃(鸡内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又用玄参、花粉诸药,以调剂姜、桂、黄芪之温热,则药性归于和平,可以久服无弊。

复诊: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大轻减,而胃痛仍未脱然,右脉仍有牢意,度其痛处当有瘀血凝滞,拟再于升降气化药中加消瘀血之品。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箭芪三钱 玄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黄色的,捣)二钱 生杭芍二钱 桃仁(去皮炒捣)一钱 广三七(轧细)二钱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半。

效果: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安然不疼,诸病皆愈,身形亦渐强壮,脉象已如常人,将原方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或问:药物之性原有一定,善升者不能下降,善降者不能上升,此为一定之理,何以桂枝之性既善上升,又善下降乎?

答曰:凡树枝之形状,分鹿角、蟹爪两种,鹿角者属阳,蟹爪者属阴。桂枝原具鹿角形状,且又性温,温为木气,为其得春木之气最厚,是以善升,而其味又甚辣,辣为金味,为其得秋金之味最厚,是以善降。究之其能升兼能降之理,乃天生使独,又非可仅以气味相测之。且愚谓气之当升不升者,遇桂枝则升,气之当降不降者,遇桂枝则降,此虽从实验中得来,实亦读《伤寒》《金匮》而先有会悟。今试取《伤寒》《金匮》凡用桂枝之方,汇通参观,自晓然无疑义矣。

【出处】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92-593.

【品读】

张锡纯重理脾胃,其著作开篇取《易经》“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之语,认为“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他将调补脾胃之理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从本案中体现他调理脾胃:一善于重用补脾药,如山药、黄芪等。其中山药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不仅味甘归脾,且色白入肺,液浓入肾,能滋胃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性甚平和,如《本草求真·平补》所云:“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肺药宜炒黄用。”“本属食物……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黄芪前人谓补脾肺两脏,张氏谓补肝脾肺三脏,而升补肝脾之气,为其特长。二善用生药,不喜炮制。 mjY/NMvLqy2fCaXN3VD319zMG0cSV+Ro2Mte6v1p7ok+Dq+AnuBq0SFfp8EHaz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