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研究进展

“非遗传因素”能够影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来源于双胞胎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证据。例如,双胎妊娠中,双胎之中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者,其出生体重明显低于血糖正常者,因而推断出远期表型改变归因于宫内环境(Poulsen et al.,2001)。

早在1962年,Neel(1962)提出“节俭基因假说”用于解释肥胖和DM的流行趋势。随后,20世纪90年代英国David Barker教授根据“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和成年后2型糖尿病”危险性增加的相关性现象,引入“节约表型”这一概念,即胎儿暴露于宫内营养不良环境,将对这种不良环境作出调节或适应,通过优化其能量供给,选择合适的生长轨迹,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发育,使机体得以存活,但这样的个体成年后对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加敏感,进而引发成年代谢相关疾病。

根据一系列的研究(Smeijer et al.,2019;Ligi et al.,2010;Dietz et al.,2003;Jaquet et al.,2003)发现,妊娠期营养缺乏、胎儿LBW对其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存在重要影 响,David Barker(199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人疾病胎儿起源(fetal origins for adult disease)”的假说。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种族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

特别是LBW伴生后早期快速体重增长个体,有研究(Martin et al.,2017)总结人群研究资料发现,出生后追赶生长与成年后血压正相关。动物研究(Jimenez-Chillaron et al.,2007)也显示,出生后1~3周存在追赶生长的LBW小鼠,6月龄时出现肥胖和糖耐量减低,而追赶生长发生在3周后的小鼠成年后并未引出上述表型。提示只有发生在发育关键时期的追赶生长才可能引发成年疾病的发生。对于人类,出生后0~3岁为追赶生长远期影响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研究者注意到营养过剩的宫内环境问题,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高达2.3%~14.2%,其对子代远期糖代谢等的影响成为新的健康隐患。针对荷兰(Roseboom et al.,2011)、马耳他、皮马印第安人(Lemley,2008)、非洲裔美国人(Maskarinec et al.,2018)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都发现,出生体重与DM的发生呈“U”形相关,DM妊娠子代远期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亦明显增高。宫内高糖环境的代谢编程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形成了DM发生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研究证明人类在“生命早期”发育过程中,包括胎儿、婴儿、儿童时期,经历不利因素(如宫内营养缺乏、营养过剩、激素暴露等),均能影响发育编程和印迹(early life programming and imprinting),不仅会影响胎儿期的生长发育,且能使个体产生持续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同时,出生后生长方式也对成年期发病存在重要影响。子代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永久性或程序性改变,会影响成年期NCD的发生发展。胎儿在宫内时及出生后,作为发育可塑期,个体生长特点也对将来疾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国际上正式提出(Gluckman et al.,2008)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学说并在英国南安普顿成立国际DOHaD学会(https://dohadsoc.org),定期组织召开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该领域研究日益受到全球学者的关注,医学界对胎儿的营养、代谢及发育方面的研究更加重视。

以往有关宫内环境对成年期NCD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DM、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而近期宫内环境对肿瘤发生的影响也引起了关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流行病学研究报道(Sharma et al.,2019),针对绝经前乳腺癌发生情况的统计资料结果显示,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生与个体出生体重有相关性,当出生体重≥2 500g时,每增加500g其风险就增加1.62倍,且这种规律在双胞胎之间也存在,提示这种影响不受成年后环境因素的影响。英国剑桥大学代谢研究所也有类似发现(Fernandez-Twinn et al.,2007),应用大鼠模型研究出生体重、出生后追赶生长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发现在宫内暴露于低热量饮食而出生后接受高脂饮食的大鼠,在乳腺癌诱导剂作用下乳腺癌的发病率最高,提示宫内环境与生后早期营养不匹配现象对于乳腺发生有重要影响,并可影响成年后对肿瘤的易感性。

此外,还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Dahlhaus et al.,2017)提示,高出生体重与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儿童期白血病、儿童期脑肿瘤、睾丸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相关,然而,这种关联仅呈现较弱的相关性,机制也有待更多研究加以揭示。 /Vw3YBmr875UTWjJX19ef81lY3XBUxNJ5mu5EAIESv+5MFDHfsrDzJ68h5YCm8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