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是指免疫学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可由IgE或非IgE介导。食物过敏表现为一疾病群,症状累及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甚至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及生命(表2-2-1)。经食物激发试验确诊的儿童及成人食物过敏患病率为1%~10.8%;其中,牛奶、鸡蛋、花生过敏的患病率分别为0~3%、1.7%和0.2%~1.6%;而对于植物性食物过敏,如小麦、大豆、水果等过敏,各报道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表2-2-1 食物过敏相关疾病

一、病史线索

1.常见症状及临床表现

食物过敏症状多样,常缺乏特异性,可累及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甚至心血管系统,重者可导致死亡。当病史中出现下列症状,且不能用感染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原因解释时,应考虑食物过敏可能(表2-2-2)。

严重过敏反应在食物过敏中并不少见,常于暴露食物后数分钟至2小时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包括喉头水肿、重度哮喘、心血管系统受累(低血压、血管塌陷、心律失常等),甚至出现休克而死亡。

表2-2-2 食物过敏常见症状

2.病史采集

(1)某种症状(如皮疹、腹泻、喘息、打喷嚏等)出现是否与某种食物摄入有关。

(2)进食同样食物症状是否重复出现。

(3)可疑食物摄入量。

(4)摄入可疑食物到症状出现的时间。

(5)症状主要累及器官和系统。

(6)是否曾发生过累及两个器官和系统、进展迅速的严重过敏反应。

(7)有无食物污染的可能性等。

(8)相应专科诊治效果如何。

(9)父母或同胞是否有过敏性疾病。

3.饮食日记

当症状与食物间关系不清楚时,记录两周饮食日记,有助于寻找两者间关系。

二、食物过敏原及自然病程

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与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甲壳类动物、坚果类(腰果、胡桃、榛果)食物等有关。牛奶、鸡蛋等过敏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在学龄期左右可获得耐受;而花生、坚果类或海鲜过敏则可持续数年,甚至成年后(表2-2-3)。

三、辅助检查

1.食物特异性IgE检测

阳性结果仅表示致敏,不能确诊过敏。

表2-2-3 常见食物过敏的自然病程和交叉反应

(1)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

用针尖将食物蛋白刺入皮肤表皮层,15分钟后测量疹团的平均直径即可初步筛查有无过敏可能。当阳性对照疹团平均直径>3mm且阴性对照<3mm时,食物提取物疹团平均直径比阴性对照大3mm者为阳性结果。

(2)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

当病史怀疑患儿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皮损较严重,无法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可采用体外食物特异性IgE检测。当特异性IgE≥0.35IU/ml时,提示此食物可能引起过敏症状。

2.食物回避试验

回避饮食是指将可疑致敏食物去除,仅留下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或给予要素饮食(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若在食物回避过程中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为食物回避试验阳性。食物回避试验是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的前驱步骤,通常需要持续1~4周。

3.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

当病史或IgE检测不能确定过敏,或考虑已经建立耐受时,OFC可以作为确定临床过敏的有效方法。OFC是在医疗监测下逐渐增加可疑食物的剂量,若食物诱发出症状即可确诊为食物过敏。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受心理因素最小,被认为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对于可能发生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建议进行任何形式的体内试验。

4.消化道内镜检查

当病史提示症状与食物摄入密切相关而食物回避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可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获取消化道黏膜标本,若黏膜下嗜酸细胞每高倍视野>15~20个,即可诊断为嗜酸细胞浸润。

四、诊断流程

食物过敏的诊断流程,见图2-2-1。

图2-2-1 食物过敏的诊断流程

五、治疗原则

1.营养管理

(1)饮食回避前的营养评估:

推荐参照正常人群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患儿进行膳食评估,了解过敏者膳食摄入情况是否合理。

(2)饮食回避过程中的营养评估:

连续测量可早期发现生长不良,通过生长曲线了解生长速度比单次测量更重要。医生及营养师在饮食回避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及时调整膳食结构,补充微量营养素。

2.饮食管理

(1)回避过敏食物:

回避过敏食物是目前治疗食物过敏唯一有效的方法。所有引起症状的食物均应从饮食中完全排除。

(2)食物替代品:

母乳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同时注意补充钙800~1 000mg/d。当母亲饮食回避后仍出现下列问题时,可考虑更换低敏配方喂养或转专科诊治:①患儿症状无改善且严重;②患儿生长迟缓和其他营养缺乏;③母亲多种食物回避影响自身健康;④母亲因回避饮食导致较重心理负担。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可采用替代配方(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喂养。由于大豆与牛奶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和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选用豆蛋白配方进行治疗。

(3)婴儿期固体食物的引入:

回避所有已明确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及其制品后,可按正常辅食引入顺序逐渐引入其他食物,从单一品种引入,每种食物引入后持续1周左右时间,观察症状反应性。膳食尽量多样化,已经明确不过敏的食物建议常规每日摄入。

3.对症治疗

在回避食物蛋白同时应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组胺药及白介素-5抗体等。

肾上腺素是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首要药物。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使用1‰肾上腺素(1mg/ml)0.01~0.03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可15分钟后重复一次。治疗关键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环,其他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β受体拮抗剂等。因急诊室内就诊的严重过敏反应约50%由食物诱发,故对患过敏的婴幼儿家长、青少年等应进行过敏相关知识的教育。

4.患儿教育及随访

(1)救助卡片:食物过敏者,尤其是曾发生过严重全身过敏反应者,应随身携带包含过敏食物、处理方法及联系人等信息的救助卡片,便于及时处理。

(2)免疫接种:患过敏性疾病、特应性体质及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只要其本身既往不对疫苗或其成分过敏、所患过敏性疾病与疫苗成分无关,均可按计划常规行疫苗接种,即接种普通疫苗原液,且无须留观。

(3)由于食物过敏有随年龄增长而自愈的可能,故应定期进行监测,通常主张每3~6个月重新进行评估以调整回避性饮食治疗方案及时间;但对有过敏性休克家族史或严重症状的患儿,饮食回避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六、早期预防的营养策略

1.母乳喂养

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4~6月龄。

2.适度水解配方粉

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过敏性疾病高危儿,建议选择部分水解配方进行预防。

3.固体食物引入时间

对于过敏性疾病高危儿,尽管有证据显示早期引入固体食物可以减少过敏风险,但仍需医生在评估后给出个体化的喂养建议。

4.其他

高危儿可使用益生菌以预防湿疹;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添加含有益生元的配方粉以预防过敏。

(胡 燕 李廷玉)

参考文献

1.黎海芪.实用儿童保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毛萌,李廷玉.儿童保健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KLEINMAN RE.Pediatric Nutrition.7th ed.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14.

4.KLIEGMAN RM.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20th ed.ELSEVIER,2016. kiOtwbaPhUFZq6Pwnxl3ZK7VZ9UdXuTJXUqhAAi/tR+C7CoZ1j+ufmOcSSh97u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