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喘息

喘息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是一种高调呼气相声音,通常伴随着呼气相延长。一般只能通过听诊器闻及,严重时不借助听诊器也可闻及。2009年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数据显示,3岁以下儿童,约有三分之一发生过至少一次急性喘息。

喘息在儿童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故需要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仔细分析其内在的机制。无论发作年龄、诱发原因、发作频率及是否有过敏背景,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哮喘。此外,还需注意异物吸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一、病史线索

当患儿以喘息为主诉就诊时,首先要区分家长所描述的“喘息”的实质,因为家长可能将鼻塞声、鼾声、喘鸣音、痰鸣音等伴有杂音的呼吸音均用“喘息”表述,也有可能将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形容为“喘息”。因此,医生必须详细询问任何可导致气道阻塞、受压和/或呼吸窘迫的各种症状;初次喘息发作时患儿的年龄、发病特点、伴随症状、个人及家族过敏或哮喘史、家族遗传病史、既往药物疗效等也是问诊的重点。

1.首次急性发作

(1)疑似或明确有异物吸入史,曾有剧烈呛咳、一过性窒息样表现后的急性喘息,经过正规雾化治疗效果不佳等,提示气道异物可能性大。

(2)伴有发热、咳嗽、气促、发绀、胸闷、胸痛等症状,结合年龄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需要注意有无心脏系统疾病的可能。

(3)有个人过敏史和/或家族过敏史,本次发作前曾接触相关过敏原或存在呼吸道感染、运动、冷空气刺激诱发等因素,应考虑支气管哮喘首次发作可能。

2.反复间歇性发作

(1)除咳嗽、喘息反复发作外,存在个人和/或家族过敏史,既往有喘息发作,抗哮喘治疗效果好,应考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反复喘息发作最常见的疾病。

(2)应警惕气道异物可能:①反复同一部位的肺部感染及间歇性喘息发作,抗哮喘治疗效果差,甚至加重病情者,即使未提供异物吸入史,仍应考虑气道异物的可能;②哮喘患儿也存在异物吸入的可能,不是每次喘息发作都是哮喘的急性发作。

(3)喘息前有明确的重症肺部感染病史,特别是重症病毒性肺炎或重症支原体肺炎者,应考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可能。

(4)反复喘息、咳嗽与进食、体位有关者,结合年龄应考虑气管食管瘘或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可能。

3.快速/迁延进展性发作

(1)有发热、盗汗、乏力、贫血、进行性体重下降、进行性呼吸困难,接受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但疗效差,周围有肺结核患者,应考虑肿大淋巴结压迫、肿块气道内占位或气道外压迫,如肺结核、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气道内肿瘤、肺内或纵隔内肿瘤等。

(2)喘息同时伴慢性咳嗽、夜间打鼾、憋气、呼吸暂停等气道阻塞症状,应考虑腺样体肥大。

(3)逐渐加重的喘息、咳嗽,伴进行性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胰腺外分泌腺不足导致的胃肠道症状,如大量脂肪便,应考虑囊性纤维化,但本病亚洲人极为罕见。

(4)除进行性喘息外,伴进行性加重的咳嗽、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应考虑肺间质性疾病导致的肺纤维化。

(5)任何导致心脏扩大压迫气道的心血管疾病,均可出现迁延性喘息;若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眩晕、乏力、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相关症状,应考虑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4.生命早期出现的持续喘息

(1)出生不久后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喘息、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呛咳、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应考虑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气道狭窄、气道软化等。

(2)早产儿伴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有窒息抢救史、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时间长等情况,应考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3)早期出现的逐渐加重的持续喘息且药物难以控制,应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如肺动脉吊带、双主动脉弓等压迫气道导致气管软化。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包括体重、身高、精神状态,有无口唇发绀及杵状指/趾、腺样体面容,经皮氧饱和度测定等。

2.呼吸系统

检查呼吸节律、频率,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有无结构异常(如胸廓外形和脊柱畸形等),有无气管位置偏移,有无呼气相延长,哮鸣音的特征及位置(大气道、小气道或局部气道),有无呼吸音明显减低甚至消失。

3.循环系统

注意有无心界扩大、心脏杂音及心力衰竭的征象,有无奇脉。

4.过敏性疾病证据

检查有无湿疹、荨麻疹、鼻旁窦区压痛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CRP、PCT、病原学检查

明确有无肺部感染。

2.肺功能检查

明确是否存在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3.过敏状态和气道炎症指标检测

包括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明确诊断。

4.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明确有无肺部先天性或继发性疾病。

5.内镜检查

根据症状选择纤维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及鼻咽镜,明确有无气道发育异常、气管狭窄或软化、腺样体肥大、气道异物、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等。

6.24小时食管pH监测

明确有无胃食管反流。

7.皮肤汗液氯化物检测

帮助确诊囊性纤维化。

8.心脏多普勒超声、心血管造影、胸部增强CT及MRI等

有助于明确心血管疾病。

四、诊断流程

喘息的诊断流程,见图4-1-1。

图4-1-1 喘息的诊断流程

五、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急性发作时,应迅速判断病因,积极平喘,解除梗阻,取出异物。

3.合理使用抗生素。

4.必要时制订长期治疗方案。对间歇发作且排除异物吸入者,若诊断为哮喘,患儿需要长期控制,根据年龄分为≥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5.大多数喘息轻中度发作的儿童,在接受雾化和适当口服药后,可在门诊处理。对于主气道异物吸入、Ⅲ~Ⅳ度喉梗阻、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及严重心肺疾病患儿,应及时解除气道梗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住院进一步治疗。

六、专科转诊指征

1.复杂气道异物。

2.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

3.腺样体肥大。

4.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

5.心血管疾病。

6.胃食管反流。

7.肿瘤。

(申昆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

2.OKSEL C,GRANELL R,HAIDER S,et al.Distinguishing Wheezing Phenotypes from Infancy to Adolescence:A Pooled Analysis of Five Birth Cohorts.Ann Am Thorac Soc,2019.

3.BLOOMBERG GR.Recurrent wheezing illness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primary care practice.Postgrad Med,2009,121:48.

4.MARTINATI LC,BONER AL.Clinical diagnosis of wheezing in early childhood.Allergy,1995,50:701. 5LIyvnUt56UF02+osMdfBlWzZLb0oMWt5NaOMmNXtIS/xg+nYzJ+8q68qN8pei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