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远程医疗发展的影响

医疗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部分,是国家和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重点。2020年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要改善多层次社会安全体系,全面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始终把保护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然而,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也相应地提出了推广远程医疗及发展高端医疗设备等解决措施。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通信技术,以双向传送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为手段,最终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远程医疗咨询、诊断、教育等服务,它在医学专家和患者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患者既可以选择本地的专家进行就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由异地医院的高级专家会诊,并根据其给出的建议,由基层医院辅助,进行治疗和护理。这为患者节省了前往异地就医的行程时间和高昂费用,也改善了诊断和医疗救治效果。远程医疗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远程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远程教学培训、远程护理、远程急救、远程指导手术甚至远程手术操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实际上,远程医疗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其普及速度却十分缓慢,相比于传统面对面的医疗方式,远程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在空间上分离,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医患之间不能直观地进行互动接触,医务工作者从患者身上得到有关病情的有效信息极其有限,即使面对着优质的医疗专业人员,要让患者对在线医疗的服务感到满意也并非易事。以往认为,远程医疗仅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情况:比如在某些科别如精神康复科等,因采用远程视频就诊,一些因社会负面印象等因素不愿前往就诊的患者,能够更容易地得到专业帮助,所以远程医疗长期以来不被医患双方广泛接受,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产品。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人们对远程医疗有了新的认识。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交通管制和社区隔离等措施给患者就医带来很多困难,在此背景下人们恐慌的不仅是疫情本身,而且更担心因为无法及时就医而导致病情延误。在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远程医学以其特有的优势发挥了积极有力的作用:首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医疗的开展使患者不受空间限制接受医疗服务,足不出户便可受到专业的建议以便指导下一步诊疗,有利于统一协调和指挥远程防控。其次,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至医院就诊时,会增加其他病人及医务工作者的感染机会,使用远程医疗就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可以同时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在防疫中的健康与医疗安全。另外,通过远程医疗技术,患者可以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节约诊疗成本和等待诊治的时间,提高就医率,避免病情延误。最后,远程医疗能够缓解基层医护人员和患者面对疫情的压力,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把远程医疗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迫使许多患者寻求远程医疗服务,随之而来投资大量涌入,政策监管不断宽松,民众兴趣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传统医疗服务机构,包括国际著名医院,以及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机构都在快速铺设链接各种便捷易行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虚拟门诊,比如中国某远程医疗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开始的前三周就获得了超过十亿的访问量。随着远程医疗相关科技的发展,客观环境迫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重新考虑应用技术工具,远程医疗服务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线上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远程医疗的促进并不仅限于医患层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类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医患接触频率和接触传染的风险,例如5G医疗服务机器人、5G消毒清洁机器人、体温测量与筛查机器人、健康咨询机器人等,这些具备医疗设备功能的智能机器人24小时在线或工作,明显提升了工作服务效率。所以,疫情期间远程医疗系统不仅有利于患者和医师,也有利于节约防护装备等医疗物资,稳定疫情期间医疗秩序,甚至可以促进新的医学装备开发与发展,尤其在促进人工智能、远程诊疗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医疗设备的功能实现、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融合这些新兴技术的医疗研发将给医疗设备在未来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进一步助力患者的精准救治。

基于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在保留传统医疗设备功能的基础上,可自主完成相关医疗服务工作,是今后医疗设备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在面对传染性疾病时,它们的优势更是无法比拟,可在完成医疗服务的同时给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机器人技术与医疗设备这个交叉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钟南山院士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可实现对受试者快速有效的采样,在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和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最近,一项对2 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对未来远程健康的看法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增强了他们尝试远程医疗的意愿。此外,绝大多数尝试过远程医疗服务的人表示,自己的体验非常满意,并且正在或即将考虑再次预约远程医疗服务,这可能成为远程医疗被广泛应用的一个转折点,疫情环境下,人们的就医习惯正被潜移默化地改变,远程诊疗或许会永久地融入日常诊疗当中。

事实上,今天的远程医疗服务才刚刚开始触及网络连接和医疗保健的表面,远程医疗的潜力巨大,它能为我们带来的远不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重要领域一样,新兴技术和无处不在的网络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所认知的医疗保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探索运用,不应仅局限于疫情期间“救急”,还要通过技术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配套措施的完善等,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医疗服务的升级和医疗效果的提升,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催化下,远程医疗将产生更持久和更广泛的变革。

对于我国来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和患者诊疗困难的国情,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前景。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飞沫传播和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且大众群体普遍易感。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面诊疗存在巨大的风险,医护人员很难在确保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据2020年1月1日至28日武汉中南医院统计的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在看护、诊治138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病人的医务人员中,被感染人数达到29人。如果远程医疗能够得到大范围推广,这种悲剧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针对这种致死率高、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远程医疗可以让医护人员远距离监控患者,并对患者做出诊断,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不必要的接触,有效降低了被传染的可能。

此外,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庞大,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别,造成了人口和医疗资源难以匹配的困境。发达城市能够优先获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而农村乡镇和西部偏远地区普遍面临医疗设施落后及患者医疗困难等难题,但远程医疗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跨区域的医疗咨询。患者在当地医院便可以从世界各地的权威医师那里获得先进的医疗服务,降低病情延误的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年轻人选择了晚婚晚育,人口出生率也因此大幅下降;而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有所增长。这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导致了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进而导致了老年患者监护困难问题突出。由于老年人群通常缺乏较好的抵抗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因此老年人的住院护理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大多数医院来说,在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要做到对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几乎无法实现,而由于患者受到的监控不足,紧急情况发生时容易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而远程医疗系统能够提供远程监控医疗服务,可以通过调配其他地区暂时闲置的医疗资源,对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既有利于医疗专家分析患者病情,又能够避免因为监控不足而引起意外情况的发生。

然而,即使远程医疗在我国拥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前景,相比于国外,国内对于远程医疗的研究依旧不够充分。在中国知网上采用高级检索,搜索关键词“国内远程医疗”/“我国远程医疗”得出的结果只有487条,而直接搜索“远程医疗”则可以得到30 931条结果(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31日),且绝大多数为外文文献。现阶段中国学者主要注重远程医疗技术层面的研究以及5G技术和远程医疗的融合,却忽视了远程医疗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除技术问题外,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少统一的行业规范与标准

虽然当前中国部分医院已逐步建立起了互联网诊疗系统,但我国相关政策呈现区域化,无统一标准,导致各个区域远程医疗系统的软件系统不一致,医疗数据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难以互联互通,限制了远程医疗的发展。各个医疗区域内部虽已形成较完善的异地会诊、影像分析、医疗教育培训等服务,但不同医疗区域之间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整体,导致远程医疗推广难度大。

(二)患者个人信息泄露

远程医疗所基于的大数据时代使广大患者时刻处于隐私泄露的风险中。远程医疗所使用的电子病历中包含有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既往病史等重要隐私,虽然电子病历相比于纸质病历更容易保存,但如果系统没有做好安全维护工作的话,一旦遭到黑客入侵,将会导致重大损失。信通院发布的《2020数字医疗: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安全风险研究报告》显示,有29.8%的医疗机构没有做好数据库存储安全性保障工作,致使数据暴露在互联网上,28.88%的医疗单位疏于保护隐私文件而致其暴露在大众面前,共涉及21万项数据资产。

(三)异地会诊专家获取病历信息困难

远程医疗涉及患者、基层医院以及会诊医院三方,由于跨地域的原因,会诊专家无法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诊疗,只能通过基层医院提供的患者电子病历进行诊断。但目前电子病历仍较为简陋,大多数是采用患者口述、医师记录的形式。而在远程治疗模式下,如果患者不能主动将自己的过往病史全盘托出的话,将直接导致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全面,进而影响远程治疗效果。其次,大多数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医学水平与异地专家存在差距,在收集患者过往病史等病历信息时可能会出现遗漏、缺失的情况,而这也会阻碍会诊专家做出正确的诊断,增加会诊专家的工作负担,降低治疗效率。此外,电子病历在传输过程中,清晰度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同样加大了会诊专家看诊的难度。

(四)偏远地区医务人员和患者排斥远程治疗

远程医疗系统作为新型的医疗模式,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如操作繁琐、流程较多等问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并不能够合法合规地利用这一新型医疗模式,并且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起步较晚,宣传工作不够充分,宣传范围不够广泛,这导致偏远地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这种医疗模式的技术认识不够充分,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中老年患者,该人群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难以接受新事物,在医疗这种事关生命的问题面前,更是无法接受这一仍存在未知性的医疗方式。

总之对于我国来说,虽然远程医疗在当前背景下发挥作用巨大,但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在真正广泛开展应用和形成规范行业模式的发展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张铭鑫 张玉石) 7Oqa+Y6ktD02IRe9bx4mq4IjeBHmRfB+o9ymo8sofzgj79z/XAm/vlOlOQ4TMmM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