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的皮下出血,出血直径2~5mm者称为紫癜。紫癜可由血小板、凝血因子数量较少或功能异常,血管异常等引起,血细胞经毛细血管壁渗入皮肤或皮下组织。其中过敏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出现尿检异常。
过敏性紫癜属于系统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其病理特点为含有IgA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受累脏器的小血管壁引起炎症反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是以血管内广泛血小板血栓形成为特征的微血管病,发病机制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有关。
过敏性紫癜主要为年轻患者,但在各年龄均可发病。紫癜性皮疹可反复发作在四肢远端和臀部,稍高于皮肤表面,加压不退色。关节疼痛占2/3,多发生在膝、踝关节。约半数患者有腹痛,严重者可出现血性腹泻。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血尿。10%~20%的患者可出现进行性的肾损害。肾脏病理表现为局部增殖和坏死性血管炎,肾小球系膜血管IgA沉积。
典型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表现为五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肾损害、发热,其中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为最常见的表现。出血以皮肤和视网膜出血为主,肾脏表现有蛋白尿、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肾损害,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及基底膜内疏松层增厚导致双轨形成,毛细血管腔减小和闭塞。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受累以及以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的辨证总属虚实两端,在疾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此时可能存在风热、湿热、热毒和瘀血等。过后则出现虚实夹杂,往往有气虚、阴虚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