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慢性肾脏病,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最终都将会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近20多年来,人们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左旋肉碱等)代谢紊乱及其机制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现代营养疗法在保持和改善透析前慢性肾衰竭及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改善肾替代治疗后的预后等方面,均有其重要作用。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一些较成熟的经验,加强慢性肾衰竭代谢紊乱和营养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利于提高慢性肾衰竭的防治水平。
各种营养素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多种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的重要相关因素。因此,纠正代谢紊乱、加强营养治疗已成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代谢性酸中毒和钠、钾、氯、钙、磷、镁等电解质及水的代谢紊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以水钠潴留、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较常见。上述代谢异常可使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多个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如严重的水钠潴留、高钾血症等),也可对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的代谢带来不利影响,如代谢性酸中毒可引起蛋白分解增加、合成抑制。
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两个主要后果,就是氮质血症和营养不良。氮质血症即“非蛋白氮”的蓄积,是构成尿毒症毒素的主要部分。各种毒素包括胍类(甲基胍、琥珀胍酸等)、胺类、吲哚、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激素、氨甲酰化蛋白质、氨甲酰化氨基酸、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终末氧化蛋白产物等,可引起各系统症状、微炎症状态,加快残余肾功能的损害。
营养不良可表现为血浆和组织的必需氨基酸及其相应的“必需酮酸”(指可以经过转氨基作用转变为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α-酮酸)水平下降,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增高等,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组织蛋白水平下降。微炎症状态的存在和多肽激素的紊乱,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补充必需氨基酸、α-酮酸,不仅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蛋白质,而且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抗氧化等作用。
微炎症状态的存在,可能与体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水平增高有关,而这些因子增高常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多或/和合成减少,以致在部分长期透析患者(占透析患者的20%~50%)中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偶有低血糖发生。部分患者热量摄入不足。高脂血症(约80%患者)主要表现为中度高三酰甘油血症,少数患者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或兼有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脂蛋白异常表现为血浆脂蛋白a、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 densitylipoprotein,V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水平则明显降低,部分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水平升高。
微量元素(铁、锌、硒等)、维生素(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维生素B 6 、维生素B 12 、叶酸等)、左旋肉碱的代谢异常是CRF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某些临床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肌肉无力、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周围神经病变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锌不足可影响蛋白质合成;维生素B 6 缺乏可致食欲减退、恶心、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周围神经病变等。左旋肉碱的缺乏可影响心肌和骨骼肌的代谢与功能。
慢性肾衰竭患者在不同阶段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明显不同。症状轻者其需要量与正常人相近,但症状较重者或有严重并发症者以及透析患者的营养素需要量,则比正常人明显增加。以蛋白质需要量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饮食及慢性疾病的专家报告,正常青年蛋白质推荐量平均为0.63g/(kg·d)(短期氮平衡试验)或≥0.58g/(kg·d)(长期氮平衡试验),综合平均结果≥0.60g/(kg·d),“安全水平”为0.75g/(kg·d);老年人蛋白质推荐量≥0.75g/(kg·d)。病情稳定的轻中度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质需要量与正常人接近或稍高,但由于患者蛋白质(氮)代谢产物增多及排出障碍,故不宜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而只能适当限制并保证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低蛋白饮食,每日0.6~0.8g/kg)。但症状较重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和透析患者则蛋白质需要量明显增加,因为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摄入减少和蛋白质分解增多、合成减少。又如,慢性肾衰竭患者对维生素B 6 的需要量一般比正常人高得多,这是由于某些尿毒症毒素抑制了维生素B 6 的活性之故。而饮食中维生素B 6 的摄入往往不足,故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B 6 。
能量摄入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有重要影响,如能量摄入较低,则蛋白质需要量就会高于平均水平;反之,则会低于平均水平。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低蛋白饮食时必须给予充足的热量摄入,就是这个原因。
不同类型蛋白质(如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生物价不同,是影响蛋白质需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动物蛋白一般属于“高生物价”蛋白,而植物蛋白多数属于“非高生物价”蛋白,但黄豆、荞麦、蘑菇等植物蛋白的生物价与鱼、肉等相当接近,也属于“高生物价”蛋白。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全赖脾胃的功能,脾胃的运化、升降功能正常,气、血、精的生成就旺盛,人体的营养状况就良好。脾胃功能低下,或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脾胃的运化、升降功能,都会出现营养不良。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慢性肾衰竭患者,凡是脾胃功能尚好,有食欲者,即使血Scr较高,全身营养状况也不会太差。若脾胃功能衰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营养状况也就很差,低蛋白血症也就比较突出。所以,中医治疗营养不良的关键是调理脾胃,促进食欲。笔者常采用健脾、和胃、止呕的中药,如温胆汤加减(半夏、茯苓、陈皮、炒黄连、砂仁、炒麦芽),以灶心土100g所煎的水熬药,分3次服。用药轻淡,患者乐于接受,有很好的健脾、开胃、止呕的效果。当脾胃功能得到改善,营养状况也就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