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的骨矿化及代谢异常,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osteodystrophy,ROD)。双四环素标记的骨活检是确定骨转化状态异常的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其他所有生化指标和无创检查手段都不能替代的金标准。它的主要缺点是有创伤性。
ROD以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性骨炎、软组织钙化、骨性佝偻病、骨硬化、骨滑脱、骨畸形、骨再生障碍和病理性骨折为临床特征,可以在慢性肾衰竭的任何阶段发生。在引起ROD的因素中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起重要作用。近30年来,由于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和发展,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但ROD的发生率却很高,危害亦很大,目前,治疗尚有一定难度,因此,备受肾科临床医生的重视。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钙磷代谢异常及继之出现的骨代谢异常,从而导致骨的质和量出现改变,临床上可出现肾性骨病的一系列表现,如骨折、骨病、儿童期生长发育迟缓等。
1.骨骼X线摄片 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软化、肾性佝偻病、纤维性骨炎、骨硬化及软组织和血管钙化等。本检查虽广泛应用于ROD监测,但仅能对骨病进行定性和半定量诊断,因而敏感性不高。
2.骨密度测定 ①X线骨密度估计法;②单光子吸收法和双光子吸收法;③双能X线骨吸收测量法及高分辨率CT。
3.双四环素标记的骨活检是确定骨转化状态异常的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骨病理检查,可做出诊断。骨病理活检可明确肾性骨病的诊断与组织学分类。
高转化型ROD常见于甲状旁腺增生和功能亢进的患者。重要病理变化是纤维性骨病与骨强度较差。表现为骨细胞增生活跃,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活性以及骨转化率均增加。实验室检查:血钙降低,血磷、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升高和血PTH水平显著升高。X线检查可发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所致的骨膜下吸收、骨硬化等特征表现。
低转化型ROD包括软骨病(osteomalacia,OM)和无力性骨病(adynamicbonedisease,ABD)两种类型。发病机制与活性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以骨钙化为主要病理性特征。
OM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60岁),骨骼易于变形。骨活检显示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数目和活性降低,总骨量变化不定。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血磷增高,血铝通常也升高,而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常降低。X线主要表现为假性骨折。
ABD的危险因素为男性、糖尿病患者,易于骨折。骨组织学改变主要为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总骨量减少。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或轻度降低,血磷正常,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多正常或偏低。
混合性ROD的特点是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矿化缺陷引起,骨形成率正常或降低,总骨量变化不定。是高转化型ROD和低转化型ROD两种疾病混合的类型。临床表现常为纤维性骨炎和软骨病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