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肾的病理变化

肾阴、肾阳在人体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对立的动态平衡,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机体的这一阴阳对立统一态势遭到破坏,体内便产生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就会出现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阴阳两虚、肾虚水泛等一系列证候。

一、肾阴虚证

肾阴虚证是由于肾阴亏虚,肾精不足,导致虚热内扰所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形体消瘦,颧红,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久病伤肾,或失血耗液,或温热病后期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或情志内伤等耗伤肾之精液所致。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本,具有滋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器官,并制约阳亢之功。肾阴亏虚,不能充养五脏、脑、骨、耳窍,故形体羸瘦,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视力减退,健忘;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故见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肾水亏虚,不能上承于心,心火偏亢,则见失眠多梦;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则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说明:本证病位在肾,病性属阴虚,辨证: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

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与阴虚症状共见。

二、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其温煦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神疲乏力;或尿频清长,夜尿多;或见性欲冷淡,男子阳痿、滑精、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面色㿠白或黧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或久病及肾,耗伤肾阳所致。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和推动的作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温煦失职,阴寒盛于下,则腰膝酸软冷痛,下肢尤甚;阳气不足,不能鼓动精神,故神疲乏力,头昏耳鸣;肾阳不足,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减退,故可出现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肾阳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功能障碍,故尿频清长,夜尿多;面色㿠白或黧黑,舌淡胖,脉沉弱,均为阳虚之象。说明:本证病位在肾,病性属阳虚,辨证: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

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尿频清长,夜尿多,性欲减退与虚寒症状共见。

三、肾气虚证

肾气虚证亦称肾气不固,是由于肾气亏虚,失于封藏、固摄无权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腰酸腿软,神疲乏力,耳鸣耳聋,眩晕健忘;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或遗尿,或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脉弱。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年高肾气亏虚,或年幼肾气未充,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致肾气亏损,失其封藏固摄功能所致。肾气亏虚,骨髓、耳窍失养,故腰酸腿软,耳鸣耳聋;气不充身,则神疲乏力;肾气亏虚,固摄无权,膀胱失约,故见小便频多,或遗尿,或小便余沥不尽;肾气虚精关不固,男子滑精、早泄;带脉失固,女子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足,冲任失约,则女子月经淋漓不尽;舌质淡,苔白,脉弱,皆为气虚之候。说明:本证病位在肾气,病性属虚,辨证:肾气虚证。

辨证要点:

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脉弱。

四、肾阴阳两虚证

肾阴阳两虚即肾阴虚兼肾阳虚。

临床表现:

精神疲惫,腰酸腿软,既怕冷又怕热,脱发,耳鸣,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低下,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

由于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的精气不足,同时两者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即“阴阳互根”。因此,肾阴虚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累及肾阳,而肾阳虚到一定程度时,亦可伤及肾阴,形成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肾阴阳两虚证。可见:本证病位在肾,病性属阴虚+阳虚,辨证:肾阴阳两虚证。

辨证要点:

肾阴阳两虚是由肾阴虚+肾阳虚所形成。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肾虚的人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未老先衰的症状,如精神疲惫,腰酸腿软,既怕冷又怕热,脱发,耳鸣,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低下,闭经等症。

五、肾阳虚水泛证

肾阳虚水泛证是指肾阳虚衰,不能调节水液,以致水湿泛滥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畏寒肢冷,或见腹部胀满,甚者心悸胸闷,喘咳痰鸣,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

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和开合作用,肾气虚弱,膀胱不能气化津液,故小便不利而尿少;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溢于肌肤,停于胸腹,故全身水肿,胸腹胀满;水液不能蒸腾气化,势必趋下,故下肢尤甚;若水气上凌心肺,致心阳受阻,肺失肃降,则见心悸胸闷,喘咳痰鸣;肾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则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细,均为阳虚水停之象。说明:本证病位在肾,病性属阳虚水泛,辨证:肾阳虚水泛证。

辨证要点:

水肿以腰以下为甚,小便不利与肾阳虚症状共见。

六、肾精不足证

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充,表现为生殖、生长功能低下的证候。

临床表现:

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性欲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足痿无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禀赋不足,先天元气不充,或后天失养,或久病不愈等所致。肾精不足,即一般所称的肾虚,它与肾阳虚和肾阴虚的不同之处在于仅有虚象,而没有明显的虚寒或虚热现象。肾精亏少,肾气不足,则性功能减退,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精亏则髓少,髓少不能充骨养脑,骨骼失充,脑髓空虚,故小儿可见五迟(立迟、行迟、发迟、语迟、齿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软、口软),成人则见未老先衰现象,以及足痿无力等。说明:本证病位在肾精,病性属虚(不足),辨证:肾精不足证。

辨证要点:

小儿发育迟缓,成人生育功能低下,未老先衰为主要表现。

七、肾不纳气证

肾不纳气是指肾气亏虚,气不归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酸腿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肾,或年老体弱,肾气虚衰,或劳伤肾气所致。本证实际上是肺肾气虚的一种综合表现。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虚,下元不固,气失摄纳,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气短喘促;动则耗气,肾气益虚,故动则喘息益甚;久病伤阴,或素体阴虚,则可兼见颧红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肾气阴两虚之候。若肾气虚极,导致肾阳衰微,则可见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大无根等阳气欲脱之候。可见:本证病位在肺、肾,病性属气虚,辨证:肾不纳气证。

辨证要点: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肾气虚症状共见。 VXXiqtRlTcIzfNc5qUZ6wYLl3lIeLeixnVmSKXZv1yxurveYDoft5A2l7xs+ji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