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高粱

高粱因其在五谷之中结实最高而得名。高粱植株茎秆很高,形状像芦苇,但中间是实心的,叶也像芦苇,黍穗像大扫帚,颗粒像花椒般大,呈红黑色,椭圆形而稍扁,外表面具一层棕红色薄膜,基部色较浅,可见果柄痕,质硬,断面白色,富粉性。

【性味归经】

气微,味淡微甘,熟则味甘微涩,性平微温、无毒。入心、脾、肺、肾经。

高粱源于植物,性偏阴;气微味淡微甘,从气味而言性平。但在五谷之中,高粱茎秆最高,是“谷之最长者”,且主产于北方而味甘,可知得天之阳气较多,且多炒后入药,所以性微温。

高粱味甘入脾胃,质重而能降,为种子而能益肾。高粱有红白两种,白者入主肺,红者主入心,所以高粱能入心、脾、肺、肾四脏。

【主要功效】

1.和胃健脾

高粱为五谷之一,五谷均以入脾胃为主。高粱味甘能补,入脾而补脾益胃,但质重而位高,故主降,有补脾气而降胃气的作用,所以可以用来治疗食积、消化不良等。

2.降气

高粱结实最高而质重坚实,所以性虽微温而能降。结合其入脾胃而味甘能补,则高粱能健运脾胃而止呕吐,可用于脾胃虚弱,如治脾胃虚弱,小儿消化不良:高粱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其研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2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高粱降气之功,还可用于妇女倒经、胎产不下等,但毕竟为食疗之物,力微难任重,故现临床少用。

3.涩肠止泻

五谷之中,高粱独带涩味,有涩肠止泻之用,尤宜于治疗慢性腹泻。高粱有性黏者,有性不黏者,性黏者黏性与涩味相合,能益阴而涩肠。性不黏者则益气而涩肠。《本草纲目》指出高粱气味“甘,涩,温,无毒”“温中,涩肠胃,止霍乱。黏者与黍米功同”。高粱的糠皮味更无甘而独具涩,故补性去而涩性存,有较好的收敛止泻作用。 ptFHO7Y8wn5jSd5j/SR5VrsBwJJI/ero7bvluWErgevZVgVP1BuR6SSCiwzESx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