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荞麦

荞麦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栽培的荞麦有4个种,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种,以甜荞作为粮食。《本草纲目》云:“荞麦之茎弱而翘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荞曰荍,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为甜荞,以别苦荞。”因其种子色黑,故又名乌麦。

荞麦常生于荒地、路边,栽培比较简单,且宜密种。密种则结实多,稀则结实少。除需水较多外,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期短,《本草纲目》云其“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且常与其他植物轮种,如在稻麦收割后种之,或与苜蓿等混种。荞麦果实成熟迅速而易落,有后熟特性,所以应在完全成熟前收割。北宋陈师道《后山丛谈》提到了荞麦与气候和物候的关系,“荞麦得月而秀。中秋无月,则荞麦不实”。

【性味归经】

气无,味微甘,微凉。入脾、肺、肾经。

荞麦源于植物,性偏阴;气微味微甘,从气味而言性平。综合起来,荞麦性偏凉。但若经炒熟后用,则味甘而气清香,辛甘合化为阳,则性转平或微温。

朱弁《曲洧旧闻》云:“荞麦,叶黄、花白、茎赤、子黑、根黄,亦具五方之色。”所以荞麦五脏皆入,但从主要特点而言,其味微甘能入脾,色黑能入肾,得秋之气独厚能入肺,所以主要入脾、肺、肾三脏。

【主要功效】

1.降肺气

荞麦生长发育迅速,秋种秋收,全禀秋金之气而生而成,独得秋金之气,而荞麦色黑,有金水相生之象。收割时荞麦种子未完全成熟色白而满含白汁,收割后种子后熟即转成黑色,亦金水相生之象。故荞麦兼入肺肾,有肃降肺气之功。如治咳嗽上气:用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水一碗,顺手搅千下,饮之,良久下气不止,即愈(《儒门事亲》)。

2.消积滞

荞麦为谷物,味甘气清香能补脾,味甘色黑能补肾,具有粮食“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孟诜)的作用。但毕竟荞麦仅得一年中秋金之气,有棱角而锐能破,又为种子而色黑故趋下而入肾,所以荞麦虽能下气消积,治疗消化不良,但仅能在救荒缺粮时暂服,而不能长久赖之以养人。杨起《简便单方俗论》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且载:“以沙糖水调炒面二钱服,治痢疾。”

【食用注意】

荞麦虽为谷麦,但本品补少消多,脾胃虚弱者慎用。且荞麦性偏凉降,故体质虚寒者不宜久服多服。《本草纲目》云:“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非所宜矣。孟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也。” InQjLIbDhMeClp9d0PKOQyC6GOOFOTDX6JehAQEJkHfVyJGTjWtZuqjk71v3KB9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