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粳米

粳米是稻米中谷粒较短圆、黏性较强、胀性小的品种。全国各地均产。五谷之中,粳米食用最多最广。稻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分胚乳和胚(包括子叶、胚芽、胚根、胚轴)两部分,但实质上主要食用部分是胚乳。粳米饭质黏而不糯,黏度较糯稻小,但比籼米强。最多食用的粳米色白味甘,多取晚粳米食用。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入脾、肺、肾。

粳米在我国种植地有南北之分,产地有水旱之异,生长成熟时期有早中晚之别,大米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有青、红、黄、白、黑之不同,所以粳米的寒热之性和归经可能稍异。如南方夏产之粳不如北粳性寒而入脾胃,秋冬所产之粳亦禀天气之寒凉而入肺。《本草纲目》云:“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迟粳、晚粳得金气多,故色白者入肺而解热也。早粳得土气多,故赤者益脾而白者益胃。若滇、岭之粳则性热,惟彼土宜之耳。”另外,粳米作为人类的主食,常煮熟做成饭粥之类,所以应用时有生熟之别,比如说粳米生用可能偏于凉,但煮熟为饭则偏温。但总体上,粳米在五谷中味甘较胜,所以性平或偏温为主。但粳米经炒后性更温,如《食疗本草》云:粳米“新熟者动气,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此处干饭,指米饭经晒干又经炒食者,得火气较多,故易生内热。

粳米为饭,气微香,味甘,质黏而不糯,柔软度和黏度适中,性质中正平和,得土之气厚,故为脾之谷。粳米又色白而入肺,取自种子故能入肾。

【主要功效】

益气养阴。

粳米做出的饭质黏而糯,质柔润而不油滑,秉中正平和之气。粳米饭味甘能补,气香醒脾,故能补后天脾胃之气。色白入肺,味甘能补,故能补肺气。又粳米为稻的种子,含先天生殖之精,可补养先天精气,但终究种子的胚已去,补肾之力较弱,而以补养脾肺为主。

粳米的米质居糯米与籼米之间,煮熟后黏而不腻,油润而不滑,煮粥含汁液甚浓,所以既能补后天脾胃之气,又能益肺胃之阴,养肺胃之阴而无恋邪之弊,滋肺胃之液而无滑肠之虞。常用于呕吐、泻痢或温热病所致的脾胃阴伤、胃气不足、口干渴等。可入药,也可单用,也可配伍药物使用;可生用,也可熟用。如《伤寒论》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的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和治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即用本品益脾胃而补虚益阴。再如治霍乱吐泻烦渴欲绝:用粳米二合研粉,入水二盏研汁,和淡竹沥一合,顿服(《普济方》),即取粳米益气养阴的作用。如以益气健脾为主,还常将粳米炒黄用(经炒后粳米黏性大减而香气增,故补阴之力减而益气健脾之功增强),如治婴儿吐奶因脾胃虚弱者:用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粳米因得天地中和之气,其性平和,色白味甘气香能补后天脾肺之气,又是种子能补先天肾精之气,还能养阴滋液,所以在五谷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人类最佳的主食。 kZY+QSqeFSjpm6jblb9Dq7qWGoLyvbOwmiW2Ijkj8ozWv4BVS3wJIYo4meIZVA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