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小麦

小麦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的小麦主产于北方。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类。春小麦春种秋收,生育期短,约100天;冬小麦秋冬播种,次年夏天成熟,生育期长达180天左右。

【性味归经】

气微,味淡微甘,性微凉。归心、肝经经。

关于小麦的寒热温凉之性,历来记载不一。其实,小麦有一年生者,也有越年生者。冬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得夏季阳气充足,所以性偏温;春小麦因为是春种秋收,得秋令之气,所以偏凉。《本草纲目》说:“颂曰: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地暖处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所以小麦以冬小麦较好。另外,小麦的产地也会影响其寒热之性。产于北方者受寒水之气较多,性略偏凉;产于南方者受温热之气较多,性略偏温;而主于我国中部地区者则性较平和,所以习惯上用产于江淮地区的小麦(淮小麦)入药。

小麦源于植物,性偏阴;气微味淡微甘,从气味而言性平。综合起来,小麦性微凉。

因新麦味甘较突出,性易偏温,故小麦常以陈久者入药,久置则甘味少而味淡,故性微凉。但小麦为谷类,常煮熟作食,烹煮对其性也有较大影响,久煮之后,麦性变平;若经炒食,则气香而甘味增,故性转温。

【主要功效】

1.养心除烦

小麦味甘能补,为心之谷,能入心补心。习惯上取陈久者入药,因其性微凉,有养心清心除烦的作用。如治妇女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因本品煮汁黏稠而味甘,所以兼有益阴的作用,如治疗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食医心镜》)。

2.补肝虚而解郁

小麦味甘能补,多芒能散。凡有芒有毛之药皆能宣散,其中有芒而气辛者,入肺宣散;有芒而气平者,入肝宣散。小麦有芒而气平,所以可入肝解郁,宜于肝气虚弱而兼气郁者。小麦因此也被称为“肝之谷”(《素问·金匮真言论》)。如前述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病,其中用小麦不仅能养心除烦,更能补肝虚、解郁气,一物而取三用也,所以方中小麦不能以生地、丹参等药替代。又如治瘿气:用小麦一升,醋一升渍之,晒干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两,和匀,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小品方》)。

3.补益五脏

小麦为五谷之一,凡谷物皆味甘能补,小麦色黄白故入脾肺补气,又小麦为种子,肾亦相当于人之种子,故小麦能入肾补肾。麦粒有颖片、外稃和内稃层层包裹,有心之象,故小麦还能补心气。合而言之,小麦能补养五脏。

【食用注意】

小麦入药以淮小麦为佳,我国南方所产小麦性温质黏,不宜入药用。《随息居饮食谱》云:“南方地卑,麦性黏滞,能助湿热,时感及疟、痢、疳、疸、肿胀、脚气、痞满、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 UgSkNC0yXqOxCRFKf1+p6g+flKJzVJlsYHqSHfWUWWh3ivyyT59uNwzgl9nVAjI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