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五谷

谷果畜菜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是人类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精气禀受于父母,称为先天精气;脾为后天之本,其精气主要来源于饮食,称为后天精气。而从饮食中所得的五谷精微之气(后天精气)又反过来充实和促进先天精气(肾气)的生化功能。

人所处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甚至地位不同,主食也有异。虽然“五方之气,九州之产,百谷各异其性”(《本草纲目》),但是五谷皆气微或气香,味淡或味甘,性皆中和或微温,历代本草均载五谷的共同作用能治疗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坚筋骨,明耳目,补中益气,润养五脏等,实际上是对“五谷为养”的进一步阐释。

五谷虽然因为品种的不同,各先走其所喜,分别先入五脏中之一脏,各有其归属的核心脏器,但最终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既入脾,又入肾。因五谷均味甘而气香,故入脾而补后天之气;又都是植物的种子,凡种子均入肾,故能补先天之精。所以五谷都有养脾益胃、补肾益精的作用,这就是“五谷为养”的本义所在。所以东南之人多食粳米,西北之人多食麦面,都一样可以长养身体。

狭义的五谷在《黄帝内经》不同篇章中有不同的内容。总结起来,麻、麦、小豆为肝之谷,黍、麦为心之谷,稷、粳米为脾之谷,糯稻、黄黍为肺之谷,豆和大豆为肾之谷。现略述于下。

(一)麻

麻为肝之谷,在五行属木。《灵枢·五味》云:“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中列胡麻、亚麻、大麻三种,其实这三种都不是人类的主食。其中,胡麻即芝麻,有黑、白、赤三种。从中医学角度而言,黑芝麻色黑入肾,常用于服食;白芝麻色白入肺,多用于榨油;红芝麻色赤入血,亦用于服食。至于亚麻,李时珍指出:“即壁虱胡麻也,其实亦可榨油点灯,气恶不堪食。”现代主要取大麻的韧皮纤维用作纺织原料,一般不作为食物,但在我国的少数地方,如广西长寿之乡巴马,至今仍用大麻仁榨取食用油。因大麻种皮绿色,故入肝为主。据此估计,古人所谓的肝之谷,很可能是大麻(火麻仁)。

(二)麦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所以麦属木,为肝之谷。

麦的种类有很多。《本草纲目》谷部列麦类有:小麦、大麦、穬麦(即裸麦,西藏通称青稞)、雀麦(即燕麦)、荞麦、苦荞麦。入药常用的有小麦、大麦。苏颂《图经本草》云:“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地暖处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转引自《本草纲目》)

麦是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麦,芒谷。”麦本义即作为主食原料的小麦,《素问·金匮真言论》的肝之谷当是小麦。

但是,在《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等篇章中,又有麦属火,为心之谷的说法。后世诸家对此见仁见智:有主张属肝者,如郑玄认为,麦有孚甲,故应肝木,《名医别录》也说,麦养肝气;有主张属金者,如许慎认为,麦在秋季金旺之时而生,夏季火旺之时而死,故应属肺金;孙思邈则认为麦养心气,故应于心。

(三)粳

粳米很早就成为我国人民的主食,而且作为药物出现在古代的医籍中。《灵枢·五味》云:“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在这里,粳米是大米的总称,是脾之谷。

在实际生活中,大米按其黏性可分粳稻、籼稻、糯稻三种。粳稻谷粒短圆,米的黏性较强,但比糯米的黏性小,胀性小。籼稻谷粒细长,米的黏性差,胀性大。糯稻谷粒有短圆形的,也有细长形的,米粒中含大量的糊精,黏性最强,胀性也小。在《黄帝内经》中有时将稻与粳分列,这时,稻即今天所指的“糯稻”,而“粳”则是指做成米饭后,质黏而不糯(黏度较糯稻小)的稻米。实质上,尽管现在我们每天吃的大米多为杂交稻,但除少数黏性强(又称糯性)的外,均可归属于粳米范围。

米饭油润黏滑的程度,决定了米质养阴滋液功用的强弱。所以,如果单纯补养脾胃之气,以籼米为优。如果须兼养肺脾胃之阴液,以粳米为良。而糯稻饭因质地太黏腻,虽能滋养肺胃之阴,但终究有碍脾胃的消化功能,所以历代本草更推崇粳米。

(四)稻

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道:“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谷稻。”五谷之中的“稻”,专指糯稻。这点已成共识。如寇宗奭云:“稻米,今造酒糯稻也。”李时珍亦云:“本草则专指糯以为稻也。”自古以来,糯稻为五谷之一,为肺之谷。

糯稻是五谷之中性质最黏腻的品种。

(五)豆

在五谷中,豆和大豆为肾之谷。因豆类植物众多,其中小豆在《素问·脏气法时论》又列为肝之谷,大豆则在《灵枢·五味》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等篇中列为肾之谷。因此,以大豆归为肾之谷较宜。

因黑色属肾,故以黑大豆入肾为最佳。

(六)黍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谷黍。”古人认为,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所以名“黍”。所以,黍为心之谷。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按:罗愿云,黍者,暑也。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盖黍最黏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温暖,故功能补肺,而多食作烦热,缓筋骨也。”

黍米目前少用于药食,其功用特征是:①益气。黍米待暑而生,暑后乃成,其味甘,故得暑热之气而性温。黍米是谷物,又味甘性温,所以能益气。《本草纲目》引孙思邈之语云:“黍米,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主益气。”②助湿热。黍米甘温能益气,但同糯米一样,质黏滞而难消化,所以有助湿热之弊,李时珍云黍米“多食作烦热,缓筋骨”。 15p/57Qz9dapDGP/ITo9hb4GznIplWp6G1gqPgQewiO5n8oiUPmD2bgWLDQxPce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