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忌口与发物

根据药食同源理论,如果人们在生病期间和病后,有意识地进食有利于疾病康复和防止疾病复发的食物,称为“食养”或“食疗”。相反,如果治病服药期间和病愈后进食不当,则对疾病的康复和健康不利。这些不该吃的饮食,称为“食禁”或“食忌”,俗称“忌口”。

忌口并非中医的专利,西医学也提倡在服用不同药物时要适当忌口。西医学忌口是建立在微观的、单一的、静止的食物化学成分基础之上的,其特征是群体性显著,针对性、规范性极强。如慢性肾病忌盐、糖尿病忌糖等。

相比于西医,中医更重视饮食宜忌。《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味所禁”的理论,《素问·五脏生成篇》也有“五味之所伤”之说,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发展总结,形成了一套为大家所遵循的理论和学说。汉代《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中国医学根据几千年的实践,在治病防病中提出了不同的饮食宜忌,其总的原则是以食物的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偏胜,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个体化治疗。即使患的是同一个疾病,由于每个人病证的寒热虚实及阴阳偏盛不同,中医的证候不同,忌口也不相同。所以中医忌口具有个体性显著、灵活性、模糊性很强的特点。临床要密切观察证候变化,随之调换忌口食物,辨证忌口。中医忌口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与病证有无矛盾;二是饮食与药物有无矛盾。另外,对于孕产期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也有特殊的忌口。 vKfbdDXuAKGtTXYIdOyKt/3LTGZ+hI6KfCOj45zEiOfRtnXK5Coolt4sr8yGy3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