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水产类食物的基础药性

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分为淡水和咸水两大类,其中咸水约占97%,而在占比仅约3%的淡水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及浅层地下水等较易开采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

人体内水的分布与地球上水的分布如出一辙。水分占成人体重的50%~70%,统称“津液”。人体内的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和涕、唾、泪等。津液同气血一样,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内的津液主要以咸水(如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汗液、尿液等)的形式出现,相当于海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人体内的淡水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结合,形成胶体状态,相当于被固定的淡水、土壤中水、深层地下水。其余则是直接用来濡养脏腑、温养肌肉、润滑关节的津液,量极少而作用极大。在人体津液的输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肾起主宰作用。《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肾合膀胱,主水而味咸,所以,地球上的海,即对应于人体的肾与膀胱。地球上的水,即对应于人体的津液。

正是由于“海者,人之肾”,所以中医理论认为,凡是海产生物,都可以入肾与膀胱。凡海生的血肉有情之品,不论是贝壳类(蛤蜊、扇贝等)、鱼类(大黄鱼、多宝鱼等),还是节肢类(虾类、蟹类等)等,除能补养气血外,在补肾益精方面较其他淡水动物作用要强得多。而海中所产的植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都可以入肾脏而利水湿。

较早阐述水产生物的药用机理的是《圣济经》“药理篇”,该篇“权通意使章”指出:“物各有性,性各有材,材各有用。圣人穷天地之妙,通万物之量,其于命药,不特察草石之寒温,顺阴阳之常性而已。以谓物之性有尽也,制而用之,将使之无尽。变而通之,将使之无穷。夫惟性无尽,用无穷,故施于品剂,以佐佑斯民,其功用亦不一而足也。”该篇指出物各有性,有“因其性而为之用者”,也有“因其所胜而为之制者”,并举獭、鱼等为例,以冀举一反三,领会药物的功用。以下试作分析。

水獭:《圣济经》云:“獭善水,以除水胀。”水獭是半水栖兽类,主要以鱼类作为食物,也捕捉小鸟、小兽、青蛙、虾、蟹及甲壳类动物,有时还吃一部分植物。它们傍水而居,喜欢栖息在湖泊、河湾、沼泽等淡水区。水獭水性娴熟,善于游泳和潜水。它游动的速度很快,每分钟50多米,而且升降和转向十分灵活。它在水下可以潜游4~5分钟,潜行距离相当远。水獭为兽类,但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主要用腹部贴着地面匍匐前进、滑行、打滚和断续地跳步。獭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同其他兽类动物一样可以补益精血。正是由于水獭善于游泳和潜水,中医传统药理学认为獭肉可以治疗“水气胀满”(《日华子本草》)。

鱼类:《圣济经》云:“川泳莫如鱼,故以治水肿。”鱼类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脂等,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容易转变成人体的蛋白质,对于低蛋白血症相关的水肿有较好的疗效。

当然,产于水湿中的药物能“利水湿”,是就一般规律而言。中医认为,凡利湿之品多易伤阴,但水产动物由于是血肉有情之品,所以常常既能补阴,又能利湿,是“补阴而不碍湿,利湿而不伤阴”之品。比如鲤鱼生于水湿之中,故能利湿;鲤鱼又是血肉有情之品,故能补养气血。所以,鲤鱼适宜于用来治疗气血(或精血)亏虚,水气不化,水湿内停者。少数水产生物甚至专以补养精血为主,如《温病条辨·中焦篇》解释新加黄龙汤中用海参的原由:“海参咸能化坚,甘能补正。按海参之液,数倍于其身,其能补液可知。且蠕动之物,能走络中血分,病久者必入络,故以之为使也。” hFQamz5TozAbbo+aSUoB4Q9H3hwjyXCmHBnR+73OHdBlB44Jtj+EReWYumiKr1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