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特殊检查患者沟通技巧及案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先进技术应用在临床医学,发明了一些特殊的检查手段,它们为人类攻克顽疾、延长生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也给传统医疗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使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都变得日趋复杂,并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医疗费用的上涨、服务的物化、人文沟通的减少及伦理问题突出等。

为了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患者有时需要接受一些特殊检查。所谓“特殊”,是指通常不被大众所熟知,所以可能更易于引起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导致医患矛盾。这些特殊检查包括:有创检查(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脑脊液穿刺、食管调搏、肾活检和心内电生理学检查等),价格昂贵的检查(PET-CT、增强CT和基因检测等)、涉及隐私的检查(妇科内诊、泌尿外科和传染疾病相关的一般检查等)。有时做特殊检查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其相关检查的必要性、操作过程和潜在的风险等。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从而使患者以积极放松的心态配合检查?就要求我们在有效良好的医患沟通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不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能以积极放松的心态配合这些检查,那么我们在医患沟通前,首先要了解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沟通。

一、特殊检查患者心理分析

(一)担心特殊检查昂贵的心理

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2014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为7 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比2009年增加4 218亿元,年平均增长19.9%,研究发现,在控制如收入、医疗保险和年龄结构变化等非医疗技术因素后,2019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比新一轮医改前已经下降了超过12个百分点,但是个人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5 875.9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8 489.5亿元,增加了12 613.6亿元,是2008年的3.15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医疗技术创新,也就是高昂的检查费用。人均医疗费增长速度过快,严重侵害公共利益。

一些特殊疾病,需要明确诊断,需要做昂贵的检查如:PET-CT、基因检测、增强CT和磁共振等,患者的第一反应不是关心病情,而是“怎么这么贵”“有必要吗”“能不能做别的检查替代”,并且有些检查医保还不报销。另外,有些患者往往对医生存在不信任,对于新的技术检查存在误解,认为可能存在骗局,或者认为医生有利益关系等。

(二)保护隐私及羞愧心理

患者可能因为某些难以启齿的行为,或者不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疾病,或者可能已知自己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梅毒、艾滋、乙肝或者其他一些传染病,害怕自己的隐私被人知道,导致葬送婚姻或者事业。有时他们渴望与家属交流,又担心传染给家属,并且害怕被歧视,因此患者很容易感到孤独和绝望。治疗上多也不积极,甚至有些人相信街边的小广告、偏方,而耽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有些特殊科室,如妇科或泌尿外科,许多患者患有“难言之隐”,敏感部位羞于见人,尤其碰到异性医生的时候,会感觉更尴尬,使整个就诊过程不顺利。

(三)担心甚至过分夸大有创检查危害的心理

一些特殊疾病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和脑脊液穿刺等需要引流积液缓解症状或明确诊断,患者可能过于担心操作导致的疼痛、感染、出血等问题,甚至焦虑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对于一些需要活体组织检查来明确肿瘤性质的患者,常担心操作对脏器的损伤、肿瘤是否因此播散、出血及出现麻醉意外等。虽然患者的这些担心有一定道理,但是医生会根据其全身总体状态及疾病性质,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给予患者及家属一个综合意见,解释进行这些检查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等,往往在充分的医患沟通基础上,最终由患者及家属决定是否进行这些有创的特殊检查。

二、特殊检查沟通技巧

对于特殊的有创检查,医护人员首先要了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对于涉及隐私的检查,我们则要采取不同策略进行沟通。对于妇科的内诊或敏感部位的检查,如果需要脱掉衣物时,不要用粗鲁的语言,如“脱裤子”“脱内衣”等,这些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不适、紧张和厌恶情绪。尤其女性检查者遇到男性医生时,男性医生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最好有患者家属陪伴。对于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男性医生至少要有一位自己的女性同事陪伴进行相关检查,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说明检查目的,可能触碰的部位,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

一些有创检查,如前所述,当患者及家属由于过分担心可能存在的风险而犹豫不定时,医生则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说明检查的必要性、穿刺的目的和潜在的风险。在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准备工作并签署相关操作的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的重要性等同于一份手术协议书的签署。操作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避免患者过分紧张;因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需要注射造影剂,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风险,如肾脏损伤、甲状腺功能损伤和过敏等。有些检查做的过程中还需要患者配合,如冠脉CTA需要憋气,部分患者因不会憋气导致成像不清,需要重复检查。有研究表明,在行冠脉CTA前给予患者适当的憋气指导或憋气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冠脉CTA成功概率。肺功能检查如果能够在检查之前做好心理沟通、示范以及动画演示、视频演示等措施可以大大缩短肺功能检查时间,并增加成功率。胃肠镜检查痛苦大、耐受性差。研究数据表明,做过胃肠镜的患者超过半数不愿再做胃肠镜,超过1/3的人对该项检查有恐惧心理。通过检查前良好的护理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检查前的焦虑情绪,患者的依从性和检查的成功率都有明显提高。

一些检查就相当于一次小手术,例如对于某些肾炎或肿瘤的患者需要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利用膀胱镜、宫腔镜、支气管镜等的侵入性检查来获取组织标本等。疾病自身对患者自然而然带来压力的同时,治疗前进行的这些有创检查,患者无形中又一次承受创伤;而这些检查可能是必须的,往往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影响其远期预后。这时要求医生要更加耐心地讲解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同时对待不同的患者可能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甚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完成后还要做好安抚工作。

三、针对于不同人群进行特殊检查的沟通技巧

(一)对于老年人进行特殊检查的沟通技巧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这类人群往往患有多种疾病,身体各个器官功能退化,并伴有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减退。医生进行特殊检查时,其过程时间会更长,操作时更要多观察、多留意患者的反应。要求医护人员对待这类人群要更有耐心,更讲究方法,才能顺利完成相关检查。以肺功能检查为例,可以应用CICARE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由接触(connect)、介绍(introduce)、沟通(communicate)、询问(ask)、回答(respond)和离开(exit)六个环节组成。有研究显示,曲燕红等将CICARE沟通模式运用在肺功能的检查过程中,老年患者满意度和检查成功率明显提高。

(二)对于儿童进行特殊检查的沟通技巧

儿童占特殊人群的很大一部分,医生不仅面对儿童这一特殊个体,更要面对焦躁的患者家属(监护人),尤其是面对有创检查和有辐射的检查时。儿童心智不成熟,对疼痛刺激敏感,易哭闹,这些特点都导致了儿童较其他患者沟通的难度增加。例如儿科检查室往往哭声一片,对于这些小患者医生往往要多花一些心思。要注意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与儿童交流就要用儿童习惯的语言,我们一般也不需要向儿童交代病情,与儿童的交流主要是为了拉近距离,而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儿童医院或儿科会布置很多滑梯,鲜艳的卡通人物形象,以此来缓解孩子就诊时的紧张情绪;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多用鼓励性语言,例如:“不疼吧,你可真勇敢!真是个男子汉!”“哇!小大人呀,真坚强,不哭啊”。检查过程中可以和小患者适当地有肢体触摸,增加亲密感,缓解孩子的恐惧情绪。

因为儿童并不具备民事能力,其重要决定都需要监护人来完成,因此,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医生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作为医护人员要充分体谅患儿父母及家长的心情,耐心倾听,给予患儿及家长充足的时间诉说病情。告知患儿家长治疗中的风险,要注意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交代患儿病情。例如,现实中对于一些危重疾病的患儿,有时医生往往心生恻隐之心,不忍心告知患儿家属实际病情,或者沟通过程中对于严重性又交代不足,从而埋下隐患,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三)对于孕妇进行特殊检查的沟通技巧

孕妇的检查涉及自身与胎儿,尤其进行必需的相关辐射的检查可能对胎儿影响会更大。这要求我们再三权衡相关检查的同时,要充分向孕妇及家属交代必要性和可能风险,并告知检查过程中将给予孕妇及胎儿保护措施,避免患者担心。对于孕妇安全的检查如超声、磁共振同样也要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孕妇和家属不必要的担心。

(四)对于残疾人进行特殊检查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约占总人口的6%左右,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生活中的障碍,可能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待事物会更加敏感,因此检查时我们更要注意细节,照顾残疾人的感受。进行有创检查时,医护人员应该更多地给予特殊帮助和照顾。

(五)对于传染病患者进行特殊检查的沟通技巧

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有创检查时,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必要的自我防护,但注意不要有歧视的心理、情绪及言语行为等。例如,医护人员要调整心态,理解患者自身对所患传染性疾病的焦虑,部分患者伴有对医护人员的愧疚心理;询问病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对患者使用过的器械,在特殊消毒过程中,要多方面考虑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做好解释工作。

医学科学技术的一次次发展飞跃,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有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但科学技术作为“双刃剑”,它同时也从经济、精神、伦理等方面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只要医护工作者坚持“初心”,本着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初衷,为患者选择最合理的检查、检验方式,做好沟通,就能与患者共建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

特殊检查患者医患沟通案例一

患者,女,50岁,因“阵发性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

患者肺部CT可疑肺癌,伴有大量胸腔积液,需要行胸腔穿刺术治疗及诊断以缓解症状并明确积液性质。

医生: “根据您亲属的肺部CT结果,考虑可能是肺癌,胸腔积液可能也是癌性的,需要给你做个胸穿明确一下诊断。”

患者家属: “×医生,这个有风险吗?”

医生: “没啥风险,这能有啥风险。”

患者家属: “×医生,不做行不行,看患者现在可是真虚弱啊!”

医生: “没事,其他患者做完也都没啥事。你看看这穿刺的协议书,同意就签字。”

患者家属: “这协议书上说的好严重啊!”

医生: “你看看,要是不同意你就不做。”

患者家属很无奈,只能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术前,医生没有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手术时患者异常紧张。穿刺进行顺利,引出血性液体,医生随口对身边的助手说到“血性的,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医护人员无意之中的对话,患者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并且近期进食较差;医方对于这种常规性操作,想当然地认为“小手术没问题”,没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而患者因为过度紧张导致晕厥。猝不及防的突发事件医患双方始料未及,医生赶紧组织抢救,幸好患者逐渐清醒过来,患者醒后哭诉“我得肿瘤了,没救了,我怎么这么倒霉……”,神情异常沮丧!

【点评1】

在这个案例中,医生对于习以为常的操作未免盲目自信,但是对于患者再小的操作可能都是人生的第一次,所以医生应向患者交代检查的必要性、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可以预料的及不可预知的风险等,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术中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让患者对于所做的操作每一步心中有数、身心有所准备。如果如上述医生态度冷漠,与患者沟通不注重方式方法,操作过程中未能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思想上麻痹大意,这样的沟通是失败的。

【点评2】

在检查过程中,没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让患者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导致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得知了自己患有恶性肿瘤,过度紧张,晕厥发作。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现在医患交流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动作上,一句话和一个眼神都可能折射出医生的自信与专业、责任与担当、思维的缜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传递给患者的则是信任与力量。而这名医生完全没有与患者共情的状态,通过父权式的沟通方式,强加给予患者进行检查的决定。

特殊检查患者医患沟通案例二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胸痛1个月,加重1周”入院。

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因病情需要,需要做冠脉CTA的检查,主管医生发现患者因为有慢性肺部疾病,活动后气短,于是与患者沟通检查的情况。

医生: “大爷,因为要明确与评估您冠状动脉的情况,以此决定您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你需要进行一个CT检查(冠状动脉64排CTA),有几点注意事项,我需要向您交代一下。”

患者: “好的呀,×医生。”

医生: “首先,大爷您有没有药物过敏史?”

患者: “没有。”

医生: “那就好,咱们冠脉CTA需要注射造影剂,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没有过敏史,出现过敏的概率会低一些。另外,您做的这个检查可能损伤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您这次检查的肾功能没问题,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做完检查后您要多喝水。”

患者: “嗯,好的,×医生。”

医生: “检查过程中,需要家属陪护,当造影剂注射的时候您会感觉到身体发热,这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分担心。”

患者: “嗯,好的,知道了,×医生。”

医生: “大爷你能憋住气吗,如果憋不了气,会影响图像清晰度的。”

患者: “我试一试,恐怕不行。”

医生: “那您这几天按照我教您的方法反复练习几次,能憋好气了,咱们再去做冠脉CTA。”

【画外音】

医生亲自示范,指导患者练习屏气,练习了几天,患者终于能屏住气了,接下来,患者冠脉CTA也顺利完成了。

【点评】

案例中这名医生不仅与患者沟通冠脉CTA检查的必要性、检查过程的感受、检查的注意事项,还能考虑到患者个体化差异,因为该患者还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屏气不良,可能导致冠脉多层CTA检查失败或者效果不佳,于是指导患者检查前自行进行屏气训练,因为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顺利地完成冠脉CTA检查。

(刘春南 张晓卉 白 冰) 7VjjrKfJKabs/xkjOF3wNkO1wqxsyJLNeRoKZ8TjCxEusSiK98Mn0Sq1Gh5MKz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