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1)肌力训练:
适当的肌力强化训练,可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等。
2)痉挛的防治:
全身性肌肉痉挛患者,可使用口服抗痉挛药物;局部肌肉痉挛患者,可使用肉毒毒素局部注射。
不同的感觉障碍患者可采用针对性感觉和感觉关联性训练以提高其感觉能力。
确定认知损害的类型后推荐认知训练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心理治疗来改善情绪障碍,并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语音和语义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构音障碍者可采用生物反馈和扩音器提高语音和改变清晰度,对严重构音障碍患者可采用增强和代偿性交流系统来提高和改善交流能力。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吞咽困难筛查,吞咽困难患者可采用肌肉训练、冰刺激等方法进行训练,同时也可采用改变食物性状和代偿性进食等方法改善吞咽状况。
在膀胱、直肠功能评价基础上,为尿、便障碍患者制订和执行膀胱、肠道训练计划。
骨质疏松、压疮、关节挛缩、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继发障碍,针对不同障碍进行预防和康复治疗。
持续功能训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康复工程、手术矫形、中医疗法是脑卒中后常用的康复技术。
脑卒中护理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入院后完善心电图检查、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定期监测体温,危重患者持续进行心电、血压检测,必要时给予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气道支持;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维持正常尿、便功能。
防止坠床、跌倒、烫伤;注意良肢位摆放;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等并发症。
入院后于进食前进行吞咽功能测定,根据吞咽困难程度决定采用经口进食或鼻饲等给食方法。
通过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脑卒中早期针对患者听、说、读、写、复述等障碍给予相应的锻炼,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试用文字阅读、书写或交流板加强交流。
维持肺与呼吸道功能,促进痰液排出;正确喂养,预防误吸;有关器具消毒、口腔护理。
保持衣物平整、定期变化体位、使用气垫床等可预防压疮;对已出现压疮者及时进行评级、换药。
早期下床活动和床上主动肢体运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并制动。
每天给予充足的水分,可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养成每天或隔天排便的习惯。
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泌尿功能障碍患者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定期更换导尿管与引流袋。发现尿路感染及时拔除尿管。
1.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指导规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