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如无创性影像学检测或经导管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程度≥50%,血管内操作中低危险者,CAS可作为CEA的候选措施;②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通过导管血管造影提示狭窄程度>70%,当CEA手术风险高但血管内操作中低危患者,首选CAS治疗;③对于颈部条件不适合行CEA者,或CEA难以到达病变部位的症状性重度狭窄患者,某些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大动脉炎稳定期有局限性狭窄患者、CEA术后再狭窄患者,以及放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可根据病情首选CAS治疗。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无效,血管造影显示一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程度>70%,另一侧发育不良或完全闭塞。
①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证实有冠状动脉窃血(盗血)现象,具有明确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②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具有明确患侧上肢缺血症状。
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造影证实狭窄>70%,规范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③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当外科干预风险很大时(如高龄或者伴发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解剖位置不利于手术(如后循环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患者,可进行血管内栓塞术;对于复杂的动脉瘤,应采取联合治疗,如动脉旁路移植术加邻近的责任血管栓塞术。
介入干预治疗须由具有资质的医师接受神经介入培训后,严格按照指南操作规范进行。
1.推荐动脉支架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周期取决于支架材料的类型和目标血管。
2.严格执行动脉支架实施的危险因素控制和合并症治疗。
3.推荐于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记录神经系统检查结果。
4.建议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进行影像学随诊,包括对侧血管及全脑血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