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古道教仙传的内涵和类型

客观地说,大多数专记神仙故事的道教典籍,其书写意图并非文学审美,而在于弘道释教,所以算不上纯粹的文学作品。尽管如此,这些典籍中有不少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且其题材内容、叙事艺术、审美倾向等等,都或多或少对一些纯文学作品如诗词、小说、辞赋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其文学价值不容忽略,值得深入研究。

一、中古道教仙传的内涵

道教仙传属于道教文学范畴,古存云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条目征求意见稿”写过一篇“道教文学”条目的稿子,稿中指出:“从藏内作品看,其中的赞颂、表奏、传记文集等类,基本属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散文传记,各类体裁均备,篇目较多,数量亦大。但按其内容可分为:一是颂赞神明之词……四是神仙传记。” 神仙传记作为“道教文学”之一类,是指道教典籍中以弘道释教为主要意图的记述神仙故事的人物传记。

本书主要从文学角度对中古道教仙传进行研究。这里需要解释两个概念:中古和神仙。

目前,学界对“中古”这个历史分期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在中国,中古是指次于上古的时代。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差异,中古所指时期不同,有时指商周之际,有时指虞夏之时,有时指战国,有时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把两汉包括在内者 。本书所谓“中古”是指两汉至唐五代。至于“神仙”的具体内涵,需要结合“神”和“仙”来考察。“神”和“仙”原本是内涵差别很大的两个概念。东汉许慎《说文》示部释“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称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说文》人部释“仙”曰:“长生仙去。” 言仙是长生不死之人。东汉刘熙《释名》释“仙”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 此则指出仙人要迁入山中。后人所谓神仙,有时是将之视为仙的一种类型,与“地仙”相对而言,更常见的是当一般仙人使用,指具有神异能力且长生不死之人。究其根本,赋予神仙各种特异能力,是古人对自身缺陷或能力不足的心理补偿。“先民们之所以赋予神仙超人的技能,是因为他们体会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通过观念意识的自由创造来补偿。”

中古道教仙传以记述神仙事迹为主要内容,传主多为神仙,但《神仙感遇传》例外,该书皆是叙凡俗传主遇仙之事,但传主并未全部成仙,所以有的传主是神仙,有的是凡人,有的甚至是某种物品。或许正是基于此种情况,香港学者杨莉将《道藏》中仙传类道经分为以下八种:早期仙传、上清仙传、老子神话及年谱、道派仙传、人物传记、主题仙传、道教山志、综合性仙传 。其中就包括了“人物传记”这种类型。当然,笔者认为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二、中古道教仙传的类型

中古道教仙传基本采用“史传体例”为神仙及其相关人物立传,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作家标新立异,由此形成以史传体例为基础的各类传记体式。刘永海《道教仙传述略》将道教仙传分为四类:专传、类传、总传及像传 。这种分类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出道教仙传体例的基本情况,笔者深受启发,但尚有不同意见,故再述以期补充修正。

中古道教仙传内容驳杂,有的是纯文字记载,有的则图文并茂,根据有无图画相配,大致可将之分为两类:神仙文传和神仙图文传。

(一)神仙文传

神仙文传是指以纯文字形式为神仙及其相关人物所立传记。依照传主类型,这种传记又可分为三类:神仙总传、神仙专传、神仙类传。

神仙总传是指各类神仙传记的总集。这种传记一般以丛集形式存在,所记传主数量众多,不分朝代,不限地域,亦不论性别、姓氏及门派师承。开创者应是西汉刘向《列仙传》,该书所记神仙遍布各地,男女皆有,远至上古神话人物如黄帝、赤松子等,近至西汉历史人物如东方朔、钩翼夫人等,各篇传主间或有关系,或无关联。后世采用这种体例的传记颇多,东晋葛洪《神仙传》、六朝见素子《洞仙传》、杜光庭《仙传拾遗》、沈汾《续仙传》、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皆属此类。

在道教仙传发展中,神仙总传还衍变出两种新体式:一种是采取“传文+赞语”的形式为神仙立传。“传文”以散文形式叙述传主事迹,“赞语”多以韵文形式概括传主事迹或兼及赞颂之语,典型者如《列仙传赞》。《列仙传》本是西汉刘向所撰,晋人郭元祖、鬷续、孙绰皆为《列仙传》作过《赞》 ,今所见《赞》仅一种,作者存疑。尽管此前文献已出现“传+赞”的形式,如三国缪袭《列女传赞》,但在道教仙传中,晋人为《列仙传》作赞应算是创举,且这种体式对后世道教仙传产生一定影响,故应予以必要关注。

不过后世仙传中的“赞语”,并非全是工整韵文,有的是随笔式评论,类于读后感。明徐道等撰《神仙鉴》亦采取“传文+赞语”的形式,但赞语基本是散文,是对故事内容或写作艺术的评价。如首集卷七第二节“安期生九年丹就 尉缭子一统功成”,文末附李理赞语:“……最妙是徐市诓却许多男女财物,渺邈而去,是古来第一大拐子。文章顺行不若逆行之妙,此节先将西门诸人掀掊秦皇,写得极其热闹,诸人之来去,写得极其飘忽,然后叙其来由,深得养句之法。”

神仙总传的另一种新体式是“四言标目+笺注”,如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该书为古今一百三十二位神仙立传,每则传记以四言二句为“标目”点明传主并概述传主主要事迹或思想,再引用前人所述传主生平事迹为“笺注”。

神仙专传是指某位神仙的独立传记。这种传记一般是以单篇形式存在,体例与传统单篇史传接近,内容基本围绕传主事迹展开,随着传主具有神异色彩的死亡或得道升仙而告终。《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外传》、西晋华峤《紫阳真人周君传》、西晋魏华存《清虚真人王君内传》、唐冲虚子《胡慧超传》等皆采用这种体例。

神仙类传是指某类神仙的传记。类传是指将来历相同,或性质相似,或行为相类的人物事迹合并列传。神仙类传在中古道教仙传中数量较多,其形式既有单篇,亦有丛集。这种传记当是借鉴《史记》“以类相从”的纪传方式,将同类神仙故事合并立传。具体而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以地域为标准立传。大约成书于南朝宋、齐间的佚名《桂阳列仙传》较早采用这种写法:专为桂阳(今属湖南)的神仙立传。这种体例对后世道教仙传产生一定影响,唐代佚名《武陵十仙传》、唐胡慧超《西山十二真君传》、宋吴淑《江淮异人录》皆采用这种体例,分别为武陵、西山、江淮等地神仙立传。其中,《江淮异人录》虽名为“异人”,但观其内容,基本是记述神仙事迹,故当视为神仙传记。且所记乃“江淮”之神仙事,理应归入类传。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根据地名立传的《西山十二真君传》还糅合了其他类型的仙传的体例特征,详后。

有的以门派或师承为标准立传。南北朝赵升《仙人马君阴君内传》和唐孙思邈所撰《马阴二君内传》,很可能都是为马鸣生和阴长生师徒立传的单篇传记 。唐李渤《真系》包括10篇传文,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上清派各代传人之事迹的仙传集。较为特殊的是杜光庭《三师记》。与其他类传不同,该书的内容除传文外,还有赞语。该书包括三则独立传文,分别记述经师、籍师和度师师徒三代的修仙事迹。此外,各篇末还附有四言赞语。这种“传+赞”的形式应对《列仙传赞》有所借鉴。只是《列仙传赞》的传文和赞语出自不同作家,而《三师记》的传文和赞语出自一人之手。

有的以性别为标准立传。这种传记形式肇始于刘向《列女传》,其后代有继作,晋皇甫谧《列女传》、唐武则天《列女传》、清徐世昌《大清畿辅列女传》等皆属此类。就道教仙传而言,《墉城集仙录》、五代阙名《女仙传》皆是专写古今女仙得道之事的仙传集。

此外尚有以时代为标准立传者,如南朝梁颜协《晋仙传》专为晋朝神仙作传;有以姓氏为标准立传者,如杜光庭《王氏神仙传》、后唐王毂《续王氏神仙传》皆专写王氏神仙之事。

(二)神仙图文传

中古道教仙传中还有一类配有插图的传记,前引《道教仙传述略》将这种传记称为“像传”,但根据这种传记的实际命名情况:或以“图”名,或以“图赞”名,或以“像传”名,则将这类仙传命名为“像传”,恐有以偏概全之嫌。鉴于此,笔者将这种传记称为“神仙图文传”,亦即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为神仙或与神仙相关的人物所立传记。根据传文内容,神仙图文传可分为两类:神仙图传和神仙图赞传。

神仙图传作为图文相配的一种神仙传记,一般由“图+传文”构成。《道教仙传述略》认为“道教像传产生于唐代,至宋元形成规模” 。事实上,这种体例的产生时间可能早得多,开创者或许是秦汉人阮仓。其所撰《列仙图》已佚,但根据后世文献的引用叙述,该书很可能是图文相配。葛洪《神仙传序》称:“昔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撰又七十一人。” 其言“记”,而非“画”或“绘”,且与刘向所撰纯文字的《列仙传》相提并论,说明该书除了图,应还有对图画人物的文字介绍。晋人《列仙传赞》亦称:“余尝得秦大夫阮仓撰仙图,自六代迄今,有七百余人。” 按,撰:撰写、撰述。该材料同样表明,《列仙图》应有文字内容。此外,依据后世道教仙传中称“图传”者皆为图文相配的实例来看,《列仙图》应是“图文”相配的神仙图传。

《列仙图》这种图文并茂的体例,可能对后世一些道传仙传的体例产生过影响。元赵孟頫《玄元十子图》 便是采用图文相配的方式,分别为关尹子、文子、庚桑子、尹文子、列子、庄子等十位仙真立传。该文开头有总序,交代写作缘由及意图,之后是每位仙真的文字传记配上各自的画像。佚名《许太史真君图传》 亦是图文相配,但开头有两道诏书和一道诰书,且与《玄元十子图》中一人配一图相区别,该传不仅以连环画(多达五十余图)的方式将许真君的事迹做了系统完整的介绍,还在传末附上十二位与许真君相关的神仙的画像和传文。从内容上看,《许太史真君图传》与《西山十二真君传》有密切关系:都是以许真君为核心人物,详叙许真君事迹后,略述其余真君事迹。

神仙图赞传是指有图画的传文配上赞语的神仙传记,一般由“图+传文+赞”组成,较早的如唐代高道司马承祯《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该文采取“图+传文+赞”的方式,先总述桐柏真人王仙君子晋事迹,再逐一陈述其所历十一事,并对十一幅表现其事迹的图画进行描述说明,最后用四言八句韵语对每一幅图进行赞颂。道教神仙图赞传中,若所配图画就是传主本人,则这种传记有时被称为“像传”,元代刘志玄等所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就是“传主画像+传文+赞语”的神仙传记。

神仙图赞传的体例实际是糅合了多种传记体式:以神仙图传为基础,加上神仙文传中如《列仙传赞》的赞语形式,又创造性地加上对图画内容的说明。

源于道教神仙故事的道教神仙画像,作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值得深入研究。这种画像不限于原文所配者,还有大量是后人据原文内容重新塑造绘画者,典型者如“北宋晁补之《老子骑牛图》(50.6*20.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乃据《关令尹内传》画出。而以老子骑牛为题材的,还有张路(约1490年—约1563年)的《老子骑牛图》、近人徐悲鸿(1895年—1953年)的《紫气东来图》等等。又,元代人物画家华祖立就曾根据元赵孟頫《玄元十子图》重新摹写十子形象,且又创造性地加上老子画像,共计十一幅,名为《玄门十子图》(27.8*403.8cm,上海博物馆藏)” 。就道教仙传而言,这些以同一题材为内容的不同时代的绘画艺术,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画家乃至当时人心中的神仙形象,同时也可在某种程度上了解画家所处时代的神仙观念或思想。

作为道教神仙传记,神仙文传和神仙图文传都包含纯文字的“传文”,不同的是后者多出“图”这个内容。与纯文字的神仙文传相比,配以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或场景,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传文内容,进而更好地宣教,“群体容易被鲜明的形象所打动” 。但道教仙传作家并非全都具备绘画才能,所以在中古道教仙传中,纯文字的神仙文传占据主流。 sDm2Msl279usSPgnYyyIpz9OMD4mbjbC5narcKiBiQytmJrx1+lQUpe2f+zNen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