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常见和危害性最大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以“双下肢水肿半年,尿检异常半个月”入院。半年前患者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侧对称,晨轻暮重,未重视,未就诊。半月前因咳嗽、高热伴胸闷、气促到我院急诊。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6 548.15mg/24h,血压170/90mmHg。考虑:急性左心衰竭;肺部感染;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泡沫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小便减少,无血尿、酱油色尿,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

既往史:有糖尿病史3年,近半月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有高血压病史半个月,血压最高超过200/90mmHg,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其余无异常。

【问题1】针对上述病史,该患者可疑的诊断有哪些?
思路1:

肾性水肿、尿白蛋白增高可能的疾病。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侧对称、晨轻暮重,以及大量蛋白尿提示属于肾脏疾病,同时出现水肿和蛋白尿的肾脏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原发疾病,同时还有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病,如过敏性紫癜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诊断时一般先考虑继发性疾病,再考虑原发疾病,该患者有糖尿病病史3年,可能为糖尿病肾病。虽然该患者也有高血压,但双下肢水肿已半年,高血压仅半个月,暂不考虑高血压性肾病。

思路2:

根据可能的病因,重点询问病史的内容,注意重要体征和常规检查。

问诊时应着重询问糖尿病用药史、家族史,是否有口渴多饮、体重下降、视物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体格检查时注意有无糖尿病足等体征。生理情况也会出现白蛋白尿和水肿,因此也应询问是否发热、剧烈运动,是否妊娠。

【问题2】为明确诊断,应进行哪些检查?
思路1:

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一般情况好,平卧位,无贫血貌。触诊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水肿。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

思路2:

实验诊断。根据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推荐,尿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这两个项目为糖尿病肾病的筛检项目,一旦确诊糖尿病,应每年都进行筛检:①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应从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时每年检查1次以评估UAE/AER。②所有成人糖尿病患者,不管UAE/AER如何,每年应至少检查1次血清Cr,并用Cr估计GFR。另外还需常规进行以下实验诊断或检测。

(1)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

(2)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ANA、ENA抗体。

(4)肾小球滤过率。

(5)尿白蛋白与Cr比值(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

(6)眼底检查。

(7)肾穿刺活检。

思路3:

对该病例临床分析。

患者有较长期糖尿病病史,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5年,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的同时临床上持续出现白蛋白尿,就应怀疑糖尿病肾病的存在。如果病程更长,临床上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同时具备糖尿病眼底改变的患者,在除外高血压及其他肾病时应考虑为糖尿病肾病。该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此次尿常规尿蛋白(++),应高度怀疑糖尿病肾病,但还需与其他非糖尿病肾病鉴别,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知识点
肾性水肿、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1.慢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早期水肿可有可无,尿蛋白常为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最后进入终末期肾衰竭。

2.肾淀粉样变性 老人多见,多在50岁以上,男性多见。肾脏是常见和易早期受累的器官,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是主要临床表现,可有巨舌,血压低,肝大、脾大,肾刚果红染色阳性。肾脏病理检查是可靠的手段之一。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可急骤进展。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肾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患者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曲小管功能损伤(如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大多比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微量至轻度蛋白尿,可有轻度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心、脑)并发症。

患者血生化、尿蛋白及其他检查报告如下。

(1)肝功能:白蛋白22g/L;肾功能:尿素氮9.30mmol/L,Cr 84μmol/L;GFR-EPI 50.20。

(2)空腹血糖6.45mmol/L,2小时血糖14.96mmol/L,HbA1c 7.80%。

(3)血脂:总胆固醇11.06mmol/L,LDL 7.34mmol/L,脂蛋白a 816mg/L。

(4)免疫球蛋白:IgA 4.9g/L,IgM 2.8g/L,余正常。C3、C4、CRP正常。ANA、ENA抗体均阴性。

(5)尿系列蛋白:尿α1微球蛋白15.20mg/L,尿IgG 223.00mg/L,尿白蛋白1 100.00mg/L,尿转铁蛋白82.10mg/L,尿β2微球蛋白1.28mg/L。ACR 485.40。

(6)眼底检查:正常。

【问题3】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患者诊断:①糖尿病肾病(Ⅳ期);②肾小管酸中毒;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④2型糖尿病;⑤高脂血症。

思路1: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工作建议,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者考虑其肾脏损伤由糖尿病引起:①大量白蛋白尿;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③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考虑其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其他原因引起:①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GFR较低或迅速下降;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有肾病综合征;④顽固性高血压;⑤尿沉渣活动表现;⑥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⑦血管紧张素转换化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GFR下降超过30%。

该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多次检查尿蛋白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尿Ig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都升高),尿常规尿蛋白(++),符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自身抗体阴性排除狼疮性肾炎;先有肾损害,再出现高血压,排除高血压性肾病。无血尿及免疫球蛋白、补体正常排除急性肾炎综合征,病程和尿常规、肾功能检验结果排除CGN综合征。但肾脏病理是诊断金标准。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但临床一般不做肾穿刺活检,除非鉴别诊断困难。

知识点

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5-4-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小时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妊娠、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作出诊断。

表5-4-1 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

注:A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E,尿白蛋白排泄率。

知识点

白蛋白尿诊断流程见图5-4-1。

图5-4-1 微量白蛋白尿诊断流程

思路2:

在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后,根据标准应对疾病进行分期。

1987年Mogensen建议,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演变过程,将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表5-4-2)。I期:急性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内压增加,GFR升高,伴或不伴肾体积增大;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UAE正常(休息时<20μg/min或<30mg/24h),或呈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如运动后、应激状态),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UAE 20~200μg/min或30~300mg/24h),以持续性白蛋白尿为标志,病理检查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系膜进一步增宽;Ⅳ期:(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进展性显性白蛋白尿,部分可进展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如肾小球硬化、灶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Ⅴ期:肾衰竭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可参考以上标准分期。

思路3:

确认本例患者的疾病分期。

该患者有大量白蛋白尿,水肿、白蛋白低、高血脂提示已为肾病综合征,24小时UAE>300UAE/(mg·24h −1 ),ACR>300mg/g、GFR降低,按照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为Ⅳ期。

知识点

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见表5-4-2。

表5-4-2 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

注:GFR,肾小球滤过率。

(李 智) hthW1n07Q6QznBc4Tqlpyx0vcE945MCmugB7xI8ltkI9Q7El9CVvilLsiXaRaA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